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2025年6月18日到20日,我们在惠斯勒小镇民宿居住3晚,在不同时间的闲暇里,多次逛过小镇,或有意,或随机。在此专开一篇记录,以期一斑窥全豹,了解惠斯勒小镇的魔性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18日早晨,我们从温哥华出发,沿着99号公路,一路游山玩水,于当天下午5点左右到达了惠斯勒小镇,入住民宿,逗留3天。惠斯勒小镇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惠斯勒山一侧,北面是村镇北区(Village North)、南面是村镇中心(Village Center),东面靠黑梳山一侧就是惠斯勒上村区(Upper Village),停车场靠近村镇北区和村镇中心。惠斯勒村镇北区和村镇中心为游人提供免费Wifi。</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天晚上,用过晚餐,我们准备去惠斯勒村镇中心溜达溜达。尽管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但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去感受惠斯勒小镇的夜晚时光。惠斯勒小镇停车场5点以后免费,我们在2号停车区找好合适的车位停好车,不用掏腰包,径直出了停车场。跨过黑梳路,进入惠斯勒村镇中心。黄昏十分,小镇一派安静宁谧的夏夜氛围。我们在惠斯勒中心慢慢地晃悠溜达着,惠斯勒村镇中心有三个片区:村镇广场(Village Square)、山区广场(Mountain Square)以及村落广场(Village Commo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惠斯勒村登山缆车中心在山区广场,我们到此购好第二天的缆车票,在广场逗留一会儿,就朝村镇广场一路逛过去,整个小镇整洁干净,冷冷清清,人影散乱,几乎所有商店都闭门打烊了。装饰店面的花篮依然充满活力,绽放迎客,那是无需多言的亮丽风景。在街上偶尔会遇到骑山地自行车的孩子们,大概是训练完回家了。小镇信息服务中心也是大门紧闭,缺少了平日里的热情。偶尔看见一家礼品店灯火通明,进去一看,售卖的基本上是印有惠斯勒标识的纪念品。另有一家品牌店门开着,我们没多想就直接闯了进去,却尴尬地发现,他们是员工在开派对,不过他们非常友善,告诉我们可以随便看,只是不能买东西。我们笑笑说了声谢谢,装模作样地兜了一圈,赶紧灰溜溜地跑了出来。惠斯勒小镇的夜色中,人们总是对温柔以待的咖啡馆、酒吧青睐有加,这里从来不缺少消夏的人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山区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山区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已是晚上七点半左右,不过,天依然蓝蓝的,云灰灰的,天空任然敞亮,尽管闲逛溜达的游人不多,我们依旧乐此不疲地继续晃悠着来到了村落广场。在此,有一个木雕的迎宾雕塑(Welcome Figure)矗立中央。雕塑下方文字介绍说迎宾雕塑于2012年在斯阔米什利瓦特文化中心外雕刻完成,并于2013年1月安置于此。这件迎宾雕刻作品是斯阔米什和利瓦特民族协同完成的,代表了斯阔米什民族和利瓦特民族,其造型为一个头戴雪松帽的男子,底部是一个雪松根篮,盛满三文鱼,其灵感来源于传统婴儿提篮。雕塑由西部红雪松雕刻而成,红雪松对两个民族而言都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男子所戴的帽子由“铜”制成,铜在斯阔米什民族文化中是财富的象征。这座雕塑的家就安置在村落广场,欢迎所有人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迎宾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村庄漫步街,穿过一座过街天桥,我们继续兴致勃勃地朝着村镇北区走去。村镇北区有一个市政广场(Town Plaza)、一个奥林匹克广场(Olympic Plaze),奥林匹克广场旁边有一个大型市场(Market Place)。市政广场中央有一座两层尖顶的大型木质休闲凉亭。凉亭有八根木柱支撑,下方设有桌椅,供人们休闲小憩。市政广场围绕着凉亭的四周,基本上都是度假酒店,每家酒店各具特色,建筑精致小巧,基本是3到5层的楼房,美观大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市政广场中央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顺着这些酒店往北走,有一座特色跨溪小桥,小桥两侧的桥身上放置着各类艺术的铜质雕塑品:河流山川、科技仪器、星向罗盘、机械望远镜、鹰类小鸟、各式棱角图形、毛刺果实、以及照明灯。从小桥上望过去,溪水不是一眼能望到底的澄澈透明,翡翠绿的河水透着浓浓的奶白色,似乎澄清,又似乎迷蒙。溪水泛着奶白的绿,浓浓稠稠的,如粉汤一般。小溪的两侧有绿树,也有人工堆砌的石阶,溪水一阶一阶地缓缓向下流着,不急不慢,如静夜的夏季悠然自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落广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道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市政广场桥上各式装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穿行的菲茨西蒙斯溪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穿行的菲茨西蒙斯溪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穿行的菲茨西蒙斯溪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穿行的菲茨西蒙斯溪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穿行的菲茨西蒙斯溪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了桥就是惠斯勒奥林匹克广场,奥运五环印入眼帘,石砌的基台上竖着奥运五环。