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路山河记》</p><p class="ql-block"> 林冠福撰</p><p class="ql-block">机翼划破哈尔滨的晨雾时,冰城的轮廓正浸在初秋的清冽里。松花江如一条淡青色的绸带,在晨光中舒展着刚褪去夏日喧闹的身姿,两岸的建筑带着俄式风情的尖顶,在云隙间若隐若现——这是北国的硬朗与温柔,是冰雪未临前,最后的舒展与从容。</p><p class="ql-block"> 三小时后,岭南的湿热撞进舷窗。珠江口的水汽蒸腾成漫无边际的云海,阳光穿透时,千万缕金辉在云涛上跳跃。机翼下,广州如一幅铺展的锦绣,江流如碧,城郭似画,榕树的浓绿与楼宇的鳞次栉比交相辉映,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木棉花的馥郁与早茶的烟火气,这是南国的热烈与鲜活,是四季常青里藏不住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再往东南,云层渐薄处,九龙江如银链入海。当厦门岛的轮廓在雾中浮现,鼓浪屿的红瓦与环岛路的碧海突然撞入眼帘,那一刻,闽南的海风仿佛穿透了机舱——这是家乡的味道,是渔船归港的号角,是古厝燕尾脊上掠过的鸥鸟,是海峡对岸吹来的、带着乡愁的温润气息。</p><p class="ql-block"> 六小时云路,像是翻阅一部流动的山河史诗。从松花江的清冽到黄河的壮阔,从长江的奔腾到珠江的蜿蜒,每一条江河都在机翼下写就属于自己的篇章;从山海关的雄关漫道到太行山的层峦叠嶂,每一座山川都在云雾中矗立成岁月的碑刻。云团翻涌时,似见北国林海的波澜;气流颠簸处,恍闻南国稻浪的轻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路飞越的,何止是空间的距离。是冰与火的相拥,是北地的苍茫与南疆的灵动在云端相遇;是江河的交响,是不同水土滋养出的万种风情;更是家国的轮廓,在每一片云、每一道河、每一座山里,写满生生不息的模样。当起落架亲吻闽南的土地,才懂这云端之旅的意义——所谓大好河山,从来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从北到南、由西至东,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的,同一个滚烫的名字—中国</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归雁南飞》林冠福撰</p><p class="ql-block"> 晓雾裁冰,机翼下、松江初澈。凭舷望、俄式尖顶,隐于云阙。此去千峰随雾远,俄而湿热侵南国。看珠江、金辉碎云涛,铺锦绣。</p><p class="ql-block"> 榕叶茂,花光烈;茶烟暖,城郭叠。又东南轻掠,九龙江阔。鼓浪屿头红瓦露,环岛路畔沧波接。正乡音、随浪扑舷窗,情尤切。</p><p class="ql-block"> 六时路,如阅史;河川志,碑碣列。叹雄关叠嶂,气吞今昔。林海翻涛云际涌,稻浪吟风天边歇。待归程、起落吻闽南,心头热。</p> <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 :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2981.26千米。</p><p class="ql-block">- 地形地貌 :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脉,以及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平原。</p><p class="ql-block">- 气候特点 :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黑龙江历史悠久,古代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商周时代是肃慎人的居住地,唐朝设置黑水都督府管辖此地,清朝时成为满洲人的主要居住地,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 :202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883.9亿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老工业基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大庆油田是中国第一大油田。</p><p class="ql-block">-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金矿储量、高岭土储量、石墨储量等均位居全国第一,木材产量也居全国之首。同时,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拥有1.56亿亩黑土地,耕种面积达2.58亿亩,占全国的1/9,商品粮输出量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文化特色:居住着满、朝鲜、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还涌现出了萧红等著名文人。</p><p class="ql-block">- 旅游资源:有太阳岛、北极村、中央大街、五大连池、扎龙湿地、镜泊湖等著名景点,冰雪旅游资源尤为丰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 非遗文化:黑龙江拥有53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人将鱼皮化作精美的服装、首饰等;还有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是金元时期女真族与中原汉族智慧交融的结晶,其“折叠锻打”“覆土烧刃”等技艺手法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东北传统大秧歌是黑土地文化的缩影,起源于农耕时代,动作具有“艮在脚下”“扭在腰上”“活在腕上”的特点,充满热情与豪放。赫哲族乌日贡大会是北方渔猎民族最盛大的文化活动之一,人们会在大会上欢歌共舞,开展叉草球、鱼王角力等竞技运动。</p><p class="ql-block"> 特产</p><p class="ql-block"> - 农产品:五常大米颗粒饱满、香味浓郁,被誉为“贡米”;黑龙江大豆以黄、圆、大著称,富含高蛋白;伊春蓝莓纯天然、无污染,品质优良。</p><p class="ql-block">- 林产品:红松籽年产量约5万吨,居全国第一;黑龙江榛子果仁肥白圆润,带有独特香气,通河县被誉为“全国大榛子第一县”。</p><p class="ql-block">- 美食特产:哈尔滨红肠是俄式风味的烟熏肉肠,肉质紧实咸香;马迭尔冰棍是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百年经典,纯奶油制作,口感细腻甜润。</p><p class="ql-block"> 人物</p><p class="ql-block"> - 完颜阿骨打:女真族人,1115年建立金国,创女真文字。