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札记(7)

游子

<p class="ql-block"> 因果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有宗教,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这就是因果定律。</p><p class="ql-block">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最早将因果引入教义,提出了“十二因缘,善恶业报,生死轮回”等观点,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而又极其神秘的因果理论体系,用以解释人生和世间的种种现象。</p><p class="ql-block"> 佛教是一种富有哲学思考的宗教,主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于生死问题有其独特的观点。佛教认为,生命无常,死亡不可避免,提出了“轮回转世”这一特殊观念来诠释死亡,即一个人在死后会重生为另一个生命形态。佛教的生死观具有积极意义,引导人们止恶扬善,从容面对死亡,同时还对未来世界充满无限向往。 </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直接将轮回理论运用到寻找转世灵童。活佛圆寂后,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寻找转世灵童继任活佛,延续至今。我在川藏兵站部工作时,南政同学、昌都分区副政委丹增.晋美向我讲述过寻找转世灵童的全过程。他曾经参加过寻找转世灵童的活动,要经过很多程序,到了湖中观影的环节,大家来到湖边,向神湖敬献哈达,然后静坐观湖。我问他看见了什么,他说除了湖水,什么也没看见。但时间长了,一些人会产生种种幻影,成为寻找灵童的线索。</p><p class="ql-block"> 佛教能够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因果理论作用巨大,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佛教中有很多关于因果的故事,能够开启人生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日本僧人来中国学佛,修练多年后回去,很多人知道他道法高深,都来请他预测未来。他回答说:“未来你们都会死。”众人大笑。其实,能够了悟生死是人生的大智慧。佛家认为,生死无常,知道人会死,才能注重人生,珍爱生活,珍惜生命,活在当下。生生死死构成了无限循环的因果链条,反映了人类生衍繁殖的客观规律。</p> <p class="ql-block">  战场上有一句话:“新兵怕炮,老兵怕机关枪。”这是因为,有实战经验的老兵知道,相对而言,炮弹容易预防,而机枪对人体杀伤力大,有致命危险,难以预防。</p><p class="ql-block"> 佛教有“菩萨畏因,和尚畏果”的说法,菩萨代表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果由因生,一定的因必然导致一定的果。任何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首先改善和消除产生不良后果的原因。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说明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播下好的种子,才能收获好的果实,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时会不一致。一果多因,一因多果,恰好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果由因生,这是必然。我在四川雅安工作时,曾多次陪人上蒙顶山,听茶农张再兰大姐讲了很多蒙顶山的传闻。说蒙顶山天盖寺周围有几棵古银杏,“文革”初期“破四旧”,红卫兵背着炸药上山炸寺庙,在天盖寺前的一棵银杏树下休息,不幸引发爆炸,吓得再也不敢上山,寺庙得以保存。奇怪的是,自此之后,周边的银杏再也不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1976年粉碎“四人帮”那年,银杏树又开花结果了。当地人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引来四川农大教授们的关注和考察。原来,当年发生爆炸的那棵银杏是雄树,受伤后失去功能,致使周边的䧳银杏不能开花结果,经过近十年的生长,才恢复其功能,飞花传粉,银杏树又开花结果了。 另一说法是,经过农大教授施以药物,银杏树才得以修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果定律告诉人们,面对事件的发生,要全面深入地去分析查找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人类所遭遇的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导致的。人类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为之前就要考虑到,如何承受所带来的后果。时下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正是大自然遭受严重破坏所带来的恶果。</p> <p class="ql-block">  谈到因果报应,一些人常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好人命不长,祸害一千年。”佛教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业有三报:现报、生报和后报。有句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p><p class="ql-block"> 美国大法官休尼特有一句名言:“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君不见时下众多贪腐者,纷纷落马,锒铛入狱;侥幸逃脱者,也是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p> <p class="ql-block">  因果关系并不神秘,十八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将因果关系纳入哲学的基本范畴,对原因和结果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普遍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展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必然性和规律性。</p><p class="ql-block"> 世间万事万物,包括历史的兴衰,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变迁,自然的变化,人生命运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其间存在必然的周期和定数,这就是因果定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对因果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感悟。我知道:并非所有的耕耘,都一定会有好的收获,但不去耕耘,肯定会一无所获。并非所有的善行,都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但多行不利必自毙,这是必然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回首人生,仿佛充满了种种偶然和巧合,细细思量,一切皆是必然。有句话说得好:“往事不能重现,只能重温;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因果。”</p><p class="ql-block"> 文/游德远</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