五环内外表面一律银色,每环内侧中央的凹缝处分别镶嵌着奥运代表色:红绿黄蓝黑五色。环绕着奥运广场的圆形草坪,奥运元素妆点着草坪四周。四面旗帜在广场迎风招展,依次是加拿大国旗、卑诗省省旗、原住民图腾旗帜、以及惠斯勒旗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草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旗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奥运五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奥运五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残奥之焰(Agitos)标志立在广场草坪一侧,曾在2010 年温哥华冬季残奥会期间展示。“Agitos”在拉丁语中意为“我运动” 。三条环绕的弧线共同象征着国际残奥委会的核心使命,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汇聚一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残奥之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白色的,印有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原住民标志伊努克石堆的奥运之火点火装置也矗立在广场上。广场上还有一个奥运之火迎宾雕塑,一根由原住民雕刻的图腾柱,从顶部到底部依次是月亮:象征造物主;闪电蛇:由造物主派往人间,将知识与工具作为礼物,赐予人类,使我们得以在富饶而多元的领地上繁衍生息。下方的铭牌上写着:我们尊贵的宾客们,欢迎您来到我们共享的传统领地。我们斯阔米什民族和利瓦特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世代以狩猎、捕鱼和采摘浆果为生。此地也是我们家族与朋友相聚庆祝之地,正如今日的你们在此欢颜相聚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奥运之火点火装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斯勒奥林匹克广场奥运之火迎宾雕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之后,惠斯勒奥林匹克广场经过重新规划,旨在颂扬奥林匹克精神与残奥精神。广场设有许多展示板,介绍了与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如今的惠斯勒奥运广场是一个设计独特、功能多样的户外空间,是一处适合家庭游玩的公园,人们相聚享受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体验丰富多彩节日盛事的去处。广场除了大草坪外,还有一个用于现场表演和活动的永久性舞台,一个可供所有人使用的游乐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游乐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游乐区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已是夜里八点钟,在游乐区,我们碰上了几个在此玩耍的小朋友,他们正在荡秋千,征得小朋友同意,配合着荡秋千,让我拍了一张照。看看天色已晚,带着不舍,我们又晃悠悠地往回家的路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游乐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游乐区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中心游乐区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19日,从高山缆车的游历中回到小镇已是下午5点多钟了。今天,我们是从黑梳山一侧的上村区开始了惠斯勒小镇的随机体验。从黑梳山缆车中心出来,不多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惠斯勒小镇的上村区。此时,天高云淡,阳光灿烂。我们正想着该往哪儿走,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大堆人挤满了一块空地。还没搞清楚什么状况,突然就听见消防车鸣笛之声响起,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我们顺着鸣笛的方向,朝人群走了过去。原来,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高中生准备去毕业舞会。在加拿大,也曾参加过高中生的毕业典礼,这倒是头一次遇见消防车鸣笛开道的场景。家长、孩子都是喜气洋洋的,对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高中毕业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独立自主了。女孩们都是手戴花环,身着漂亮的长裙礼服,色彩艳丽,努力使自己鹤立鸡群;男孩们基本上都是西装革履,盛装出席。不多一会儿,热闹喧嚣的氛围随着学生们的远去渐渐地清静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上村区偶遇学生毕业舞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上村区偶遇学生毕业舞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顺着惠斯勒黑梳山行政和惠斯勒儿童中心楼逛过去,沿着菲茨西蒙斯步道,向惠斯勒村镇中心走去。