</p><p class="ql-block">- 萨布素:清朝康熙年间爱国名将,民族英雄,首任黑龙江将军。</p><p class="ql-block">- 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的文学洛神”。</p><p class="ql-block">- 马骏:黑龙江省宁安县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p> <p class="ql-block">一、黑龙江人口</p><p class="ql-block"> 1. 人口规模:截至2023年末,黑龙江省常住人口约3099万人,人口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近年来受人口自然增长放缓、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人口规模呈缓慢下降趋势。</p><p class="ql-block">2.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南密北疏、东密西疏”特点。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南部地区(如哈尔滨市、绥化市)人口密度较高,哈尔滨市常住人口超900万,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北部大兴安岭、黑河等边境地区及林区人口密度较低,部分县区人口不足10万人。</p><p class="ql-block">3.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同时是多民族聚居省份,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53个少数民族,其中赫哲族是黑龙江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同江、抚远等地,人口较少但文化特色鲜明。</p><p class="ql-block"> 二、黑龙江建筑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建筑民俗受气候(寒冷漫长冬季)、地域(黑土地、林区)、民族文化及外来影响(俄式风格),形成了独特风格,核心是“适应严寒、就地取材、融合多元”。</p><p class="ql-block"> 1. 传统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 - 东北土坯房/草房:过去农村主流民居,以黑土混合稻草制成“土坯”砌墙,屋顶覆盖厚厚的稻草或茅草,墙体厚、屋顶保温性强,能抵御冬季严寒;室内设“火炕”,通过炕下烧柴供暖,是北方民居“取暖文化”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赫哲族“撮罗子”:赫哲族传统的临时居所,属于渔猎文化的产物。以木杆为骨架,呈圆锥形,外部覆盖桦树皮或兽皮,搭建便捷、拆卸灵活,适合随渔汛迁徙;室内中央设火塘,兼具取暖、做饭功能,适应林区和沿江的流动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特色地域建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俄式风格建筑(哈尔滨为代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修建,俄式建筑传入黑龙江,成为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核心特色。</p><p class="ql-block">- 典型建筑: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路面、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式穹顶建筑,现为哈尔滨地标)、马迭尔宾馆(新艺术运动风格,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特点:注重保暖性,多设厚重的木质门窗、双层玻璃;建筑外观华丽,常见穹顶、尖塔、浮雕等元素,融合了俄罗斯传统与欧洲古典风格,形成“东方小巴黎”的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 林区“木刻楞”: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林区的传统建筑,以原木为主要材料,将圆木锯成方形后层层叠砌成墙体,原木间用苔藓填充缝隙,保暖性极强;屋顶覆盖木板或铁皮,适应林区多雪的气候,兼具实用性与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民俗与建筑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火炕文化”:黑龙江传统民居中,火炕是核心生活空间,不仅用于取暖、睡眠,还是家人团聚、待客的场所(如“上炕坐”是当地待客礼仪),体现了北方人豪爽、亲近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院落布局:农村民居多为“一明两暗”(中间堂屋,两侧卧室),搭配独立的厨房和院落,院落内常搭建“苞米楼子”(储存玉米的高架木架,通风防潮)、“菜窖”(冬季储存蔬菜的地下空间),是适应农业生产和寒冷气候的民俗智慧。</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简称“闽”,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省会为福州 。</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划: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下设84个县(市、区),其中包括11个县级市、31个市辖区和42个县(含金门县)。</p><p class="ql-block">- 面积与人口:全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193万人。</p><p class="ql-block">- 自然环境:大陆海岸线全国第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自然岸线约258公里,居全国领先地位。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6年保持全国首位。</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早在18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三明万寿岩一带活动。拥有距今约6500年的壳丘头文化,距今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地域文化独具魅力。