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拍……一甲子的“乡愁”

张颖

<p class="ql-block">1973年5月在北京某部学摄影时到人民大会堂写有“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匾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3年我有九岁,我在长埫口公社凉亭大队五小队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家离学校有一公里路,那时候的我还算勤奋,不管起风下雨,寒冬腊月,一年到头都是一双赤脚去上学。冬天踏着冷冰去上学,上课直打哆嗦,冷啊!放学回来家里吃的是麦米粥,菜是盐奄菜,有点咸味就行了。那时住的房子也不行,正房用砖垒一点墙,旁房就用毛草一夹,就是一个屋。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我小时候衣食住行的全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后来读高中,应届毕业后就参了军。所以之前的苦难生活就一直存在心里,我认为“改变”就是一种“乡愁”。也影响着我的以后追求,以后从事摄影工作以后就一直记忆直至追忆、追拍“乡愁”。一直追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直至六十年。现在提振兴乡村,不忘乡愁,改善生活,让农村人富起来,强起来!</p> <p class="ql-block">1972年那时的我穿着深色的军装,站在浅色的背景前,神情严肃,目光坚定。我知道,这身军装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段记忆的延续,是通往未来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1973年,我穿着军装,手里拿着相机,站在总字189部队的运动会上。那时的我,已经意识到,镜头可以记录下这些瞬间,而这些瞬间,正是我心中“乡愁”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年前,我顺便探亲回到了我们生产队,全小队的社员们,男女老少,围在一起,拍下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真实,那么朴素,仿佛时间从未流逝。</p> <p class="ql-block">全小队的男女青年和少年儿童们,坐在砖瓦房前,又拍下了一张合影。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坐在地上,而背景的墙上,那些标语,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973年,生产队骨干成员在户外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放着报纸,他们似乎在阅读或讨论。背景中有一扇门和一些农具,墙上挂着标语,场景显得非常朴素。</p> <p class="ql-block">1975年,我看到一位穿着深色军装的某团团长,中间是一位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裤子的团长的女儿,手里拿着一本书。他们面带微笑,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后来这张照片被《解放軍报》1975年12月3日三版刊用,其意义是送子女去农村锻炼,因为哪里是个广阔天地,青年人可以得到许多知识。</p> <p class="ql-block">1975年,三个人站在麦田里,手里拿着麦穗,似乎在讨论或检查麦子的质量。背景是广阔的麦田和远处的树木。那一刻,我意识到,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人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1975年,几位成年人和孩子走在户外,其中一位女性伸出手臂,似乎在指挥或引导。背景中有其他人在观看,整体场景显得热闹而有序。那一刻,我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值得记录的。</p> <p class="ql-block">春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背负三胎(1985)</p> <p class="ql-block">1975年,算术课上,一个小女孩举手拔算盘。背景中可以看到算盘和教室的布局,她穿着格子衬衫,显得非常专注和认真。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在课堂上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1976年,一位女性与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她手中拿着一张纸,孩子们面带微笑。背景是绿色的植物,氛围温馨和谐。那一刻,我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当时被《湖北日报》1976年7月18日第二版刊用</p> <p class="ql-block">1978年,一群民兵在训练。那一刻,我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未来努力。</p> <p class="ql-block">1979年,我看到一位乡村教师,他坐在安静窗前中间,在默默吸进知识的营养。那一刻,我意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了之后被《中国青年报》1979年12月4日第三版刊用。</p> <p class="ql-block">1980年,一个竹帽里装满了橙黄色的果实,竹帽放在一个更大的竹筐上,旁边散落着一些花瓣和叶子。背景是深蓝色的地面,显得宁静而自然。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看到一位母亲,她坐在院子里整米。那一刻,我意识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1982年,一位戴着宽边草帽的人侧对着镜头,面前放置着一台时尚少有的收音机。背景模糊,呈现出一种怀旧的氛围。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女性,脸上带着微笑,周围洒满了彩带。背景中有几位旁观者,整体氛围喜庆热闹。</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看到一个人推着一辆木制的双轮板车,在泥泞的地面上行走。他穿着厚重的外套和裤子,戴着帽子,车轮上沾满了泥土。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三个人围坐在一张木桌旁,桌上摆放着几个碗和盘子。背景是木质的墙壁和一些挂着的布料,其中一个人正在给另一个小孩喂食,旁边的人似乎在观察或参与。整体氛围显得温馨而朴素。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家。</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小孩,小孩的手正在给老人拦烟,意思是别吸烟。