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寺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的佛教寺院。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主体建筑万佛殿是寺院的精华,造型独特,殿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镇国寺内的三佛楼建于明代,殿内保存有明代彩塑和壁画。1997年镇国寺与平遥古城、双林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镇国寺入口处 ▲山门天王殿,属元代遗构 ▲天王殿正面和背面的中心位置开设门,由此可通往后殿 ▲古朴的木质门框、墙体,以及具有年代感的梁枋、斗拱等木构部件 ▲多铺作斗拱造型优美,使屋檐挑出较远的同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为古建筑增添了艺术美感 ▲在天王殿看后面的万佛殿 ▲万佛殿是镇国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寺院的精华所在,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使殿顶形如伞状 ▲采用较大的七铺作斗拱,能彰显镇国寺较高的建筑规格和等级,以示寺庙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这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 ▲万佛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阿难、迦叶两弟子像,以及胁侍菩萨、供养菩萨等 ▲释迦牟尼佛像, 左右两侧分别是阿难、迦叶两弟子像 ▲身着铠甲、手持武器的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像 ▲从左至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善财童子和胁侍菩萨像 ▲下面三幅中的梁架题字,对研究万佛殿的建造年代、建造背景等历史信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佛殿内绘制精美的佛像壁画 ▲连接前后院的月亮门 ▲后院西侧的地藏殿,整体风格与镇国寺其他建筑相协调 ▲飞檐翘角,古朴而庄重 ▲斗拱结构复杂,琉璃脊兽造型精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殿内供奉的地藏菩萨,结跏趺坐,身后有精美的背光装饰,左右两侧是胁侍等造像 ▲位于后院东侧的观音殿 ▲自在观音像 ▲主尊观音菩萨像结跏趺坐,后有精美的背光,雕刻有花卉、卷草等繁复图案,尽显华丽,两侧还伴有胁侍像 ▲三佛楼山墙明代壁画颇具特色 山西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关,地处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区交界处,是连接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重要通道。它位于雁门山脉之中,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其间而得名。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是历史最为悠久,经历战事最为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界的前沿地带,多次发生重要战役,如北宋杨业抗击辽军的“雁门关之战”等。 ▲雁门关入口处的石雕是传说中杨家将的相关人物,杨家将是以金刀老令公杨业为首的北宋时期著名军事家族,满门忠烈,为保卫宋朝边疆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排是杨门男将 ▲杨七郎杨延嗣 ▲后面一排是杨门女将 ▲景区南门前依山而立的名人壁 ▲左侧雕有伟人毛泽东的塑像,左上方 “雁门关”三字系毛主席手书,下方雕刻着与雁门关有关的历代名人雕像及简介 ▲明月楼是雁门关的入口处,也是关城的标志性建筑,兼具防御和装饰功能 ▲这口井配有圆形井盖,井身雕刻有兽头等精美的图案,彰显古朴韵味 ▲边贸街牌楼,边贸街在雁门关关城内,曾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场所 ▲地利门拱门造型,上方有城堞,古朴厚重,门洞两侧墙体上刻有对联 “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 ▲在古代,地利门是雁门关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肩负着军事防御和交通管制的重任 ▲关城墙体及通道 ▲关南第一道城门天险门,门楼上雁楼, 二层歇山顶结构,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门洞高12.5米 ▲门洞下的石板路见证了过往岁月中无数行人、车马的往来 ▲雁门关的标志性建筑——雁门关楼 ▲砖石城墙与城楼古朴厚重 ▲城楼飞檐翘角尽显中式建筑韵味 ▲城楼、拱门和石路组合 ▲雁门关关城,城楼有匾额 “中华第一关 ” ▲雁门关关城一侧是祭祀多位镇守雁门关有功将领的镇边祠,这是祠内的偃公堂,供奉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幸(号偃),偃公是镇守雁门关最早的将领,可追溯到公元前1022年 ▲祠内武安堂主要供奉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他多次击败匈奴,守卫赵国边境安宁,还供奉汉将李广,隋将李景,唐将李大恩、李靖、李克用、李嗣源等 ▲祠内忠武堂供奉北宋名将杨业,他在雁门关一带抗击辽国,战功赫赫,还供奉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和八郎杨延顺 ▲祠内群英堂供奉西汉卫青、霍去病,东汉杜茂,西晋刘琨,唐薛仁贵、张公瑾、薛万彻,明徐达、陆仲亨、周遇吉、李文忠等历代虽未专职镇守,却为抵御外敌、守护雁门关,维护边疆稳定作出贡献的名将 ▲群英堂供奉的群英塑像 ▲祠内武惠堂塑有北宋初名将潘美,他常年在雁门关御辽,以雁门之捷封代国公,后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被削秩三等。出于历史形象,为其塑像;出于民间形象,让其孤立 ▲潘美塑像 ▲雁门关作为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关署是雁门关的守备衙署,既是军事指挥中心,也是历代守关将领处理公务及居住的地方 ▲雁门关关城段的长城 ▲雁门关关楼 ▲城墙上陈列的古火炮 ▲三弓床弩,箭矢后有硬木箭杆和铁片箭羽,射程可达1000米以上 ▲春秋时期就已使用的投石车,是历代攻守作战的重要兵器,可将大石块猛力抛向敌阵 ▲床弩,战国时期已出现,把普通弩大型化,并装在发射台或车辆上,成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特殊进攻武器,射程可达600步 ▲雁门关关城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