</p><p class="ql-block">- 红色底蕴:全省有69个老区苏区县(市、区),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市、区)36个。在革命战争年代,福建儿女参加红军、新四军、游击队有10万多人,为革命牺牲6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761亿元,增长5.5%。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三大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有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p><p class="ql-block">- 交通状况:铁路运营里程超过4700公里,路网密度超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所有设区市实现高速铁路环线贯通。高速公路网里程超6100公里,所有县市15分钟内上高速。拥有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3个亿吨大港,民航运输机场6个、航线402条,通达世界主要城市。</p> <p class="ql-block">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 -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被誉为“民族英雄”。1839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禁烟,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美鸦片237万斤,还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编译《四洲志》等,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p><p class="ql-block">- 郑成功 :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他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抗清,1661年出兵东征,于次年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p><p class="ql-block">- 陈景润:福州人,当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先后在《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发表简称“1+2”的研究论文,震撼了国内外数学界,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厦门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他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创办集美学校等,其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备受敬仰。 </p><p class="ql-block"> 特色特产</p><p class="ql-block"> - 茶叶 :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独特的兰花香;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岩韵显著;福鼎白茶以其自然萎凋的工艺和保健功效闻名。 </p><p class="ql-block">- 手工艺品 :寿山石雕是福州著名的传统雕刻艺术品,以福州寿山石为原料,技法丰富,有圆雕、印钮雕等;软木画发源于福州北郊西园村,以栓皮栎树的木栓层为原料,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p><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 </p><p class="ql-block"> - 服饰民俗:有福州“三条簪”、蟳埔女“簪花围”、湄洲女“帆船头”服饰、惠安女服饰等。其中,蟳埔女簪花围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湄洲女头饰服饰于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女服饰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 民间信仰:起源于莆田的妈祖祭典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信俗是莆田市的世界级遗产,体现了沿海地区人民对海神的敬仰和祈求平安的愿望。 </p><p class="ql-block">- 传统技艺: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泉州,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重要传统手工技艺,是人类造船史上的伟大发明。</p> <p class="ql-block">组方:水蛭、泽泻、白芥子、肉桂、茯苓、生黄芪、桃仁、红花、浙贝母、制半夏(剂量因人而异,需辨证后确定是否适用)囊肿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如果不能彻底化其痰湿、破其瘀滞、疏通其水道,即使暂时消退,也非常容易复发。朱老这个方子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破瘀涤痰、温阳化气”,既要瓦解囊肿外在表现的包块,又要破坏它生长的土壤。活血破淤:水蛭是方中破瘀第一猛将,可以挖出藏在经络深处的顽固瘀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的对药,桃仁善破脏腑瘀血,红花长于通利血脉。化痰祛湿:泽泻功专利水渗湿,直导囊中水湿浊邪从小便而去;茯苓健脾渗湿,切断痰湿生成之源。白芥子性辛温,穿透力强,专门对付囊肿囊壁;浙贝母清热化痰,制半夏燥湿化痰。三者合力,痰浊得化,囊壁得软。温阳扶正:“阳气不到之处,便是痰瘀凝滞之所”。肉桂辛甘大热,能温补命门之火,振奋一身阳气。阳气足了,能更好地蒸腾水湿,防止痰饮再生。全方力道很猛,所以用黄芪扶助正气,防止攻伐太过损伤正气。良方虽好,必须准确辨证,才能切中病机。</p> <p class="ql-block">调理囊肿的基础方:香附、川芎、白术、薏苡仁、浙贝母、白芥子、丹参、赤芍。为什么这个方子能应对囊肿呢?囊肿里面包裹的,多半是粘稠的液体,有时还混杂着一些像果冻似的半固体物质。在中医看来,囊肿就是痰湿血瘀的产物。