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 · 为了让更多的谢芳丽站起来,☞,谨以此文纪念 新千年第一个"3.15"

安先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篇是二十五年前的旧文,原刊《江苏广播电视报》2000年3月14日第1080期头版(见上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几日,二十多年前以状告“铁老大”一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曾获“2015年12月新华社 ‘中国网事 感动2015’年度人物”“2016年5月 全国‘最美家庭’ ”“ 2017年5月‘中国好人’ ”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谢芳丽,在“美篇”上传了自传体文本《芳丽自述——我“站”起来了(序)》,引起网络读者的广泛关注,点击量逐日攀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中,谢芳丽表达了28年前遭遇车祸身残后江苏电视台《大写真》栏目帮助她依法维权的感谢。为此,有多位朋友和昔时同仁发帖于我,希望进一步了解《谢芳丽状告“铁老大”》一案的案由和审理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跟踪采访此案的策划编辑和一线记者,多年来我一直为身残志不残的谢芳丽深深感动,她自救、自立、自强的坚韧意志是激励我不懈前行的精神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是,朝花夕拾,我欣然于故纸堆里检出这篇采访札记,并为增加纪实感,记文中嵌入了多幅时年老照片,以飨读友;且藉以表达对江苏电视诞生六十五周年暨《大写真》开播30年的深情回望和热烈祝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殿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8月1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谢芳丽 1996年8月24日 连云港海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上的这位姑娘名叫谢芳丽,家住沐阳县韩山镇宋庄村,今年21岁。三年前,谢芳丽在连云港市中等专业学校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发生在1997年1月29日连云港新浦老火车站的一场事故,顷刻间夺去了她的双肢和左臂,也夺去了她原本美好的青春和前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遭遇车祸后 原先身高1.68米的谢芳丽 只剩下一只右臂和不足1.1米的身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出事后的近两年里,谢芳丽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把给她带来巨大伤害的徐州铁路分局告上了法庭。其间,江苏卫视《大写真》栏目分别以"我想站起来"、"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我相信我会打赢这场官司"、"我一定能站起来"为题,播出了《谢芳丽状告"铁老大"》系列节目,真实地记录了谢芳丽向车站索赔,向社会求助,两上济南,历经一审、二审的经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3.15",我们希望通过回首这段往事,与热心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界人士共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看到谢芳丽寄来的信 两张照片 写在照片后的一段话 记者被深深打动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在《大写真》的屏幕上,曾经有过贺佳佳、刘好好……这些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花季少女的不幸故事;也曾经有过姚其瑞、王汉路……这些身残志不残的普通人抗争命运的曲折遭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正是由于"关注生命、关注弱势人群",《大写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普通百姓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正是由于"关注生命,关注弱务人群",《大写真》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外省的满怀期望的观众来信和投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98年夏天,几封分别寄自广东、贵州、福建,及本省的同一内容的信件引起了《大写真》记者的注意。这是谢芳丽的同学们毕业后在各自工作地同心同力为谢芳丽求助。也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被求助,记者最初只是为谢芳丽同学间的情谊所感动,还没有以此选题、制作节目的打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不久,谢芳丽也寄来了求助信,并随信寄来了出事前后的两张照片。当记者看到这两张照片,特别是谢芳丽写在照片背后的这一段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出事之前,我的生活就象一片大海样宽广,我拥有广阔的空间,我有自由的租膀,去寻找我的理想。然而一场车祸却夺走了我的双腿和左臂,就象一只鸟在空中飞翔,我不知道我将来的路议怎么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记者被深深地打动了,决定帮助谢芳丽,使她能生活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于谢芳丽及其他需要救助的弱势人群来说 需要的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基本经济保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接到谢芳丽的信,到《谢芳丽状告"铁老大"》第一档节目"我想站起来"在《大写真》播出,其间隔了八个月。在这八个月里,记者在对谢芳丽事件进行了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曾长时间思考这一问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记者,作为传媒,该怎样去帮助谢芳丽?对电视记者来说,关注生命、关注弱势人群的手段和优势,是摄像机,是广为传播的节目。