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8月12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上海中华艺术宫</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H0N0R ANN-AN00</p><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陆闯 19856966</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艺术宫正在举办“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特展。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时代呼唤一种能够开启民智、鼓舞民众,且便于制作、易于传播普及的大众化艺术形式。1931年,在鲁迅先生的大力倡导下,借鉴近代西方创作版画的新兴木刻应时而生,并以星火燎原之势从上海发展壮大。木刻青年以刻刀为枪,投身抗战的洪流。新兴木刻充分发挥图像叙事的优势,依托印刷媒介的复数性特性,成为抗战宣传的重要载体。从街头传单到战地画报,从墙报壁画到书刊插图,新兴木刻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强大的传播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首次以艺术直接参与民族救亡图存的先锋实践,谱写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壮丽篇章。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版块:时代号角——新兴木刻在上海的兴起(1931-1937)。开埠以来,上海始终位于古与今、中与外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阵地。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 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以上海为中心兴起和发展,在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兴木刻的诞生是左翼文化运动的硕果之一,鲁迅先生结合中国社会现实,认为欧洲的创作版画具有较为可观的可操作性,“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 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能够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为社会变革服务。 在他的扶持下,新兴木刻如同榛莽中的新芽,艰难而迅猛地发展。</p> <p class="ql-block"> 第二版块:战时激流——新兴木刻的抗战实践(1937-194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旋即在上海打响了“八:-三’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妄企图。上海文化界以空前的团结,显示出以文艺为抗战武器的激情和决心。木刻青年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从上海奔赴全国各地。新兴木刻成为战斗与宣传的武器,逐渐形成以延安、重庆为中心、遍布全国的发展格局,这一阶段的新兴木刻主题更加明确,表现战争灾难和救亡,赞颂抗战英烈事迹,展现民众的生活,成为对现实最为关切的绘画种类。木刻创作者们以建立民族文化的高度文化自觉,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导,勾勒出新兴木刻成长期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第三版块:胜利回响——抗战胜利后的新兴木刻(1945-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处于社会转型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社会状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重新聚集于上海的木刻青年,创作呈现出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以“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为起点, 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为核心组织,对抗战期间新兴木刻艺术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并利用上海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组织展览、出版刊物,将新兴木刻推向国际艺术舞台嬴得世界声誉,为新中国版画发展做了前期探索和铺垫。</p> <p class="ql-block"> 展览还设置了特别单元 “致敬经典——当代版画的多元探索”,以上海当代版画家的作品作为链接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向新兴木刻的先驱者们致敬,也激活新兴木刻的精神遗产,以版画创作的多元风貌展现新兴木刻精神的当代表达。</p> 谢谢您的光临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