所以,调理上就要通气机、祛水湿、散痰浊、化瘀血。为什么要通气机?正所谓“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气机不流动了,水湿痰瘀就容易堆积。香附擅长梳理肝气,让全身气机顺畅流动起来。气一通,水路就活了。川芎既能行气,又能活血,走窜力强,为后续的化瘀打好基础。然后是祛水湿,水湿是痰和瘀的前身。白术强壮脾胃功能,从源头减少湿气的产生。薏苡仁药食同源,渗湿利水,引导水湿向下,通过小便排出体外。湿气重了,日久聚而成痰。浙贝母擅长化解热痰、燥痰,可以消散那些已经结聚成块的痰核。白芥子辛温走窜,能深入经络、腠理之间,专攻藏在身体深处的老痰顽痰。与浙贝母搭配,寒温并用,全面攻坚痰浊。最后是活血,气血不通,水湿难行,瘀血不除,新血不生,水湿难除。丹参活血化瘀,赤芍凉血散瘀止痛,二者搭配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破除血瘀,同时兼有凉血作用,防止瘀久化热。这个基础方,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乳腺囊肿、甲状腺囊肿等都能用,当然,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这只是个基础思路,实际应用时,必须结合个人的体质加减化裁。</p> <p class="ql-block">组成:望月砂4两,夜明砂4两,女贞子3两,马料豆3两,黑脂麻3两,大枣6两。此方平肝滋阴,明目养精,常服益寿延年。主一切目疾,无论远年近日,昏睛散光,风热赤烂。</p><p class="ql-block">昏睛,指视物模糊。散光或近视,都属昏睛。风热赤烂是因风湿热邪蕴结眼睑所致。相当于西医的眼睑炎。方中望月砂和夜明砂均用药4两,前者为兔兔的干燥便便,后者为蝙蝠的便便。均属肝经,望月砂并属肺经,去翳明目。夜明砂清肝明目。两味药均性味辛寒,辛可发散,寒可散郁热,对多种眼部疾患,如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等有效。女贞子、马料豆、黑脂麻各3两,也均和肝肾相关,助望月砂和夜明砂增强明目疗效。女贞子味甘、微苦涩,归肝肾经。是有名的补虚药,补阴药。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及阴虚发热等的治疗。马料豆就是通常所称的黑豆,不过以籽粒较小的黑豆,也就是野黑豆药用功效佳,性味甘,平。具有补肾益肝,祛风明目等功效。黑脂麻,就是黑芝麻啦,性味甘平,甘可补中,平性性格温和,养肝补肾的效果杠杠的。可缓肝明目,治肝肾不足,解热毒,润五脏。最后,用量最多的大枣,正是六黑丸的点睛之笔。《黄帝内经》说,九窍不利,都是脾胃的原因,眼睛属于九窍,而大枣正属脾胃经。同时,脾统血并主运化,脾不好,就无法统摄血液并运化水湿到头目。所以属脾胃经的大枣的出现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不可少的一剂用药。3如今很多人都有近视,而近视的原因,气血不足或肝肾两虚均可引起。过用目力,久视伤血,血伤气损,以致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辨证可观舌苔,舌质淡,苔薄白。肝肾两虚,禀赋不足,神光衰弱,光华不能远及而仅能视近。辨证为舌质淡,脉细弱或有腰膝酸软之表现。此方用药,大枣可补血不足,明目养精。前五味药可补肝肾两虚,平肝滋阴,不正是以上情况的对症方吗?</p> <p class="ql-block">治蛇串疮方(谢义达)</p><p class="ql-block">组成:柴胡8g,茵陈、板蓝根各 30g,黄芩12g,生地、银花、大青叶各15g,连翘10g,虎杖、贯众、人参叶、黄芪、徐长卿、龙胆草各 9g。</p><p class="ql-block">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p><p class="ql-block">主治:蛇串疮。</p><p class="ql-block">加减:</p><p class="ql-block">1、肝经火毒型去黄芪加黄连;</p><p class="ql-block">2、脾经湿毒型去柴胡、胆草、连翘、生地、黄芪、虎杖、贯众,加苍术、白术、薏苡仁、赤茯苓、赤小豆、炒莱菔子、川萆薢;</p><p class="ql-block">3、肝郁气滞型去龙胆、茵陈、黄芩、银花、连翘、生地、虎杖、贯众,加丹参、鸡血藤、当归、王不留行,郁金、延胡索、磁石、紫石英。</p> <p class="ql-block">早衰的人群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头发干枯、脱发严重、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就好像身体的生机在逐渐流失。但与此同时,他们又伴有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记忆减退、精神不振等不适,有些可能还会有失眠、焦虑、性功能下降等问题。</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的同时,还伴随着阴阳失衡,今天介绍的这个方子,可以补肝肾,乌须发,它就是七宝美髯丹。</p><p class="ql-block">七宝美髯丹</p><p class="ql-block">中医对于脱发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发为血之余”,发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血是否充足,只有当一个人气血充足且有余的时候才有头发长出来。</p><p class="ql-block">人老了,或者人生大病了会出现掉头发的情况,就是因为气血因病大幅度消耗,只能先募集气血供应五脏六腑,外在反应就是脱发等四肢末梢、头部等人体末端气血供应不足。其中,又以肝血跟头发的关系最为密切。</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肾之华在发”,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的先天之本。</p><p class="ql-block">肾精充沛,可以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肾精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脱发、早衰等问题。肾精充足,头发乌黑亮丽;肾精不足,则头发干枯、脱落。</p><p class="ql-block">此外,肾精还与骨髓、脑髓有关,肾精充沛,骨髓满、脑髓足,人体精力旺盛、记忆力好;肾精亏虚,则可能出现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其用法用量:制何首乌30 g,当归15 g,牛膝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补骨脂12 g,茯苓20 g,水煎服,日一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