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寻光之本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秋日正值,追光兴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山东之巅——泰安继续着这个秋日里最炽烈的追光之旅。我们仰泰山的巍峨,我们敬慕泰山的博大,可我们更应该执着而虔诚地去追寻的却是那些光和热的本源!我们要找到它,传扬它,并用它去点燃、照亮更多龙的传人的心灵,让它指引着大家一起寻根,一起追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板块内容导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报告回放:教育理念的指引灯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聆听掠影:充电片段的成长拼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参观赏学:育人智慧的现场体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习记录:成长轨迹的即时留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习感悟:思想沉淀的深度凝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经典传送:成长助力的精选宝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妙语集粹:教育箴言的实用指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共读交流:思维碰撞的灵感火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幸福采撷:美好点滴的温暖收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报告回放:教育理念的指引灯塔</b></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一直在苦苦探寻前行的方向,并思索着如何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一条坚实的成长之路。今天上午高等学校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二级学院业务副院长,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宣讲团成员,教育部实验区指导专家,山东省政府特邀教育督导、济南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专家李红婷老师和我们一起探寻了光之本源——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教育家精神。她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教师》。</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她以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的嘱托为开篇,将我们带入了教育家精神的深邃世界。她指出,“大先生”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精神标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要将教育使命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她深入剖析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内核,强调班主任应以评价体系中的 “核心价值金线” 为指引,在育人过程中,巧妙融入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成长。</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她给出了清晰且极具实操性的路径:营造职场化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紧跟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步伐,积极探索AI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践行“无情境,不成题”的理念,借助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p><p class="ql-block"> 此外,李教授还热情推荐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经典著作,鼓励我们通过阅读不断积淀教育智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聆听掠影:充电片段的成长拼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参观赏学:育人智慧的现场体验</b></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上午的讲座是理论的滋养,那么下午走进泰安市岱岳区开元中学的参观之旅,则是一场生动的实践体验,让我们亲眼目睹了“立德树人”理念在校园中的蓬勃生长。</p><p class="ql-block"> 踏入开元中学,我们便能感受到这所学校浓厚的育人氛围。他们以“立德铸魂,整体育人”为核心纲领,精心构建了“活动育人·九德育心”工程体系,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巧妙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从思想引领的课堂教学,到丰富多彩的课程渗透;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与品德浸润,到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感染,到书香四溢的阅读氛围营造;从文明礼仪的培育塑造,到感恩文化的传承弘扬,再到家校共育的协同合作,九大维度相互交织、层层递进,如同一张紧密的育人网络,将“立德”的种子深深植入教育的土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的洗礼,将品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走廊里,学生们饱含深情的感恩手写信,传递着温暖与善良;楼梯转角处,贴心的礼仪小贴士,默默引导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就连绿化带的标牌上,“珍惜每片绿”的温馨提示,也在不经意间培养着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德育方式,远比生硬的标语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开元中学的“九德育心”绝非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洞口号,而是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育人实践。读书节上,学生们沉浸在书的海洋,涵养着书香气质;志愿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用行动诠释着社会责任感;亲子课堂上,家长与孩子共同在学习中成长 。该校每项活动都紧密围绕“德”字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育人链条。学生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深刻感悟,这种成长是课本知识无法给予的,是真实而又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此次教育专题培训与校园参观活动,是一次充实而又深刻的学习之旅。李红婷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开元中学的育人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期待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习记录:成长轨迹的即时留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习感悟:思想沉淀的深度凝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追光教育路,共赴成长约</b></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始终怀揣热忱,渴望汲取更多的养分,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这场培训,恰似一束强光,穿透迷雾,让我在知识汲取、眼界开阔的同时,开始更加深度地思考和探寻教育更深层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启光:以情锚定,解码精神落地</b></p><p class="ql-block"> 培训伊始,李老师以温婉儒雅之姿,瞬间拉近与我们的距离。她主动俯身询问我们一线教师的需求,将宏大的“教育家精神”,锚定在了“落地践行”的坐标上。