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史话】(14篇)星垂危宿,商连齐鲁——危山庙会史料钩沉

金章丘历史文化

危山庙会肇宋元之始,盛明清之时,承星野分野之玄机,载汉墓铁冢之秘辛。其"北京城、天津卫,不如逛逛危山会"之民谣,足证济南第一庙会声震华北。今据《史记》《济南府志》等典籍,钩沉天象圣境之渊薮,再现"日纳五万众"之盛况,探骊珠于汉俑坑中,索活水于古道市声。 清康熙《章丘县志》描绘的危山圣井 危山全貌 远眺危山 <font color="#ed2308"><b>一、星躔危宿:天象地脉铸圣境</b></font><div> <br> 《史记·天官书》载:"虚危星陨,光耀齐疆"。危山庙会与危山寺庙众多有关。危山古时称无影山,相传其东南面曾立怪石一块,高两米余,呈圆球状。每年夏至的午时三刻,人站立石上而无影,故名。西汉时的刘辟光于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为济南王,治所在平陵城,亦称平陵王。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参与“七国之乱”,兵败后自杀。汉景帝闻之,以为他是“被迫劫为谋,非其罪也”。景帝仰观星野,见危宿辉映章丘孤峰,遂选风水宝地厚葬之。<br> 据《史记》载:“北宫玄武虚危,齐之分野。”在天成像,在地成形;上有“玄武虚危”之星,下必有秀丽之山峦,无影山恰位于二十八星宿的危星下面,汉景帝就命人在山顶之上修筑了一座巍峨高大的陵墓,以重礼将平陵王厚葬于此。又传此墓采用生铁汁浇铸而成,这就是矗立山巅的“铁墓顶”。</div> 《汉书.诸侯王表》关于刘辟光的记载 “七国之乱示意图 周亚夫平七王之乱示意图 危山上的元音塔 危山铁墓顶 危山兵马俑 建鼓及舞俑 此后,无影山始称危山,危山之名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危宿相对应而得名。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登山,探奇揽胜,借景抒情,留下美好篇章。明代大文学家李开先曾多次登临危山,留有《醉游危山铁墓顶》一诗。诗云:“数尺飞藤手自攀,须臾身在白云间。模糊醉眼不知处,错把登山当下山。”<br> 危山旧时名胜古迹很多。除了铁墓顶、圣井以外,危山还有四贤泉、琵琶湾、一百(柏)单二孔桥、石门夜象等景点。四贤泉在山南面。据传,明崇祯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危山,于此泉饮水解渴。当时有四大臣伴驾,故赐名“四贤泉”。琵琶湾位于山之东岭右侧,因其状如琵琶,且四周翠柏环绕,山风吹来,柏涛阵阵有声,俨然如弹琵琶一般,因得名。当地人又称其为笸箩湾。一百(柏)单二孔桥在危山北涧二虎庙前,旁有一柏,中为两孔石桥,故名。汇泉水通过此桥,流经山后寨村西的汉画石桥,注入古平陵城的护城河,滋润着城子崖的肥沃土地,孕育了著名的“龙山文化”。石门夜象亦在山的东岭,岭上有一座石门,夜晚登临,有时可见幻景,如海市蜃楼一般。<br> 危山雄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最早的记载见于宋神宗年代的碑记,碑文记载汉代就已开始修筑庙宇。又据清代《章丘县志》记载明代曾经两次大修,清代南刘庄人刘典又募捐重修诸神庙。故早在明清时期危山就已成为颇具规模的观光游览胜地。<br> 正因危山有如此多的胜景,加之圣井旁、陵墓侧历代植松种柏、建祠立庙,使之殿宇廊庙相连,亭榭楼阁相接,碑碣林立,古木参天,因而享有“小泰山”的美誉,当年的危山,庙宇殿堂毗连,气势宏伟壮观,来此进香的人众多,庙会自然十分兴旺。 圣井 <font color="#ed2308"><b>二、九域辐辏:危山庙会开天衢 </b></font><div><br> 自北宋神宗年间,危山便设有香火会,一年两次。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花朝节,供奉泰山奶奶,三月二十八日纪念少昊皇帝生日举行香火会。到明代,香火会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山会。李开先《三月二十八日同众客游危山》诗云:“暮春集朋俦,登山快远眸。三齐连鲁甸,千里望幽州。野市纷无已,夕阳不可留。遄归难兴尽,以待更来游。”足见当时山会人山人海、妇幼接踵、熙来攘往的盛况。