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一舟(郑永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402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梧桐叶在淮海路上洇开斑驳的影,上海音乐学院的北门就藏在这光影褶皱里。站在不锈钢的电动栅栏大门处,校园里隐约飘来的钢琴声,阳光里晃动的驰名中外的老建筑,像从五线谱里探出头的休止符,悄悄勾着人想进去。一睹这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地的芳容,聆听那些藏在百年历史建筑里的旋律,究竟在诉说着哪些属于上音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小径漫走,不一会儿,城市音乐会客厅便从树影里显露出轮廓。1912年的清水红砖,在阳光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墙面上狮子造型的通风口正微微张着嘴,像是要吐出藏了百年的旋律。这座“天赐大宅”,曾是犹太富商爱德华·爱滋拉的住宅。如今,这里是上音国际音乐教育重要基地,常用于举办公益室内音乐会以及各类音乐相关的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推门时铜环轻响,像个短促的音符落进室内。法式水晶灯悬在穹顶,光流顺着柚木护墙板的雕花游走,那些卷草纹里似乎还藏着旧时的乐声。落地窗把满窗绿意铺成地毯,偶尔有钢琴声飘来,与镜面反射的光影缠成一团。如在这里聆听一场音乐会,那悠扬的旋律在镜厅中回荡,与精美的雕刻、璀璨的灯光相互交融,将是多么惬意美妙的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音乐城堡的尖顶刺破梧桐浓荫,1905年的砖木筋骨裹着红砖,在阳光下泛出琥珀色的光。这座四层砖木建筑,由德国建筑事务所倍高洋行操刀设计,德国文艺复兴风格或巴伐利亚风格尽显。其轮廓被树影切割得明明灭灭,尖顶、拱窗、雕花,岁月在它身上留下斑驳痕迹,却也赋予了独特的韵味。让每个路过的人都忍不住驻足,举头慢慢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推开城堡厚重的木门,《十年间:上音主体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回顾展》正将时光铺成流动的乐章。泛黄的手稿在展柜里呼吸,老照片上的故事与参观者的心灵呼应,多媒体屏幕里跳动的音符,正与建筑的拱券形成共鸣。音乐城堡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音乐殿堂,它承载无数音乐家的梦想和追求,也见证了上音多年来的艺术成就与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上音歌剧院,仿佛一脚跌进音乐织就的幻境。歌剧厅藏在建筑深处,1200个座位像被精心排列的音符,沿着圆弧型看台渐次升高,等待听众落座成完整的乐章。舞台上方的穹顶悬着层叠灯组,收起时是内敛的银环,亮起时便化作倾泻的星河。墙面的声波纹路藏着玄机,只等第一个音符撞进来,便能顺着座椅的弧度漫遍每个空间和角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依次推开排练厅大门,仿佛听见管弦乐排演厅飘出弦乐的颤音,民乐厅的竹丝正与它应答。感觉到合唱声从拐角涌来,在学术报告厅的木纹地板上打着旋。每块玻璃都记得乐谱的温度,每级台阶都印着排练者的足迹。当歌剧院大厅亮起灯,指挥棒划出银弧,整座建筑便成了有生命的共鸣箱,把上音人的梦想,奏成连街角咖啡馆都能听见的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东方乐器博物馆,仿佛步入了一座音乐的时光隧道。这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乐器,800余件乐器跨越八千多年历史,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0多个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一进展厅,目光便被贾湖骨笛吸引,这小小的骨笛,将中国音乐文明起源推至八千多年前,它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向参观者诉说着远古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馆内,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乐器在此汇聚。唐代琵琶镶嵌着螺钿、翡翠,散发着珠光宝气;仿曾侯乙编钟气势恢宏,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雅乐。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尺八,每一件承载着不同国家的音乐灵魂。在这里,乐器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奏响着跨越时空的旋律,让人沉醉在音乐与文化交融的奇妙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音行政楼,亦称老办公楼。这座有着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宛如一位优雅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校园的历史。半圆弧形大露台、落地大窗和廊柱,无不展现出它的精致与典雅。站在露台上,仿佛能看到当年贺绿汀等老一辈音乐家在此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们为上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家楼如同一座隐藏在绿荫丛中的童话城堡,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元素,德国风格派的简洁大气、北欧风格的轻巧剔透以及西班牙式建筑的精致细腻在这里完美结合。草坪上,一代音乐宗师黄自的雕塑静静伫立,仿若在凝视着这片培育音乐人才的沃土。这里接待过众多外国专家,他们在这里交流与传授,探索国际前沿的音乐理念和教学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来到教学楼,它高耸入云,犹如一位现代化的音乐巨人,矗立在校园之中。阳光洒在蔡元培和蔡友梅的雕像上,这里音乐与建筑交融,梦想与现实交织,不正是这两位上音的创始人所希望和憧憬的吗!走出上海音乐学院,那些典雅建筑、那些精美展览、那些悦耳音乐,都是一场音乐与建筑的深度对话,它将永远成为我此生难以忘却的记忆。</span></p> 盼君赐教 恭请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