她从教研氛围破局,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维度深入,把数字化赋能、学科素养落地、班级双向建设等理念,转化为可触摸、能实践的教育路径。我们深知,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融入课堂日常、师生互动里的细腻耕耘。就像笔记中提到的教师“能写”需贴合实践情境,从校本课程建设到育人方针宣讲,把精神养分注入教学点滴,让光的温暖照进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聚光:赋能成长,深耕教育本领</b></p><p class="ql-block"> 培训中,关于教师发展的探讨那更是干货满满。如今,数字化赋能成为了常态,它让课堂教学、课程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结;她讲到的对“小冲击”的珍视,提醒我们要重视教育里的细微闪光,以检验式学习深耕学科,领悟国家政策文件,在基础、新兴与交叉学科中,锤炼教书育人的真本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坚守,小小的教育目标与平凡的追求,都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教育是和孩子们共赴美好的旅程 。它如同笔记里梳理的教师成长路径,从把握教育精神到职业写作进阶,每一步都汇聚光的力量,让专业成长有迹可循,在学科融合与实践打磨中,聚光成炬照亮育人之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追光:双向奔赴,深耕育人实践</b></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讲的班级建设与育人实践环节,同样让我收获颇丰。她从关注师生的双向视角,思考“学生喜欢与讨厌的教师特点”,引入了思维工具,在真实的情境里解决了问题;她从大思政课融入、走近名师汲取力量,再到以典型案例反哺教学的讲解无一不在拓宽着我们育人的视野,它让我明白:班级建设是动态的双向的奔赴,育人是持续的深耕与成长。它我追着育人的光,今后要在师生互动、班集体建设的工作里,努力探寻教育温度与实效的融合点,让光引领育人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凝光:创新考题,锚定育人方向</b></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报告末尾设计的考题分享更是巧妙,她从用颜色诠释特定年份的家国情怀,到为教师定制专属奖项、模拟人大献策,再到学科融合创作班歌,都在告诉我们信息加工、语言表达与教育创新的力量。都在告诉我们育人要扎根价值,启迪思维,让知识与生活、情怀深度交融,以光凝炼育人使命,锚定教育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总之,今天的培训让我在寻找光之本源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这样的决心:今后我要把教育的温度传递给学生,要以扎实的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征程里,追光不止,成长不息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探专业班主任成长路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郭玉兰</b></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李红婷教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讲座,收获颇丰,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深受启发,结合讲座内容,我对如何做一名专业班主任有了以下思考。</p><p class="ql-block"><b>一、拓展工作视域,做学生成长引路人</b></p><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引路人,这要求我们要不断拓展工作视域,不能仅局限于班级日常管理和学科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特长与未来发展方向。组织多样化的班级活动,涵盖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领域,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助力他们找到热爱所在。利用班会、个别谈心等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p><p class="ql-block"><b>二、提升胜任能力,筑家校共育合力</b></p><p class="ql-block"> 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提升胜任力是关键。专业的班主任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问题;还要有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学生、家长、各科教师保持良好互动。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深入了解冲突根源,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包容,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家长沟通时,秉持尊重与合作的态度,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p><p class="ql-block"><b>三、聚焦学生立场,创特色育人路径</b></p><p class="ql-block"> 以学生为中心,建设特色班本课程与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发具有独特性的班本课程,如传统文化研习、地方特色探究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项目式学习中,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项目,像校园环保行动、社区文化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做一名专业班主任任重道远。我将以李红婷教授的讲座为指引,不断学习、实践与反思,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以胜任为基,向育人而行</b><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宁雯</b></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班主任培训,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洞察教育本质与实践路径的新窗,从理论认知到实操策略,都带来诸多深刻启发。</p><p class="ql-block"><b>一、班主任胜任力:从“传统职责”到“时代使命”的进阶</b></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胜任力的剖析,打破了我以往的认知边界。传统视角下,组织管理、思想教育是核心能力;但新时代语境里,“教育新政策理解”“班本课程开发”“资源整合利用”等能力被赋予重要意义。提升胜任力,是突破倦怠、重塑教育热情的关键。今后,我需主动研读政策文件,将“立德树人”融入班级日常;尝试开发班本课程,让班级管理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更要学会整合家校社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网络。唯有让能力适配时代需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b>二、多元奖项:在“细微处”发现成长,用“认可感”激活能量</b></p><p class="ql-block"> 培训中展示的10项班级奖项设置,让我看到激励的力量可以如此具体而微:它不只是对“成绩优异”的肯定,更关注“默默勤劳”的付出、“互助进步”的温暖、“卫生习惯”的养成……每个奖项都在诉说:教育的评价,应是一场“全维度的发现”。这启示我,未来要摒弃“单一评价”,学会在日常中捕捉学生的“微光”:内向孩子的一次主动问好、调皮学生的一回责任担当、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通过每一个细微处的认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找到“被需要”的价值,让集体氛围在正向反馈中愈发积极。</p><p class="ql-block"><b>三、生涯教育:从“管当下”到“看长远”的育人格局</b></p><p class="ql-block">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更是拓宽了我的育人视野。从“生涯激发”阶段的“多彩梦想”启蒙,到“自我认知”里的“性格探寻”,再到“生涯管理”中的“目标设计”——这套体系让我明白:班主任的工作,不该只聚焦眼前的纪律与成绩,更要帮学生锚定人生方向。往后,我会尝试在班会、谈心、活动中渗透生涯意识:借“职业体验分享”点燃探索欲,用“时间管理讨论”培养规划力,引导学生从“班级岗位”中体悟责任与成长的关联。