清代,香火会改为庙会,一年两度,分别在春夏之交的四月初八和秋后的九月九日重阳节。香客除进香外,一般还愿都于四月初八这天,加之送子观音、送生娘娘等神奇传说,香客往往摩肩接踵。这一天,寺僧身披袈裟,大开庙门、殿门,天不亮即摆上贡品,颂经上香,迎接进香客人。重阳节更是登高远望,进香许愿之时,上至官宦富豪所需,下到农家日用家具,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之物皆有所备。庙会开始,必须有济南的针篦棚安扎停当,方可开幕。针篦棚的会标一面绣有公鸡,一面绣有蝎子,象征镇压一切邪恶。针篦棚十分热闹、人数甚多,自然少不了济南的刘家功夫针铺。每个经营者以席片布蓬搭成像座房子的门面铺,前设桌台,后有货架,摆放着杭州梳子、苏州篦子、胭脂粉、剪子、刀子、针线等女红用品。商人多从远道而来,对购物者百挑不厌,百叫不烦。庙会期间,各类剧团、杂耍纷纷前来助兴。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山会期间,商贾游客漫山遍野,每日多达数万人。不但省内青岛、济南、兖州等地,且东北、天津、苏杭等地的客商也纷至沓来贸易经商,以至危山庙会在全国也小有名气。</div> 山会以铁墓顶为中心,南面主要是娱乐区,北面主要是商贸区。从北面二虎庙上山,依次是木货市、皮货市、铁货市、扫帚市、杈子市、布袋市、笸箩市、箱子市、大囤市、家具市、百货市、玩具市、杂耍市、山果市、肉市,还有棺材市。饮食业有水馆、菜馆、包子棚、杂食处等。铁墓顶四周是牲口市,骡马数千头。传说,再桀骜不驯的牲畜来到这里,也会俯首贴耳,因为平陵王刘辟光就是驯马的能手,专门降服各类牲畜。庙会期间,山顶帐棚如浮云,货栈成街市,摊点星罗棋布,旗幡灿如彩霞,到处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一派兴隆盛况。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北京城、天津卫,不如逛逛危山会。”危山庙会设有八村管理委员会,由彭家庄、孟家阿、东姚村、西姚村、张官村、山后寨村、小冶村和三亭山村联合组织管理。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了最后一次山会,之后因战乱而终止。 旧时在庙会上唱戏的情景(老照片) 旧时庙会上农具市一角 <font color="#ed2308"><b>三、薪火相传:圣山文脉续春秋 <br></b></font><br> 危山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还曾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成为培养英才的摇篮。明清时代,这里建有“圣泉书院”,明代文学家李开先、清代学者牛天宿都曾在此设坛授徒,讲解儒学经典,培育英才学子。庙会期间,这里也成为外地学子游学之地。<br> 光阴荏苒,岁月变迁。后来庙会逐渐演化成为物资交流会。虽然危山的古建筑群几经战乱已毁坏,但现在圣井如故,危山雄姿犹存。特别是近年来几经治理,旧貌换新颜。山顶栽种翠柏、槐林,山坡成了万亩果园,山下畦田成方,道路四通八达,盘山公路环山。阳春满山花开,金秋百果飘香。近年新辟建了圣井广场、元音寺、玉皇阁、藏经阁、汉济南王陵、圣井亭、四贤泉、圣泉池、圣贤桥、碧霞祠小区等名胜景观,开设文化长廊和音乐茶座,形成了山城相连,集休闲、观光、民俗、祭祀、博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游览区。<div> 一些文史学者呼吁恢复危山庙会,因庙会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空间和储存器。</div> 危山三碑 <font color="#ed2308"><b> 结语:星野不泯 市声长新</b></font><div> <br> 危山庙会作为济南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聚集地,非惟旗幡如云之盛,实乃天象、天道、商脉、文枢熔铸之鼎。自汉墓铸铁镇星野,至清市声沸齐鲁,今朝汉俑映直播屏——此山始终搏动着大地精魂。 <br> <br><b>(文/图:翟伯成)</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