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毗邻淮河,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约7300年。该遗址被誉为“ 淮河文明之光 ”,2025年6月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05年11月召开 的“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研讨会”确定了以双墩命名的“双墩文化”。 双墩遗址在1986、1991和1992年先后进行三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陶塑人头像国内罕见,不仅历史研究价值高,而且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是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考古资料,透露出文明起源的曙光,是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重要材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要资料之一。<br><br> 2025年8月,遗址内的双墩遗址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后正式开放,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展出刻画符号陶器、早期农耕工具等文物,开放时间为每日9:30-16:30(16:00后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作为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通过优化展陈空间和配套设施,为参观者营造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环境。馆内集中展出双墩遗址自立项以来发掘的各类文物,包括刻画符号陶器、早期农耕工具及渔猎器具等,生动展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图景。这些展品承载着考古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双墩遗址博物馆作为公众感知地域文化根脉的重要窗口,其现代化设施与历史文物的结合,让游客得以窥见数千年前淮河文明的曙光。 双墩遗址博物馆的“文启双墩”主题展览,旨在通过双墩文化的考古成果,展现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该展览聚焦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画符号陶器、 陶塑纹面人头像 等重要文物,揭示了7300年前淮河流域先民的生活场景及中国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p class="ql-block"> 双墩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宝物是1986年出土于安徽蚌埠双墩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物,距今约7300年。该陶像高6.3厘米,宽6.5厘米,采用手工捏制工艺制成,面部装饰包含额部同心圆、颊部斜线纹面和耳垂穿孔等特征,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的文身习俗。</p> <p class="ql-block"> 陶塑人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运用捏塑与阴线刻技法制作的独立人面雕塑,目前发现于圩墩、双墩、哈休等多处遗址。典型特征包含外凸双眼、高鼻梁及面部装饰纹样,材质涵盖泥质灰陶与红陶 。</p> <p class="ql-block"> 陶塑人头像为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人像雕塑之一,展现了7300年前淮河流域先民的审美与艺术创造力。其面部刻画细腻,双目凝视前方,嘴角微扬,呈现出神秘的微笑,被誉为“东方微笑”。 </p> <p class="ql-block">纹饰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额部:椭圆形同心圆直径1.2厘米,可能象征太阳崇拜或氏族图腾。</p><p class="ql-block"> 颊部:左右脸颊各有5个戳刺圆点连成斜线纹,间距均匀0.8厘米,体现“纹面”习俗。</p><p class="ql-block"> 耳部:右耳垂有直径0.3厘米的穿孔,显示佩戴耳饰的传统。 </p> <p class="ql-block"> 双墩遗址博物馆的“ 钟离崛起 ”展厅主要展示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历史遗存。该展厅通过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揭示了钟离君柏墓的考古发现及其背后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现场</p> <p class="ql-block"> 考古勘探现场</p> <p class="ql-block"> 在遗址公园内,立有一现代人创作的“笑脸“石碑,周围是一群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雕塑。雕塑逼真形象,很是出片,也是打卡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双墩遗址考古发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文字起源研究</p><p class="ql-block"> 遗址出土的630余个陶器刻画符号具有表意功能,涵盖鱼、猪、鹿、建筑等生活元素,展现了原始文字的雏形。这些符号可能具备记事、记数功能,是研究汉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史前文明价值</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年),双墩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证明了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艺术与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遗址中发现的陶塑雕题文面人头像(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最早的人像雕塑之一,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其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可能用于祭祀)体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