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四哥昨天下午去世了”,后面还跟着一串哭泣的表情包。</p><p class="ql-block"> 休假后上班第一天,和四哥外甥媳妇一个单位工作的妻子得知这个噩耗后给我发来微信。顿时,我的视线模糊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自从去年春天得到四哥查出重病已经晚期的消息,就知道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屈指可数的倒计时了,只是感觉这一天来的有点太早、太突然了。就在一个月前,我给他打电话听声音依然爽朗,后来在他家小区门口碰到他时,人还是挺精神的,没想到病情发展如此之快,转眼就阴阳两隔。从确诊到辗转天津、兰州等地采取治疗措施,不过才一年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王四哥名叫王维海,民勤县泉山镇和平村人氏,生于1966年,属马,家中兄弟五个、排行老四,1984年初中毕业后以武威地区第三名、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国家级重点中专——云南昆明地质学校地质勘探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省地矿局靖远地质队工作,后因单位撤并,先后到张掖水文二队、酒泉四勘院等单位工作,2005年年底太西煤集团投资开发红沙岗矿区经历一波三折、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因本县相关专业干部资源短缺,应家乡领导盛情之邀,加上照顾家庭的需要,他毅然决然放弃地质系统高工资、高福利和相关待遇,到红沙岗矿区管委会工作。我也刚从乡镇调到这个单位,从此成了同事。原单位领导送我到管委会上班,由于当时纪律规定对迎来送往还没有严格约束,新单位领导做东吃饭,一并邀请他一起吃饭。第一次见到他,大家都叫他“王工”,一米八几的瘦高身材,皮肤黝黑,言语不多,表情严肃,喝酒干脆但不会划拳,抽烟频率较高,时常还有“半截子咳嗽”。由于他大我一轮,同事五年后我从红沙岗管委会调出,他和我都时不时打个电话相互问候或是相互邀约吃饭、喧谎、打牌,或采用“收牛皮”游戏喝酒,从此我便以“四哥”称呼他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把人比作一本书,有的人像一部长篇小说——绵延深厚、跌宕起伏,有的人像一篇散文——潇洒飘逸、形神兼备,有的人像一首诗——短小精悍、简约精致。而我更喜欢把人比作有灵性的水,有的人像溪流——欢快随意、无欲无求,有的人像江河——蜿蜒纵横、承载使命,而有的人像大海——容纳百川、包罗万象。四哥就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大海一样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他有着大海一样的深隧和静谧,内敛且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正式进入管委会工作后,领导对我们进行了工作分工,安排他主要负责室外工作,而我则侧重于室内事务。我们的工作起点是学习《红沙岗镇区建设规划》,随后便开启了边学边干的模式。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学农出身且在乡镇工作过几年的我,面对这份规划直接懵了圈,完全摸不着头绪。学地质出身的他,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他却不动声色,每天逐字逐句地“啃”着那本规划,仿佛那是一本蕴含着无尽宝藏的秘籍。几天后,领导要求我们谈谈学习体会并提出意见建议。他拿出了用修长字体工工整整写满几十页稿纸的笔记,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他的思考与见解,直至二十年后的今天,那本笔记的模样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领导和同事们都被他的勤奋好学深深震撼,纷纷感慨:“工程师就是工程师,果然不一样。”相比之下,在乡镇散漫惯了的我就显得逊色许多,时不时还因为工作纪律和工作质量问题受到领导的批评。2006年春天,镇区的绿化、供水、供电工程相继开工,他便跟随领导奔赴现场作业。他时常早出晚归,一路风尘仆仆,基本无法按时就餐和休息。特别是镇政府办公楼建设工程启动后,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建设项目,领导决定在镇区搭建帐篷,置办灶具和被褥,让他常驻现场办公。彼时的戈壁滩,长满了骆驼刺和沙葱,宛如一张等待描绘的白纸,规划6.4平方公里的镇区建设才刚刚拉开序幕。县交通局调用铲车推出了东西、南北一纵一横主干道路的路基雏形;水务局完成了从红沙岗二矿向镇区的初步供水工程;电力公司完成了从二矿到镇区供电线路架设;林业局组织干部义务植树,完成了主干道路两旁绿篱的栽植。而其余的建设事项,还仅仅停留在规划本子上和领导的设想中。戈壁滩的天气十分恶劣,夏天的气温比农区高1-3度,冬天则比农区低1-3度,风力更是比农区大1-3级。曾有一位新同事在“QQ心情”上吐槽:“工作,工作,原来就是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然而,长期的野外地质工作经历,早已铸就了四哥吃苦不言苦、受累不说累的坚韧性格。就在这个条件艰苦的地方,他身兼数职,既是施工员、监理员,负责监督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又是送水员、配电员,保障施工现场的水电供应;还是炊事员、服务员,每天自己和面炒菜、洗锅抹灶。时间充裕的时候,他还会去歘几把沙葱,焯水凉拌后下饭,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有一次遭遇沙尘暴,帐蓬和好多东西被大风吹走,追了几百米才找回来。直到11月份天气转冷,他才回到单位。在这期间,我也被短暂派驻去替换他的工作,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苦与辛酸。从那以后,我彻底被他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所折服,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每天加班学习电脑和写作,工作也渐渐跟上了节奏,步入了正轨。</p><p class="ql-block"> 他有着大海一样的激情和奔放,时刻涌动着无尽的活力。在开发建设初期,管委会被核定为科级事业单位,那时的状况可谓是举步维艰,人少事杂、钱少事多的困境束缚着前行的脚步。而他,就像一颗万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碾道里忙了安排到碾道里,磨道里忙了安排到磨道里”,妥妥的“万金油”干部。无论是繁琐的日常事务,还是突发的紧急任务,他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应对自如,从不抱怨这个那个。