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时间.生命:穆旦《三十诞辰有感》细读

邱景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至高的虚无接受层层的命令,</p><p class="ql-block">  不过是观测小兵,深入广大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必须以双手拥抱,得到不断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多么快已踏过了清晨的无罪的门槛,</p><p class="ql-block">  那晶莹寒冷的光线就快要冒烟,燃烧,</p><p class="ql-block">  当太洁白的死亡呼求到色彩里投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是不情愿的情愿,不肯定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攻击和再攻击,不过酝酿最后的叛变,</p><p class="ql-block">  胜利和荣耀永远属于不见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暂刻就是诱惑,从无到有,</p><p class="ql-block">  一个没有年岁的人站入青春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重新发现自己,在毁灭的火焰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而巨烈,时而缓和,向这微尘里流注,</p><p class="ql-block">  时间,它吝啬又嫉妒,创造时而毁灭,</p><p class="ql-block">  接连地承受它的任性于是有了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以不断熄灭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p><p class="ql-block">  你和我,和这可憎的一切的分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在每一刻的崩溃上,看见一个敌视的我,</p><p class="ql-block">  枉然的挚爱和守卫,只有跟着向下碎落,</p><p class="ql-block">  没有钢铁和巨石不在它的手里化为纤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留恋它像长长的记忆,拒绝我们象冰,</p><p class="ql-block">  是时间的旅程。和它肩并肩地粘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一个沉默的同伴,反证我们句句温馨的耳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穆旦在他三十岁生日即将到来时,写下了这首《三十诞辰有感》。而立之年的回首和感慨,是中国文化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三十岁好像是一杆标尺,每个进入而立之年的青年,都要自发地接受自我检验。如果事业未立,那是一大悲哀,会有一种人生苦短的紧迫感。古诗多以季节轮换,和风花雪月意象,来传达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p><p class="ql-block"> 但穆旦这首诗,却是以一种新的艺术思维,来写这个古老的题材。穆旦现代诗的一个特点,就是常常从永恒角度观照刹那生命和人生,在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中,进行抽象思辨。《三十诞辰有感》也是这样。“虚无” 的一种解释是“天空” ,“至高的虚无” ,就是最高的天空,暗指上帝居住的天国,即隐喻“造物主” 。“层层” 就是把抽象思辨视觉化,从“至高的虚无”到诗人生活的尘世,距离何其遥远。“层层” 就是从把这种天地之间无限遥远的空间,可视化可感化了。。“从至高的虚无接受层层的命令” ,就是说,从造物主那里,“我” 获得了生命,在尘世诞生和生长。</p><p class="ql-block"> 穆旦现代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大量“非诗意的辞句” ,即现代术语,产生一种艺术陌生化的惊异效果。如“接受……命运” ,“观测小兵” 、“广大的敌人” ,都是现代的军事术语。穆旦喜欢用现代军事术语,表达现代社会与人之间“敌对关系” 的严酷和惨烈。这已经成为穆旦的艺术思维,在他的诗歌中一再出现。“观测小兵” 是自况,指凡人,“广大的敌人” 指与个体相对立的群体社会。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只是一个凡人,但也要在险恶而复杂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   虽然刚走上社会是以“双手拥抱” ,满怀着天真美好的理想,但得到的却是不断的失败和“不断的伤痛” 。第一节写生命诞生的神秘,和在社会中成长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开始对匆匆而过的三十岁的人生发出感慨。“多么快已踏过了清晨的无罪的门槛” ,美好纯真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太洁白的死亡” 暗指青春的消失,但诗人仍然希望单纯而美丽的青春,能在以后多彩的人生中再现,即“当太洁白的死亡呼求到色彩里投生”。