途中,经过一座横跨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这座不算太长的廊桥全是木质结构。站在桥上,向两边张望,天空湛蓝,阳光躲进灰白色的云层里,透出隐隐绰绰的光亮,溪流两岸树木丛生,一派绿意盎然。远远望去,菲茨西蒙斯溪似乎从遥远天际下的树林中缓缓走出,溪水干净,但并不清澈,溪水绿中透白,白中呈绿,辨不明是清,还是浊,有点混沌的感觉。望不见溪底的岩石,只见溪水在溪谷中撒欢,泛起阵阵的白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廊桥,有一个不大的和平公园。公园小巧玲珑,有一些小布景,含苞待放的芍药花丛中,三张黄色的沙滩躺椅格外引人注目,躺椅尽头有一尊雕像:一个背微躬,上半身赤裸,双臂驾搁双膝之上,蹲着的铜质雕像。铭牌写着:詹姆斯·斯图尔特雕塑,没有其他多余信息。公园中有一处5个展示区一组的瓷砖画展示台。瓷砖画展牌说明这是学生的作品。“和平瓷砖”(Peace Tiles)是由惠斯勒中学学生创作的。此项目由青年工作者格雷格·麦克唐奈(Greg McDonnell)发起,旨在在显著公共场所展示惠斯勒学生的艺术作品。惠斯勒中学艺术教师布伦达·诺里(Brenda Norrie) 指导了该项目,学生们于2005年与2007年绘制了这些瓷砖,共同探索“和平”这一主题。菲茨西蒙斯公园的这一区域如今被称为“和平公园” (Peace Park)。</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和平公园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和平公园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和平公园“和平瓷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直纳闷,为何菲茨西蒙斯溪的水似清非清,似浊非浊?随后看见路边的展示牌,释然了原因:菲茨西蒙斯溪的水源是冰川融水,其中含有“岩粉”。岩粉是冰川底部的岩石在巨大冰体重量的碾磨下形成的细微颗粒。这些微小的岩石颗粒几乎没有重量,能长期悬浮在水中,阳光照射到漂浮的岩粉上发生反射,赋予了溪流这种混沌迷蒙的外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菲茨西蒙斯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此逗留了一阵子,沿着菲茨西蒙斯步道朝惠斯勒村镇中心走去。在村庄门大道上,我们遇见了伊努克石堆人形。在此处迎接游客的是一座名为“Ilanaaq”的巨型伊努克石堆,由原住民艺术家摩西·皮奇(Moses Peech) 雕刻而成,高5.2 米(17英尺),由玄武岩制成。伊努克石堆 (Inukshuk)是加拿大北部因纽特人(Inuit)的文化标志。数千年来,因纽特人在缺乏明显地标的广袤土地上,将堆砌成人形的岩石结构作为路标。伊努克石堆象征着开放、慷慨和力量,曾被用作2010 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象征。此时,已是晚间8点多钟了,我们在夏夜湛蓝的明亮天空下,踏上了回家的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伊努克石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20日,惠斯勒周边多湖环游,归来已是下午5点钟左右。天色尚早,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于是到了奥运广场旁的市场停车场停好车,开始在村镇北区溜达着逛了起来。我们穿过奥运广场,来到了村镇公园(东)。菲茨西蒙斯溪从村镇公园穿过,溪流依旧是清浊难辨的绿白粉汤。周边都是一些比较漂亮的建筑,这块区域看上去比较具有艺术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园有一组雕像,名为“无涯时光之环”(A Timeless Circle)。该作品是海岸萨利什艺术家苏珊·波因特(Susan Point)受惠斯勒度假市委托于2016年创作完成的,旨在颂扬惠斯勒作为2010年冬季奥运会及残奥会主办山地度假村所发挥的作用。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艺术家自己对奥运会的体验。这组青铜雕塑分五部分,由86张独立面孔组成,弧状排列,体现了奥运期间社区将世界各地人们汇聚一堂的美好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北区公园的“无涯时光之环”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北区公园的“无涯时光之环”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北区公园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园近旁就是莫里·杨艺术中心(Maury Young Arts Centre)。该艺术中心是惠斯勒一切艺术与文化活动的核心枢纽,设有社区画廊 、本地手工艺品店、表演剧场、工作坊和排练的多功能厅。可惜,我们到达时候好像闭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村镇北区之莫里·杨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跨过黑梳路,走向奥丹艺术博物馆(Audain Art Museum),我们远远就能望见三位一体的原住民图腾标识,醒目的棕红色吸引眼球,走近才发现低矮的灰色石墙上写着“奥丹艺术博物馆”几个大字,博物馆馆体建筑就隐藏在后面的森林之中。该博物馆坐落于斯阔米什民族和利瓦特民族共享的、未经割让的传统领地之上,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惠斯勒的标志性文化机构,以其独特的建筑、重要的艺术收藏,以及与自然融合的设计而闻名。