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

二十千里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的蒙古语意思是“捧呈、递献”,后来被演化成“奉献”之意。一种比较牵强的解释是,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的海拉尔河,流至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扎赉诺尔北阿巴该图附近时突然转向东北,形成165°夹角,有如人捧呈递献东西之状,河流从此处开始改叫额尔古纳河,切合了“额尔古纳”的“捧呈、递献”原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拍的草原上的蛇曲河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额尔古纳河</b></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麓,上游主流海拉尔河由东向西至牙克石市与免渡河汇合,流至鄂温克旗、海拉尔区附近伊敏河汇入,到巴圈盖(扎赉诺尔北部阿巴该图山)附近汇入达兰鄂罗木河(呼伦湖泄水河道)后,突然转向北流,称为额尔古纳河。它从南至北纳入从大兴安岭方向流来的根河、得耳布尔河、哈乌耳河、莫尔道嘎河、激流河(贝尔茨河)、阿巴河、乌玛河、恩和哈达河等,在黑龙江省漠河县西的洛古村(对岸为俄罗斯的波克洛夫卡)附近同从俄罗斯北流而来的石勒喀河汇合成为黑龙江。黑龙江在接纳发源于兴安岭东麓的嫩江、松花江等河流后,最终向南进入兴凯湖。额尔古纳河干流全长970公里,在额尔古纳市境内671公里,河宽100-300米,水深3-5米。由此可见,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左上源,俄罗斯的石勒喀河为黑龙江北源,而海拉尔河在额尔古纳河的主流上游,应该就是额尔古纳河的左主源。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均是中俄界河,有意思的是额尔古纳河西南头连着呼伦湖,黑龙江东南头连着兴凯湖,它们由西至东构成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头。</p> <p class="ql-block">“186彩带河”景区看到的额尔古纳河</p>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等众多游猎民族的发祥地。隋唐时期蒙兀室韦部落就在那里游牧狩猎、繁衍生息。唐代设室韦都督府。元代前额尔古纳河是中国的内陆河,公元1689年(康熙28年),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一直延续至今。1727年(雍正5年),清政府在额尔古纳河流域设置“卡伦”,管理边务和内政,一直到民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室韦晚霞</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额尔古纳市</b></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市因额尔古纳河得名,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县级市。全市2.84万平方公里,7-8万人。境内有蒙族、汉族、回族、俄罗斯族等14个民族。边境线长671公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额尔古纳湿地</b></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湿地位于额尔古纳市郊,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湿地属于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的滩涂地,这里地形平缓开阔,河流蜿蜒流趟,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穿过木桥,沿景区步道登上山巅极目远望,河流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延申,裁弯取直形成的牛轭湖犹如一串串宝石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景色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爱额尔古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轭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澈的根河水</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