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月的风掠过松花江面,站在哈尔滨中东铁路松花江大桥的钢梁之上,指尖触碰着冰冷铆钉的瞬间,仿佛直接叩响了时光之门。这座百年前的钢铁巨龙,每一根钢轨、每一颗螺栓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庞大帝国的野心与一个古老国度被强行撕开的近代化序幕。铁轨在脚下延伸,指向不可知的远方,也指向一段不可回避的过往。</span></p> <p class="ql-block"> 百年松花江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循着钢铁脉络深入张广才岭腹地,横道河子如同一枚被时间琥珀封存的异域徽章。圣母进堂教堂褪色的洋葱顶,在葱郁山峦间投下孤寂的倒影;机车库巨大的扇形拱门,曾吞吐着工业时代的浓烟与力量,如今静默如沉睡的巨兽;俄罗斯老街两侧的木刻楞房屋,油漆斑驳,窗台鲜花依旧绚烂,却掩不住那份属于旧时光的疏离与宁静。行走其间,耳畔似有蒸汽机车的汽笛与俄语的交谈声隐约回响,这座为铁路而生的小镇,至今仍在山风中低吟着昔日“铁路重镇”的余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仍在使用的百年横道河子站</span></p> <p class="ql-block"> 横道河子机车库,世界上唯一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扇形蒸汽机机车库,内设中东铁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老街,完整保存了1903-1904年间修筑中东铁路时所建的50多栋俄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圣母进堂教堂,全木结构的东正教堂,也是侵华日军在海林受降地遗址。</p> <p class="ql-block"> 铁路大白楼(俄罗斯铁路专家楼)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旅程的终点,在国境线上的绥芬河轰然抵达。大白楼厚重的石墙、人头楼檐下模糊的浮雕、欧罗巴旅馆残存的华丽纹饰,无不彰显着沙俄时代远东的野心与繁华。而苏俄领事馆旧址与百年侨民学校(现博物馆),则见证了帝国倾覆后权力更迭的印记。站在第三代巍峨的国门之下,北望俄罗斯土地,那条承载了太多复杂历史的轨道依然在繁忙地穿梭。界碑静静矗立,无言地划分着今日的疆域,也标记着历史的伤痕与新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年口岸,仍在使用的跨国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 大白楼,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旧址,中共六大代表秘密过境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 人头楼,因有人面浮雕而得名,百年日本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 百年欧罗巴旅馆,曾是共产国际交通站。</p> <p class="ql-block"> 苏俄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 苏俄侨民学校旧址,现为绥芬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东正教堂(又称协达亚•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 苏联红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铁路工务段旧址</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局住宅旧址,现为辛巴赫啤酒屋</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局住宅旧址,现为露西斯列巴坊</p> <p class="ql-block"> 国门</p> <p class="ql-block"> 绥芬河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侨民融入了东北秧歌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松花江畔的钢铁动脉,到深山小镇的异域风情,再到国门之下的历史见证,中东铁路遗迹群宛如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立体史书。钢轨冰冷,却曾灼热地烙下一个民族的痛楚与挣扎;建筑沉默,却比任何文字都更深刻地诉说着殖民的印记与文明被迫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条跨越世纪的钢铁走廊上行走,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音壁前。它警示我们勿忘国耻,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这些冰冷的钢铁与斑驳的石木,真正成为映照来路、启迪未来的明镜?当汽笛声在新时代的边境再次响起,它承载的,应是合作与发展的新章,而非昨日的阴霾。唯有如此,这条百年铁路的余响,方能真正通向光明的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