老人面带微笑,背景模糊,显示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一位戴着草帽的女孩,在夕阳下牵着一头牛。背景是绚丽的晚霞,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田园气息。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两位女性坐在庭院里,一位抱着婴儿,另一位坐在小凳子上,她们似乎在交谈。背景是朴素的墙壁和一些简单的家具,氛围宁静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1984年,一位身穿粉色上衣的美丽新娘,坐在门口,面前摆放着一个编织篮。门外是几棵桃花盛开树枝,背景透出柔和的绿色光芒。</p> <p class="ql-block">1985年,一个穿着军装的孩子,依偎在一位穿着厚重冬衣的成年人肩上。背景模糊,氛围温馨而凝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1985年,四个人围坐在户外的小木桌旁,桌上摆放着几碗食物,他们似乎在举杯庆祝,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背景是简陋的围墙和茅草屋顶,环境显得质朴而温馨。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家。</p> <p class="ql-block">1985年,兄弟俩座在家门口,面带微笑。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弟弟小时候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故事(1986)</p> <p class="ql-block">农晒时节(1986)</p> <p class="ql-block">1987年,一群乡亲们在看乡村杂技表演。</p> <p class="ql-block">1988年这张《乡村舞会》的照片,几位成年人和孩子站在墙边,其中一位女性正在为另一位女性化妆。旁边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木碗,似乎在观察着。一位老人抱着孩子,另一位成年人则站在一旁,整个场景显得温馨而和谐。</p><p class="ql-block">这张《乡村舞会》图片和《丰实》两张作品入选了“中国农村摄影大奖赛”,本展由文化部、农业部、林业部、水利电力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并于1988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深红色,远处的工业烟囱矗立,映衬着一轮红日。水面上,几艘小船静静地漂浮,船上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形成剪影,显得宁静而悠远。</p> <p class="ql-block">1995年,一场大型的传统戏剧表演正在进行,舞台上几位演员身着华丽的戏服,正在进行表演。观众席上坐满了戴着草帽的人群,他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舞台上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1996年,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中,几棵盛开的粉色桃花树点缀其间。远处几栋老旧的房屋静立,天空阴沉。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1998年,我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传承显得十分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2002年,两个人在雨中撑着伞走在稻田里。田野广阔,绿意盎然,雨水在田间形成水洼。两人似乎在进行农作或检查作物。那一刻,我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未来努力。</p> <p class="ql-block">2002年,我拍到一张照片中,一群人正在关注事态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乐园】这幅图片被《人民画报》2003年第12期摄影艺术栏目刊用</p> <p class="ql-block">2005年,《布绿》入选湖北省第21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那一刻,我意识到,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艺术。</p> <p class="ql-block">原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生铁与乡民同乐</p> <p class="ql-block">原中顾委委员、文化部长黄镇巡视乡情。</p> <p class="ql-block">原中顾委委员、文化部部长黄镇体察乡情民俗</p> <p class="ql-block">外国友人巡视手感接触“乡愁”</p> <p class="ql-block">鄉贤集至、共商发展大计。</p> <p class="ql-block">闯市场</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魁</p> <p class="ql-block">劳动归来</p> <p class="ql-block">闺阁</p> <p class="ql-block">振新乡村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劳苦功高</p> <p class="ql-block">日月星辰</p> <p class="ql-block">难舍老宅</p> <p class="ql-block">1971年任长埫口区农机站长、后又任长埫口公社剅河岭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何新武在家中享受老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家责任田</p> <p class="ql-block">1934年出生的剅河岑四组肖炎成老人</p> <p class="ql-block">“乡愁”之音</p> <p class="ql-block">家有喜事</p> <p class="ql-block">乡野歌厅</p> <p class="ql-block">火车开进乡村</p> <p class="ql-block">乡愁啊……乡愁!</p> <p class="ql-block">面对末来</p> <p class="ql-block">目前湖北仙桃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2025)社会总产质两千亿,全市人民正以砥砺前行、奋发搏击的精神正在向前!</p> <p class="ql-block">聚焦“鄉愁”五十年图展开幕(2023)</p> <p class="ql-block">这张《丰实》图片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被农业部的工作人员选中做了【中国农业四十年】大型画册的封面,中英文印刷,由使馆礼送各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