让教育的影响,从“当下的班级”延伸至“未来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今日培训,是一次对“班主任角色”的重新解构:我们不仅是班级秩序的维护者,更是政策的解读者、课程的开发者、生涯的引路人。未来,我将以“新时代胜任力”为帆,以“多元激励”为桨,以“全人育人”为罗盘,在班级管理的航程中,努力驶向更专业、更温暖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以专业为舟,驶向“大先生”之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赵凤乐</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通过研读系列文件,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重塑: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升华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与“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号召,为教师成长指明了方向。以下从专业能力锻造与师德境界升华两方面谈个人体悟。</p><p class="ql-block"><b>一、专业能力是立教之基</b></p><p class="ql-block">1. 学科素养的终身迭代</p><p class="ql-block"> 政策强调将学科能力贯穿教师发展全程,使我意识到:教师必须打破“一劳永逸”的知识储备观。如海南省对思政、历史骨干教师的培养要求,凸显了学科前沿追踪与跨学科融合的紧迫性。 </p><p class="ql-block"> 启示:教师需构建“动态知识库”,通过高校培训、自主研习紧跟学科发展,尤其需加强基础学科与新兴交叉领域的学习。 </p><p class="ql-block">2. 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p><p class="ql-block"> 班本课程建设与项目式学习设计,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苏霍姆林斯基“精神宝藏源于阅读”的箴言,更警示我:唯有广博积淀,方能灵活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p><p class="ql-block"> 行动:未来将尝试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开发跨学科项目,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p><p class="ql-block"><b>二、师德精神是执教之本</b></p><p class="ql-block">1. 从“经师”到“人师”的跨越</p><p class="ql-block"> 总书记定义的“教育家精神”六维度,尤其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揭示教师本质是“以人育人”。这与文件中“不做教书匠,要做大先生”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反思:日常教学中需更注重言行示范,将知识关联学生情感与精神成长,而非止步于分数。 </p><p class="ql-block">2. 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p><p class="ql-block"> 2035年目标要求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自觉追求”,这需要日常浸润。阅读《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等著作,从教育家的生命实践中汲取力量,方能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p><p class="ql-block"> 信念: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激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品格培育,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路人。 </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是在专业精进与精神修炼的双向奔赴。一方面,要以学科素养为舟,勇立教改潮头;另一方面,更需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作为教师,我当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志,在终身学习与师德淬炼中,向“大先生”的境界坚定前行。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参观泰安开元中学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丽璇</p><p class="ql-block"> 怀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探索之心,我有幸踏入泰安开元中学的校园。这所学校,自建成以来,便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教学成果,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p><p class="ql-block"> 一进校园,我就被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震撼。先进的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充满创意的活动室,每一处都彰显着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智能实验室里,精准控温的电脑辅助演示,让学生们能直观感受科学的奥秘;拥有七间教室大小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丰富,环境宜人,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育人模式同样别具一格,“一个中心、三个强化、五项机制、‘六红’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九德育心”工程,从品德教育出发,让学生在品德修养上不断提升。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塑造健全人格。</p><p class="ql-block"> 在该校的课堂教学中,“321生本课堂”理念贯穿始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讨论、探索,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交流中,我还了解到学校在活动课程上的用心。从无人机、航模到机器人课程,从STEAM跨学科课程到电子书法课程,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此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泰安开元中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它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新时代育人"大先生"</b><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孟文惠</b> </p><p class="ql-block"><b>一、立师德铸师魂,争做新时代"大先生"</b></p><p class="ql-block"> 李红婷教授的讲座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让我更加明晰了作为教师的崇高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要求,为教师成长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大先生"为目标,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品格的塑造者、思维的启迪者和爱国情怀的培育者。讲座中强调的"师德师风建设"让我深受触动,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以德施教、以爱育人的事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以教育家精神鞭策自己,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用扎实的学识引领成长。 </p><p class="ql-block"><b>二、深耕专业素养,筑牢育人根基</b></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关于"提升教师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保障,只有不断夯实学科基础、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李教授推荐的《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经典著作,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特别是"人工智能与跨学科融合"的案例启示我们:现代教师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探索项目式、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以"三年贯通式研训"为参照,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p><p class="ql-block"><b>三、创新育人实践,践行立德树人</b></p><p class="ql-block"> 每日新闻播报、AI教育实践等创新做法让我看到了德育与智育融合的生动范例。新时代教育要求我们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常态化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讲座中强调的四个引路人角色,提醒我要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品格锤炼与创新思维培养。未来,我计划借鉴"三年贯通课程"模式,设计阶梯式育人活动:七年级侧重习惯养成,八年级强化自主管理,九年级聚焦理想教育。同时积极运用推荐的AI工具(如文心一言、DeepSeek),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 </p><p class="ql-block"><b>四、终身学习成长,奔赴教育山海</b></p><p class="ql-block"> 李教授展示的历下名师培养体系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发展是一场终身修行。从主题课程到课题研究再到工作坊实践,系统性成长路径为专业突破提供了清晰框架。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展,更要持续精进——通过阅读教育经典、研究典型案例、参与教学改革,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这场讲座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专业发展的道路。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帆,以终身学习为桨,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奋力前行,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深耕教育之路,践行育人使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王雪飞</b></p><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关于教育教学的学习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p><p class="ql-block"><b>一、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争做“大先生”</b></p><p class="ql-block"> “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时代‘大先生’”这一内容让我明白,教师不应只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理想和责任担当,是每个教师都应追求的境界。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把育人使命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b>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教育素养</b></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中提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路径。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深耕、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只有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教学更有成效。</p><p class="ql-block"><b>三、拓展班主任工作视域,用爱与智慧守护成长</b></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工作琐碎却意义重大,拓展班主任工作视域尤为重要。班主任不能局限于班级管理的“一亩三分地”,而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用爱心、耐心和智慧与学生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信任的朋友,才能更好地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助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四、提升班主任胜任力,应对多元挑战</b></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班主任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胜任力的拓展是关键。这不仅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具备心理辅导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从容应对,有效解决各种问题,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b>五、打造特色班本课程,丰富学生成长体验</b></p><p class="ql-block"> 建设特色班本课程为班级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班本课程立足于班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让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在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张扬,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可以更灵活、更贴近学生,通过特色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增添更多色彩。</p><p class="ql-block"><b>六、立足学生立场,让项目式学习真正赋能学生</b></p><p class="ql-block"> 基于学生立场的项目式学习设计,让我对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认识。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他们在探索中收获成长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这次学习内容丰富且实用,为我的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些感悟融入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以心育心,以智带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卜炫化</b></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开元中学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我对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技巧及专业成长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获颇丰。分享中“务实、暖心、智慧”的理念贯穿始终,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与启发。</p><p class="ql-block"><b>一、培训模式:以“实效”为核心的“三重三避”</b></p><p class="ql-block"> 分享中提到的“班主任培训三重三避”理念,让我认识到优质培训需扎根实践需求。</p><p class="ql-block"> 1. 重真实调研,避主观选择:培训内容不应是“自上而下的指令”,而应基于班主任的真实诉求。通过问卷调查摸清需求、精准发力,才能让培训真正服务于成长,避免“填鸭式”无效输入。</p><p class="ql-block"> 2.重反思实践,避表面形式:培训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知识”,更在于“会运用”。