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曾经造访过德国萨尔斯堡,贵州安顺屯堡、山西张壁古堡,而今天我游览的这个古堡独树一帜,它就是位于晋中灵石大山之中、汾河岸边、悬崖峭壁之上的一座明代古堡——夏门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汽车行至桥头,山西第一大河竟在这里发生了九十度的变向,形成一个S型的大河湾,也被誉为汾河第一湾。据传说,当年在大禹治水之前,太原和晋中盆地一带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名叫晋阳湖。大禹为了空出湖水让人们居住耕作,便在这个地方大山上凿开一个口子,排出了晋阳湖水,空出了太原晋中盆地,这个故事就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的一句民谣:“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为了纪念夏禹王的治水的伟大功绩,人们就将这里命名为“夏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眼前的这座位于峭壁之上的古堡,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历时300余年。整个古堡以汾河作为天堑,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居高临下,地势极其险峻。古堡最显眼的就是前方的“百尺楼”了,峭壁濒临河边,直上直下高达40多米,不仅可以将山河风光收进堡内,而且还可以及时预警,部署抵抗。别的不说,单就此处一面依山,三面环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暗合了老子《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理念。现如今,这座临河而建的“百尺楼”成为了夏门古堡的标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把车开进了古堡南面的正门,心里还埋怨偌大的古堡没有一个像样的停车场,却见一辆白色小车从巷子里驶了出来。原来停车场建在河岸边,只是被眼前的高大的建筑物遮挡得严严实实。最称奇的是一处关帝庙,庙门很小,甚至不及普通庄户人家大门,可进入庙门里面却开阔了许多,四周均为二层高楼。关帝庙原名叫财神庙,主供财神爷,大概到了明代,梁氏族人认为只有文武兼备关老爷才能保佑梁家安居乐业,于是改称关帝庙。不过今天的关帝庙内还供奉着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土地、财神爷等各路神仙,他们各得其位,各显神通,可见夏门古堡人的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堡内古建筑前后经历了400余年的风霜雪雨,虽然有部分人为的拆毁和自然的侵蚀分化,但仍然完整保存了原有的街巷和院落风貌。古堡的南北各有一道大门,堡内还有两道小门。头堡门是康熙年间所建,门顶上书有“翰外”二字。有人说“翰外”是抵御外敌的意思,而我却认为它更是一个品级很高的官位,当然这个门必定是一道绝对的安全屏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过堡门之后才能够进得城去,沿一道斜坡上去走在砖石古道里,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整个古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构思巧妙,窑洞院落层层叠叠,假如关了前后堡门,外面的人进不了堡内,即使进来了也是瓮中捉鳖,无处可逃。古堡堡里有堡,堡里有院,院里有院,院院相连,并且院院地道相通,是一座抵御外侵,保护自身安全的永宁堡。可惜的是由于当地的村民大多都迁移到了别处,在古堡里几乎看不到人,到处都是铁锁把门。偶然从狭窄的门缝里发现有一两户人家,一条凶悍的黑狗对着我汪汪狂叫,好像证明它才是这里真正主人。无论如何,整个古堡建筑群雄伟中见质朴,质朴中求精工,对称中加变化,变化中求实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门古堡既有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方园林玲珑秀雅之风韵,堪称北方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中的一支绚丽的奇葩。据记载,居住在这里的梁氏始祖叫梁福山,由陕西渭南迁居于此,据统计梁家几百年间,先后有200多人受封官职,其中3品以上就有18人,5品以上呀就有66人。其中以梁中靖最为有名,他曾官居二品,嘉庆6年考中进士,后任浙江道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体察民情,直言进谏,被山西人誉为铁面御史,在山西留下了一串串耐人寻味的故事。可惜的是御史院大门可以进来,但是院内到处大门紧锁。高高的门楼分为上下两层,平日里家丁会在此看守门户,遇到土匪来犯,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敌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夏门古堡的最高处,自己不禁发问:“作为表里山河的山西为何有这么多古堡?”其实,山西本身就堪称是一座天然的巨型城堡。北有雁门关与内蒙古大草原紧紧相连,中有雀鼠谷、冷泉关扼守出入帝京的千里关道,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发,且明清两代晋商快速崛起,富可敌国,也引得盗贼四起,匪患成群,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山西民居的建筑理念。从南到北,李家大院、皇城相府、常家庄园、乔家、王家等晋商大院,山西人居住的大院落大多拥有又高又厚的院墙,甚至很多村落都像一座微型城堡,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四周合围,机关重重,森严壁垒,易守难攻,城堡和城墙也就成为了山西人特有的一种生存之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门古堡就是一位敦厚涵养的老人,有水墨一样的服饰,水墨一样的面容,水墨一样的神态,站在世人面前简直就是一幅末代韵浓的水墨画,雅静而朴素,单纯而自然。这让人想起梁氏族人的祖上,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家耕读,奉行的都是行善积德,忠厚传家。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来到这里之后都会和屋上的一片瓦墙上的一块砖,巷子里的一块青石一般变得心如止水,宠辱不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门古堡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剥蚀损毁的十分严重,但它不仅给我带来了惊喜,也给我带来了一份怅然。然而无论如何,这是一座中国罕见的地地道道的山地古堡,它不仅地势险峻,高大坚固,古老传奇,而且它自身确实就展露出非同寻常的古典美、历史美、建筑美,连同四处飞扬的煤灰和残垣断壁的破败都掩盖不住古堡的大气磅礴和漂亮绝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别之际,我在古堡山根处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四个字的摩崖石刻——“夏门春晓”,可以大胆推测,这里一定是被人们广为传播的古灵石的八大景观之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