在这之前,《大写真》就曾为病中的贺佳佳、刘好好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寻求过社会大援助,为他们分别幕集了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同样,救肋谢芳丽,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展示她的不幸,唤起人们的同情,为她募捐,为她解决跟前和今后的一些基本生活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也正是通过救援贺佳佳、刘好好,一个严峻的现实,一个沉重的话题促使《大写真》的记者们深思: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不幸者,通过募捐给予生活上的资助,固然对于他们个体而言不无意义,但对于弱势人群整体,那只是一种苍白无力的善良,一种聊补无米之炊的怜悯,一种是非不辩的粉饰,一种对公正平等的漠然和麻木,一种现代法律意识的缺失。对于谢芳丽及其他需要救助的弱势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基本经济保障,更为需要的是生命赋予他们的、而必须通过法治来保障的权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1998年8月,记者虽然已选定谢芳丽这一题材,但并没有急于制作节目。直到8个月后的1999年 "3.15",当谢芳丽的法律意识觉醒,毅然把徐州铁路分局告上了法庭,《大写真》才连续播出了《谢芳丽状告"铁老大"》之"我想站起来"上、下两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写真》记者在采访途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报道引起广泛反响 与其说是一次成功的策划 不如说人们在极为关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节目播出后,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北京、山东、河南、江苏的来信来电纷至沓来。与其说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不如说这是人们极为关注诸如谢芳丽的弱势群体命运,极为关注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这两档节目恰恰切合了人们的这一"兴奋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9年9月27日,济南铁路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谢芳丽人身伤害案责任方是新浦火车站,火车站与谢芳丽家人原先签订的《旅客伤害事故最终处理协议书》无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依据《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实行限制责任赔偿",判定济南铁路局徐州分局向谢芳丽追加赔偿6.33万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此,谢芳丽可获得总额为29.43万元的赔偿金额。</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看到,一审判决认定了责任人,否定了新浦火车站与谢芳丽家人原先签订的对谢芳丽极不公道、极不负责的《事故最终处理协议书》,为谢芳丽依据法律保护自身正当权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对新浦火车站赔偿谢芳丽的适用法律上,判决与谢芳丽及其律师(南京友诚律师事务所王瑾)的认识有偏差,所确定的赔偿总额与谢芳丽提请赔偿的206.13万元诉求相差甚远。为此,谢芳丽向山东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显示,在我国涉及旅客运输伤亡赔偿的(有)四种运输方式,即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中,对于因承运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导致旅客伤害的赔偿,除铁路外,均采取了实际赔偿的原则,即适用《民法通则》第119条。那么,"铁老大"凭什么"标新立异",唯独实行"限额销偿4万元"的做法呢?人们对此纷纷提出质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谢芳丽一案审理的过程中,江苏省妇女权益法律援助中心和我省许多著名的法律工作者联名致函山东高院,陈述了对谢芳丽一案适用法律的意见;济南铁路中级法观也曾就此案向最高人民族院请求司解释。由此可见,谢芳丽一案关系到铁路行政法规与国家基本法相衔接的问题。如果谢芳丽胜诉,能“重新站起来”的还会有许多、许多的"谢芳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农家女孩 一个初涉世事的中专学生 敢于与命运顽强抗争 其精神支柱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去年"3·15"至今,为制作《谢芳丽状告"铁老大"》系列节目,《大写真》两个采访组曾穿梭于南京、济南、徐州和连云港之间,这其中有过太多的感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不仅为谢芳丽的命运叹息,更被她巨大的精神力量所感动,她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农家女孩、一个初涉世事的中专学生,但当她遭受身心的重创、面对生命中的重大挫折时,却表现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执着与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谢芳丽和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相信自己一定能站起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显然,谢芳丽的勇气和信心,基于方方面面的人士对她精神、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基于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充满希望,基于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始终不渝的关爱。也正由于此,尽管此案尚处于二审阶段,最终的结果还有待时日,我们仍想说:谢芳丽,你定会站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 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8月14日 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 图]</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3日 笔者做客 “芳丽珠宝”专卖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链 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