带班经验分享、读书会等活动推动班主任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反思中优化方法,这种“学-做-思”的闭环远比单纯听课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3.重互动参与,避单向输出:班主任论坛、青蓝结对等互动形式打破了传统培训的被动模式,让班主任从“听众”变为“参与者”“创造者”。这种主动输出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内驱力,让成长更具主动性。</p><p class="ql-block"><b>二、带班智慧:用“心”与“巧”构建班级生态</b></p><p class="ql-block"> 分享者的“带班三字经”生动展现了班级管理的核心逻辑,让我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1.去温暖,被治愈:以爱为底色,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拒绝标签化评价。正如泰戈尔所说“爱是理解的别称”,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建立信任的桥梁,让教育更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2.抓细节落实处:通过“画圆圈(定边界、规则、标准)、画饼(明需求、给愿景、做激励)、画叉(找问题、明原因、做优化)”的方法,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尤其是共同制定规则、共享班级愿景,能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变为“主动参与”,增强班级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3.不瞎忙,会偷懒:聚焦卫生、纪律、人际关系、家校沟通、心理五大核心板块,修炼“发现的眼睛、会夸的嘴、倾听的耳朵、温柔坚定的心”。善用表扬、竞赛机制、班级口令等技巧,既能提高管理效率,又能让班级氛围更积极。</p><p class="ql-block"><b>三、教育感悟:在“育人”中实现价值</b></p><p class="ql-block"> 分享的五点思考让我对教育本质有了更深的体悟:教育应贯穿生活,让学习自然发生;尊重成长规律,给学生留白与闲暇;家校协同是教育的重要支撑,缺一不可;爱与规则并行,才能让教育既温暖又有边界;育人是教书的前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工作琐碎却充满意义,它需要爱心、耐心,更需要智慧与方法。本次分享让我明白,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引导者。未来,我将把“真实调研、反思实践、互动成长”的理念融入工作,用爱与规则守护班级,在深耕细作中静待每一朵花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汲取精神力量,做新时代育人先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潘东营</b></p><p class="ql-block"> 有幸聆听了李红婷教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教师” 的报告,如沐春风,收获颇丰,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重的责任感与更明晰的前行方向。</p><p class="ql-block"> “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时代‘大先生’” 是根基。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对教育的赤诚热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大先生” 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为成长锚定坐标。在教育不断变革的当下,知识迭代加速,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紧跟时代,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从传统 “教知识” 向 “育全人” 转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让教学更具生命力与前瞻性,这样才能适配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让课堂成为滋养未来人才的沃土。</p><p class="ql-block"> “拓展班主任工作视域” 与 “新时代班主任胜任力拓展” ,则为班级育人工作拓宽了路径。班主任不只是班级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引领者。要跳出 “管纪律、抓成绩” 的单一视角,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困惑,搭建多元成长平台;同时,提升沟通、组织、共情等胜任力,以更智慧、更温暖的方式,凝聚班级向心力,助力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这场报告,是一次精神洗礼与专业赋能。未来,我愿以教育家精神为帆,以专业成长为桨,以拓展后的班主任工作为舟,在培育新时代人才的海洋里,奋力前行,做不负时代、不负学生的教育追梦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共读交流:思维激活的灵感火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经典传送:教育箴言的实用指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语集粹:成长助力的精选宝库</b></p><p class="ql-block"><b>宁雯:</b></p><p class="ql-block"> 设置多样的班级奖项设置,覆盖学生成长各方面。善于捕捉并及时肯定学生闪光点,以正向激励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p><p class="ql-block"><b>赵凤乐:</b></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设计道德与法治+数学项目,以真实社会议题驱动学生探究,提升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b>秦丽璇:</b></p><p class="ql-block"> 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b>孟文惠:</b></p><p class="ql-block"> 借鉴三年贯通课程模式,设计阶梯式育人模式,让技术服务于教学。</p><p class="ql-block"><b>王雪飞:</b></p><p class="ql-block"> 设计基于学生立场的项目式学习融入教育实践,以提升教育质量与育人成效。</p><p class="ql-block"><b>郭玉兰:</b></p><p class="ql-block"> 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以善于发现的眼、会夸赞的嘴、善倾听的耳、温柔坚定的心助力学生成长。</p><p class="ql-block"><b>卜炫化:</b></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教学中,以“学习-实践-反思”闭环积累经验,通过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自身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b>潘东营:</b></p><p class="ql-block"> 强化班本课程建设,提升基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和多元对话交流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幸福采撷:美好点滴的温暖收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制作分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文稿撰写制作:燕全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制作修改协助:赵凤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掠影图片拍摄:秦丽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笔记图片整理:郭玉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思考文稿整理:卜炫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应用发掘文稿整理:宁 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共研时刻图片拍摄:王雪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典分享观点梳理:潘东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整体问题把关:孟文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