随着开发建设快速进展,管委会成功升格为县级单位,人员编制得以增加,功能科室也分设开来,各项职能职责逐渐明确。四哥凭借着自身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先后担任安全运行科副科长、规划建设科科长等重要中层职务。在职称套改中,他更是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取得副高级工程师职称。然而,他始终没有被行政级别和职务职称所羁绊,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保持着那份最纯粹的本色。在工作中,他常常坚持己见,面对不合理的决策或方案,敢于站出来据理力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技术干部的认真和倔强。执业资格证书成为“香饽饽”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毅然决然地调转方向,踏上了考取执业资格证书的艰辛征程。他就像一位争分夺秒的勇士,与时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赛跑。白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专业和热情应对每一项任务;夜晚,大多数同事都沉浸在休闲娱乐的时光里,他却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单位办公室兼宿舍的灯光见证了他的努力与坚持。2009年,他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功考取了建筑监理工程师证书。这一证书的获得,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成为了他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此后,他犹如一头不知疲倦的雄狮,以惊人的效率和顽强的斗志,几乎每年都能拿下一个执业资格证书。建筑造价师、建筑建造师、水利监理工程师、建筑咨询工程师……一个个沉甸甸的证书接踵而至,见证了他在专业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成长。同事们得知他的成就后,无不惊叹于他的恒心毅力和博闻强记,好奇他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然而,我们哪里知道,在别人娱乐闲聊、享受惬意时光的时候,他却以每天看完三十页书的速度和效率向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即使偶有应酬喝酒后也雷打不动。鲁迅先生曾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种人。</p><p class="ql-block"> 他有着大海一样的包容和大气,以无比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初到管委会工作时,周围人对他过往的工作经历一无所知,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过,只是在一次聊天过程中,才有领导说出他早已有着曾在三个单位担任过一把手的丰富履历。为了家乡建设,为了家庭,他果断舍弃了科级干部的身份,放下瓜州寒山金矿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回到民勤从头再来。在单位里,他始终保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在个人利益面前从不计较分毫,从未因个人得失与任何一位同事红过脸、结下梁子。大家都说同事之间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然而他与我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自与我相识交往以来,他一直以兄长的身份给予我关怀和照顾,我们之间没有丝毫隔阂,两匹“马”成了无话不谈、直言不讳的知己。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他会毫不吝啬地为我欢呼喝彩;而当我遭遇挫折时,他又会耐心地给我宽心安慰。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四哥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大大小小的烦心事也经历了不少,但他就像一棵坚韧不拔的青松,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雨,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以全力以赴的姿态应对每一个挑战。他有着独特的时尚品味,五十岁左右时,一身笔挺的红西装搭配一双锃亮的尖头皮鞋,成为了他的标志性装扮,我曾半开玩笑地提醒他:当爷爷的人了要注意形象,他却笑着说:“活人活的就是个精气神”。有一次,他在省地质局的一位校友来民勤相聚,酒足饭饱之后,四哥兴致大发,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动作夸张却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将歌曲中的豪迈沧桑展现得歇斯底里,那精彩的表现直接惊艳到了我,手机视频至今保存。</p><p class="ql-block"> 2022年,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成功跻身省级开发区之列,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正向着“百亿级”园区、“零碳”产业先行区和省级代表性开发区的伟大目标破浪前行。在集中区的发展征程中,四哥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建设者和践行者。曾经参与开发建设的同事们,先后相继调离管委会,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坚守却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管委会领导在追悼会上给予他高度评价:“王维海同志的离去,带走了一个充满干劲的身影,却留下了我们学习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也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好朋友。他的温暖与真诚,他的敬业与勤奋,他的鼓励与支持,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始终激励我们永往直前。那些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最珍贵的回忆,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