生命中这种不断死亡又不断新生的过程,明显是受到艾略特《荒原》的影响。它在诗中不断出现,构成这首诗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是不情愿的情愿,不肯定的肯定” ,这是穆旦诗中常见的否定中肯定的句式。“攻击和再攻击,不过酝酿最后的叛变,”又是现代军事术语,指人生中个体不断的奋斗和挣扎,但是其最后的结局却是:“胜利和荣耀永远属于不见的主人”。奋斗者看不到最后的胜利和荣耀,或者是“死后的胜利和荣耀” ,是奋斗者生前看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人生虽然是这样的悲怆,“然而暂刻就是诱惑,从无到有”,生命一旦诞生具形,就有欲望,就会受到生之诱惑。在这三十岁诞辰之际,诗人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没有年岁的人站入青春的影子” 。“没有年岁的人” ,指“抽象的我”对人生的反省,犹如站在“青春的影子里” ,“重新发现自己” 。但是,青春已经消失“在毁灭的火焰之中”。 悲痛之意,跃然纸上。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章。</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更深一层地写时间与人体生命的复杂关系。“时而巨烈,时而缓和,向这微尘里流注,”写出时间的两重性,有时严酷,有时和蔼。“流注”一词甚好,把时间如水一样流逝和时间“注入” 个体生命的动感,知觉化地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时间,它吝啬又嫉妒,创造时而毁灭”,这句是对时间两重性的进一步探究:时间即创造万物,又毁灭万物。但对个体而言,只能“接连地承受它的任性” 。“任性” 写出了时间对人的霸道。但人只能生活在时间里,只好与之妥协,“于是有了我”。 这种倒述、曲折、回旋的句式,增强了思辨的深度。</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 ,这里的“黑暗” ,不是与“光明” 相对立的内含价值判断的词;而是指从永恒角度观照下的“不可见” 和“不可知” 。“过去” 已经消失,所以不可再见;而“未来” 还未出现,所以不可知。“过去” 和“未来” ,对“现在” 的我而言,都是看不到的,都是“黑暗” 的。</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 呢?又不断在变化(毁灭)中,在时间永不停歇的脚步声中,“现在” 的一部分又迅速成为“过去” ,而“未来” 的一部分也迅速成为“现在” 。时间如此飞逝,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要趁着活在“现在” ,努力奋斗,“以不断熄灭的 / 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 。(与前面的“胜利和荣耀永远属于不见的主人” ,形成一种强烈对比,包含着反讽,辛酸和只能如此的无奈的复杂情感。)</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严酷无情的时间主题又出现了:“而在每一刻的崩溃上,看见一个敌视的我”, 时间严酷而无情的流逝,也就是个体生命的时间在“崩溃” 。个体生命对时间的飞逝,总是抗议,总是“敌视” ,总是要挚爱和守卫一已的生命,但这样的种种努力总是“枉然” 。个体生命的命运,“只有跟着向下碎落”, 即便是钢铁和巨石,在时间手里,也“化为纤粉” ,何况血肉之躯的人。时间对万物的毁灭,在这一节达到高潮。</p><p class="ql-block"> 时间,落实在个体生命上,就是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留恋” 它,因为它是我们“长长的记忆” 。但这只是人的一厢情愿,时间并不领情,它像冷硬的冰,拒绝人的深情留恋。(这是从人的触觉,写时间的严酷和无情。)不过对时间而言,这是它不可停歇的旅程。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是“时间的旅程” 中的刹那 。</p><p class="ql-block"> 个体生命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是与时间“肩并肩地粘在一起” ,永远同行。但“时间” 是“一个沉默的同伴” ,而与它同行的我们,恳求时间慢慢走,对它不断发出“句句温馨的耳语” 。人对时间的“温馨的耳语” 与时间“拒绝我们像冰” ,构成一个奇异的对比,并给整首诗因清醒而明晰的思辨所形成的“低温” ,带来了淡淡的暖意和温馨,特别是在诗的结尾。</p><p class="ql-block"> 穆旦诗歌有一种直面人生的惨烈,这种惨烈不是悲观的叹息,而是清醒而理智站立现代的生存困境中,作出透彻的思辨。它不像很多诗人那样,常回避严酷的人生,以诗意的艺术处理,或降低或美化人生的严酷。穆旦恰恰相反,他喜爱用现代术语,特别是军事术语,强调出这种人生的严酷性。从而使我们从传统的温柔的诗意中惊醒,从理性的遮蔽和心灵的麻木中惊醒,这就是穆旦诗歌艺术上追求的“惊异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三十诞辰有感》,不同于常见的咏怀诗那样,抒写一已生命的感怀,而是从永恒角度,对时间与万物、时间与个体生命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辨,并不断从知觉和想象给抽象思辨以具形的血肉。现代诗的“思想知觉化” ,在这首诗中得到精彩而奇妙的表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