2016年开放,由慈善家迈克尔·奥丹(Michael Audain)与妻子唐泽佳子(Yoshiko Karasawa)捐赠创立,旨在永久展示他们收藏的卑诗省的艺术珍品,将其定位为“卑诗省艺术史的变革性视觉旅程”,涵盖18世纪末至今的艺术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奥丹艺术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奥丹艺术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奥丹艺术博物馆入口门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从黑梳路架起的桥梁上穿过森林,来到博物馆入口门廊。门廊的左侧矗立着一个圆柱形银色金属柱,镂空图案环绕柱身,我瞎猜大概是原住民图腾柱的改良版吧;门廊上方,自然的天光透过屋顶的木格洒落一地。门廊一圈,木条缀满四壁,本色木质透着浅浅的棕色,构成了门廊的主色调,恍惚之间,游客觉得身处安静的自然氛围之中,远离了世间的喧嚣。由于博物馆高于地面而建,在此处,游客可以通过楼梯下行至森林地面和中央草坪,或者直接进入博物馆大厅和活动区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奥丹艺术博物馆入口门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奥丹艺术博物馆入口门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直接从门廊入口处进入博物馆,博物馆玻璃门前有一块特展广告牌。进门大厅右侧就是服务台兼售票处。今天大厅正在举办本地手工制品的售卖会,票价优惠。左侧大厅摆着一个一个的小摊,手工制品的热爱者在此展示售卖自己的手工作品。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各色花样,首饰、服装、酒、毛衣、装饰品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兜了一圈,看看价格不菲,当然,如今的手工作品无价。紧挨着服务台一侧便是博物馆商店。进入商店,货架上陈列着一系列精美的珠宝、文具、陶艺品、书籍和艺术品,据悉这些商品均从全省各地精心挑选而来。无奈囊中羞涩,我们又成了名副其实,只饱眼福的匆匆过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奥丹艺术博物馆特展广告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手工制品的售卖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手工制品的售卖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手工制品的售卖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手工制品的售卖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商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商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商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商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我们进入博物馆内部展览区域,沿着一条玻璃幕墙通道前行。通道内侧全是由一块块木板组合装饰的木墙,通道顶部是由木格条相间有度地纵向排列,远远望去,有种穿越隧道的纵深空间感。外侧就是通透的玻璃幕墙,向外望去,感觉这座博物馆置身森林之中;俯瞰下方,一个大大的草坪,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行走在通道上,就像行走于森林之中,草坪之上。首先进入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展厅,随后通往临时展览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玻璃幕墙通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玻璃幕墙通道地面草坪</p> <p class="ql-block">奥丹艺术博物馆玻璃幕墙通道地面草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永久收藏展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无数的原住民面具。这些面具藏品都是奥丹夫妇收藏的卑诗省原住民的作品。面具形态各异,色彩亮丽,精彩纷呈,具有浓郁的原住民特征。收藏的核心展品“舞之屏——亦是呐喊”(The Dance Screen (The Scream Too))是一件由酋长詹姆斯·哈特(James Hart)精雕细琢的红雪松舞屏。该雕刻作品引用了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 的标志性艺术作品“呐喊”。看着这一张张极具特征的各式面具,突然觉得原住民的文化主要根植于对祖先与大自然中太阳、月亮、星辰,以及他们赖以生存土地上各种生命的敬畏。他们的文化和灵魂都在这些面具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我在想,西北海岸地区,原住民延续数千年的非凡艺术传统,如果自十九世纪中叶起,没有被针对原住民的欧洲——加拿大同化政策打断,如今的加拿大原住民文化及艺术该对这片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面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面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面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面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面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面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展区:舞之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奥丹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旨在颂扬卑诗省从18世纪末至今的艺术多样性。