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南地区的春本就是来得有些早!春分时节,温暖无比,季节性的候鸟正为迁徙做最后的准备。鸟友陈、郑两位老师与我约定3月24日赶在黑颈鸊鷉迁徙北方前,一起去拍摄一下繁殖羽的情景。是日,我们仨早起,由我驾驶越野车,七时未到即抵温州“瓯飞”黑颈鸊鷈活动的水塘堤坝处,已见三四部车子早早停在路边了,只见五六位拍鸟大咖,或猫腰或趴地正对着一群黑颈鸊鷈猛拍。我们仨停妥车,也下堤坝选择低机位拍摄。现将那天拍摄的一些照片整理,再写几行流水帐般的文字,以记录每次生态摄影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黑颈鸊鷈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一种中型水鸟,分布于美洲地区和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体长25~34cm,体重不到0.5kg。嘴黑色,细而尖,微向上翘,眼红色。夏羽头、颈和上体黑色,两胁红褐色,下体白色,眼后有呈扇形散开的金黄色饰羽。冬羽头顶、后颈和上体黑褐色,颏、喉和两颊灰白色,前颈和颈侧淡褐色,其余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杂有灰黑色,无眼后饰羽,野外易识别。</p> <p class="ql-block">十多只集体活动,为的是晨捕,它们边游边潜水觅食,只是与我们保持远距离,距离产生美吗?我会坚持自己不成熟的观点:观鸟拍鸟并非近距离是硬道理,只有适当的距离才是最美好的!何为适当距离,因气候、光线、鸟种、器材不同而有所不同吧。最适当距离就是不能图自己拍摄清晰或美好画面,而惊吓、赶飞、伤害鸟类的自由活动吧!</p> <p class="ql-block">黑颈鸊鷉主要通过潜水觅食。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其幼虫、各种小鱼、蛙、蝌蚪、蠕虫以及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大多数黑颈鸊鷉已北飞,据几位鸟友老师介绍前些日子在此聚集的黑颈鸊鷈有七十多只。网络资料显示,该鸟春季于4月间从南方越冬地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月末开始南迁。迁徙时多成对进行,偶见数只组成的小群或单只。</p> <p class="ql-block">夏季时分布于新疆(天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东部中部、西南部),冬季分散至北纬30°以南地区。繁殖于天山西部、内蒙古及中国东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多数地区,迁徙经东北南部、华北各省,西抵甘肃、青海、新疆,南至华南和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台湾、云南、四川及中国西南的河流等地。</p><p class="ql-block">但愿鸟儿迁徙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8月7日——无危(LC)。</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p><p class="ql-block">黑颈鸊鷈鸟类资料来自网络百度平台。</p><p class="ql-block">保护关爱鸟类动物需要你我共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