<p class="ql-block"> 这次的呼伦贝尔之旅不仅欣赏到壮美的自然景观,还领略了沿途城镇的民族风情,其中的恩和、室韦和满洲里与俄罗斯历史交往渊源流长,虽然它们的行政级别不同、建筑风格各异,但深植其中的俄罗斯文化及生活习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篇先聊聊恩和与室韦</p> <p class="ql-block"> 老远就看到长着两个洋葱头的大牌坊,恩和到了!恩和,汉语意为“和平安宁”,这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全乡有2300多居民,其中近60%是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我们朝着村里最显眼的尖顶建筑驶去,原来尖顶屋是乡历史博物馆,正暗自庆幸没走错地方,没想到恩和人民的生活是俄罗斯的节奏,星期六不开门</p> <p class="ql-block"> 旁边就是音乐广场,色彩斑斓的小木屋、当地节庆的大彩蛋、荷兰特色小风车以及各种文艺雕塑混搭在一起,看似牵强,却异域乡村味十足,也许是旅游旺季没到,游客很少,我们在广场打了个卡便来到主街</p> <p class="ql-block"> 街两旁有许多标着俄罗斯名字的酒店建筑和列巴制作体验作坊,长着俄罗斯面孔的马车夫正在用地道的东北话招揽车游生意,商业氛围十分浓厚</p> <p class="ql-block"> 列巴是俄罗斯的经典食品,也是恩和乡人民的主食,走进一家家列巴房,货架上尽是麦香浓郁、体态硕大的各式列巴,其中最有名的是这款不加果仁、黄油、由原麦制作的大列巴,一个起码有1公斤,拿起来沉掂掂,吃起来香喷喷,非常有嚼劲</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小胡同走入后街,终于见到了原汁原味的恩和</p> <p class="ql-block"> 只见一幢幢或新或旧的木头房子散落在草地和林间,错落有致,造型粗犷中带着精美</p> <p class="ql-block"> 这种木头房子叫“木刻楞”,是以木结构为特征的俄罗斯传统民居,墙体由一根根横卧的实木叠垒而成,屋顶用木片咬合覆盖,房子建造过程中,木头需要先锯刻出沟槽、再隼卯连接,因而得名”木刻楞”</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幢年代巳久的木刻楞,斑驳的墙体和开炸的隼卯与新油过的蓝色窗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无声诉说着恩和的过去与今天</p> <p class="ql-block"> 这是网红点夫拉基米尔小酒馆,也是影片《断片》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造型虽然复杂,却也是隼卯结构,室内装饰极具俄罗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 来到洒馆前台,看着女主人的蓝眼睛、高鼻子,我怯怯地问:能与您合个影吗?没想到她用一口纯正的东北话爽朗地应承了我,还主动介绍自己是华俄后裔</p> <p class="ql-block"> 恩和乡为何这么多华俄后裔呢❓恩和民族结构的形成源于3次移民潮,第一次是17~18世纪,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部分俄罗斯人滞留在额尔古纳右岸定居;第二次是清未民初,闯关东的移民来此淘金,与俄罗斯女性通婚,形成早期华俄后裔;第三次是十月革命后,少数白俄贵族为避免战乱迁居于此。现在全乡总人口2300人,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有1329人,多为第三、四代混血,他们拥有欧州面孔,中国国籍,日常操着流利的东北话。从酒馆出来后我们上了201省道,计划在天黑前赶到室韦,虽然在恩和只逗留短短几小时,但无论是在列巴房还是在小酒馆,恩和人民的热情与纯朴令我感动,他们的长相、居所及生活习俗充满着俄罗斯异域风情,特别是那个木刻楞令我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到达室韦时恰遇落日,云霞铺滿天际,草场、河流都染上了梦幻色彩,心又被惊艳了</p> <p class="ql-block"> 室韦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但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地处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隔河相望,最近处仅200米,这里既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又是俄罗斯族的聚集区,还是闯关东淘金客的第二故乡,游客<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此既可感受"一眼望俄"的边境奇观又可体验多民族共生的文化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宿的酒店就在额尔古纳河边,是一幢改良版的木刻楞,坐在房子里就能看到俄罗斯的山川、草原和村庄</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站在居室窗口所拍,界河对面就是俄罗斯,第一次住在离国外这么近的祖国领土上,感觉特别新鲜</p> <p class="ql-block"> 室韦与恩和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说满大街的俄罗斯元素</p> <p class="ql-block"> 室韦与恩和又有很大区别,室韦是一个镇,这里的商业更加发达,建筑更高端大气,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文化、东北文化、蒙古文化在这里高度兼容,走在大街上放眼扫一圈,可以同时看见俄族的洋葱头、汉族的对襟褂和蒙古族腾飞的骏马</p> <p class="ql-block"> 走进街头歺厅,我们既品尝到了蒙古风味的现烤羊排、羊腰,又吃到正宗的东北野莱炒蛋还有俄罗斯风味的进口啤酒,室韦就是这样,以它博大的胸怀和多元文化吸纳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欢欢喜喜观光度假</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沿着镇里的景观长廊一路去探寻蒙古族的发源地及俄罗斯村庄澳洛契</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的北方森林部落被匈奴击败后,分化为鲜卑、柔然、室韦等几支,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这一支被称为“蒙兀室韦”,是蒙古族的直接源头,早期以狩猎、游牧为生,8-10世纪,蒙兀室韦向西迁徙,进入蒙古高原,又经过300年的洗礼,从室韦部落发展为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后经历元明清的兴衰,形成现代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蒙古国及俄罗斯等地的格局,蒙兀室韦的这一段历史是蒙族形成的关键,据考证我们眼前的这一片草原就是早前蒙兀室韦部落的核心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文化长廊一路观看蒙兀室韦的发展历史介绍,不知不觉来到了界河游船码头 ,对面就是俄罗斯小镇奥洛契,有铁丝网做了边境阻隔,有边境检查员在此巡逻,穿过下面这道门,可以去蒙族祖先生活的草原骑马,探寻蒙兀室韦的足迹;也可以到额尔古纳河游船,近距离欣赏中俄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观景台静静地观赏与室韦一河之隔的澳洛契小镇,可以清晰地看到额尔古纳河两岸植被茂密,河水清澈,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国界线,</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奥洛契小镇静静地躺卧在额尔古纳河的左岸,它宁静、朴素、安详,看上去就象一个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整个奥洛契小镇只有一幢两层楼房,其它都是低矮的木板房,街头的萧条与室韦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知道的还以为洋葱头是俄罗斯呢!</p> <p class="ql-block"> 这种对比成为了我们眼中独特的风景,同时也让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下一篇将介绍镶嵌在中俄蒙三国边境的璀璨明珠满洲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