艾米丽·卡尔(Emily Carr)是一位卑诗省备受爱戴的艺术家,她的作品集以及战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戈登·史密斯 (Gordon Smith) 的作品,均在永久收藏展厅中占有一席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画作展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时展厅中也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无奈地一扫而过,来不及细看,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值得一提是,今天我们有幸遇见自2025年4月27日至9月15日期间举办的特展,展出国际知名的多伦多艺术家爱德华·伯汀斯基的系列大型摄影作品:海岸山脉:爱德华·伯汀斯基近作展 (The Coast Mountains: Recent Works by Edward Burtynsky)。</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展设在上层展厅展出,出了面具绘画展厅,顺着楼梯向上而行,我们似乎在木板、木条、木墙的世界穿行,天光透过屋顶的木条,将明亮投射在弯转的楼梯间。上层展厅极其空旷,几乎没有其他参观者,一看手表,此时已将近晚上6点,难怪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在展厅里慢慢地晃悠,欣赏这些摄影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建筑结构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建筑结构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建筑结构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品都是巨幅照片,让人震撼。这是爱德华乘直升飞机,从温哥华、黑牙峰、惠斯勒、沃丁顿山冰川、以及君主冰原一线拍摄的作品。这些摄影作品都是直升机视角下的山脉风光。博物馆里有一张爱德华直升机的航拍路线图,只许拍照,不能带走。我们拍照一张,算是纪念。此次在惠斯勒展出的题为“海岸山脉”的近作系列,既展现了卑诗省海岸山脉的壮丽,同时也凸显了对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退的迫切关注。本次展览也是2025年“捕捉”摄影节 (Capture Photography Festival) 重点展览项目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上层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上层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奥丹艺术博物馆上层小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直升机的航拍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德华航拍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带着永远看不够的遗憾,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奥丹艺术博物馆。出来时天色尚早,回转途中,我们顺路驱车去惠斯勒市政行政中心溜达了一圈。市政厅是一栋不起眼的普通平房,与大众的民居住宅别无二致。到时,整个行政中心人去楼空,已经下班了。我们便放肆地绕着市政大楼中心仔细观看了一番。前庭很小,只容下了一张长椅,一小片自行车停靠场地,供两三辆自行车停靠不成问题。门廊上挂着两盆吊篮花,窄窄的门廊几步就可以到达正门。门廊墙上嵌着市政厅的牌子,牌子是惠斯勒山形状特征的木牌,写着“惠斯勒度假市市政厅”。门廊旁边的灯杆上居然专门设置了一个箱子,提供可降解的宠物粪便袋,看样子此处遛狗的人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市政厅外粪便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转弯,旁边就是消防站、警察局。此时已是下班时分,所有地方皆静悄悄的,毫无工作人员的踪迹可寻。我们兜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离开了。此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只是天色尚亮,掩盖了路灯的光芒,我们在明亮的夜色中回到了住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皇家警察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惠斯勒小镇消防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说惠斯勒小镇是加拿大著名的滑雪胜地,我们却在初夏的时光里游历到此。在夏季微热不燥的氛围中,我们在惠斯勒小镇乘缆车登山观景,驱车游湖观水,步行感受人间烟火。三天的时间似乎在一呼一吸之间就过去了。在挥别初夏的惠斯勒小镇时,我想不同季节的惠斯勒应该也是令人着迷的,冬季有冬季的风光,夏季有夏季的景致,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段到访惠斯勒小镇,体验小镇的无穷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