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

春雨

<p class="ql-block">抗战军事博物馆的前言!</p> <p class="ql-block">在抗战军事展览馆展览的习主席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见证!日本签下了投降书的时刻!</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国投降签字仪式的场景。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及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等同盟国代表依次签字。这张照片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举世闻名的24拐是抗战历史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抗战生命线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24道拐的历史简介!</p> <p class="ql-block">这是官方的24道拐的影像!</p><p class="ql-block">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晴隆县南郊,是滇黔公路必经之路,因24处连续弯道得名。公路全长4公里,建于1935-1936年,抗战时是“抗战生命线”,约45万吨战略物资经此运往前方,见证了抗战历史。</p> <p class="ql-block">当时天气不好,雾特别大,这是我镜头下的24道拐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24道拐的第一拐!</p><p class="ql-block">二十四道拐”,为稳固抗战交通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被赋予了战略要塞的使命。</p><p class="ql-block">以“二十四道拐”为形象标识的抗战交通枢纽线,是“二战”时国际援华物资必经之地,是盟军中国战区的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重任,被誉为抗战“生命线”,它是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见证了国际合作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光辉历史,同时也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为求民族独立、崛起而牺牲的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抗战军事展览馆!</p><p class="ql-block">该博物馆是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这一抗战生命线的历史见证,记录了中美盟军协同抗战、物资运输等关键史实,直观展现了贵州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是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下4张是抗战军事展览馆里边儿的部分展览内容!</p> <p class="ql-block">这是24道拐沿途展示的当时运输物资时使用的车辆,这些车辆可能是原来遗留下来的,也可能是后来复制的。</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是24道拐沿途围栏用雕塑的子弹头修建,表示当时抗战的决心和激情。</p> <p class="ql-block">24拐沿途展示的运输物资的车辆。有的我们也上去体验一下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24道拐沿途摆放的装子弹或炮弹用的弹箱!</p> <p class="ql-block">这是24道拐其中的一个拐弯儿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抗战军事展览馆的一条山路。</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当时运输物资的车辆。</p> <p class="ql-block">第24拐是生命线中的最后一个弯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