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百色站,眼前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玻璃幕墙映照着蓝天白云,顶部的“百色站”三个红字格外醒目。广场上,一块红色装饰牌立在中央,阳光洒在上面,显得庄重而热烈。人们在广场上行走,或匆匆赶路,或驻足拍照,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这座城市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在百色起义纪念园的入口处,一块刻有红色书法的岩石静静伫立,阳光洒在上面,字迹清晰可见,那是对百色起义的深情赞颂。岩石后方是郁郁葱葱的绿意,仿佛这片土地也在默默守护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内,一张全国革命斗争形势示意图吸引了我的目光。地图上,1928年至1935年7月的红色区域标注着革命的燎原之势。地图下方还附有一张小地图,详细记录了那段历史的脉络。站在这张图前,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起云涌。</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纪念馆前的台阶上,身后是庄严肃穆的建筑。她身着黑衣红裤,神情专注地望着纪念馆的正门。上方悬挂着国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纪念馆的信息。她似乎在等待什么,又仿佛在与这段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一块展板映入眼帘,标题是“百色风雷”。展板详细介绍了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以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百色起义的历史意义。文字详实,令人驻足深思。</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百色起义场景的壁画令人震撼,画面中的人物身着统一服装,背景是山川与村庄,上方写着“我们都是—家人 不用客气了”的标语。这幅画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团结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外,一块指示牌清晰地标明了前往邓小平手迹碑林、脱贫攻坚展示馆、英雄雕塑园和游客中心的方向。每一个地点都承载着不同的记忆与意义,仿佛在引导着我走进那段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一面浮雕墙前,摆放着两株黄色的花,为这庄重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温暖。浮雕上的人物身着军装,手持旗帜与工具,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战斗的岁月。两位参观者静静地站在浮雕前,似乎也在聆听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百色站,这座现代化的车站前,一座红色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广场整洁宽敞,行人来来往往,仿佛这座城市正以崭新的面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一条宽阔的石阶延伸向远方,两旁绿植整齐排列,尽头是一座红色雕塑,与蓝天白云下的树木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桥上悬挂着鲜艳的国旗,桥下是红色地面,远处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热烈。</p> <p class="ql-block">一条红色铺装的道路两旁,排列着鲜艳的中国国旗,尽头是一座红色建筑,建筑前的台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条道路仿佛是一条通往历史的时光隧道,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份肃穆之中。</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的浮雕墙上,“百色起义纪念园”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墙前的台阶两侧绿意盎然。不远处,一块牌匾上写着“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 光照千秋”,落款是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台阶上,人们缓缓走过,仿佛在向那段历史致敬。</p> <p class="ql-block">一条宽阔的石阶两侧是修剪整齐的绿篱与树木,背景是飘扬的旗帜与晴朗的天空。石柱上的星星图案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光辉岁月,整条石阶仿佛是一条通往记忆深处的路。</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俯瞰,一条红色地毯铺在台阶上,两侧是绿树与建筑,远处是高楼与河流,天空中云层厚重,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那段历史默哀。</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台阶上站满了人,前方一块红色牌匾上写着金色的汉字与签名。旗帜在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朽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正面,金色的“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 光照千秋”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背景是蓝天白云与红色旗帜。几位参观者静静地站在台阶上,仿佛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石碑静静伫立,上面刻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记录着他1990年11月20日视察百色时的感慨。石碑下方的花纹精致而庄重,背景是蓝天白云,仿佛那段历史从未远去。</p> <p class="ql-block">一组青铜雕塑再现了士兵们战斗的场景,他们手持武器,姿态各异,背景是红色的墙壁,显得庄重而肃穆。另一面展板上,“战斗在中央苏区”的标题下,黑白照片记录了1931年至1933年间中央苏区的战斗情况,照片中的群众集会、建筑与军事设施,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背景的展板上写着“农运风暴”,下方详细介绍了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以及右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兴起。展柜中陈列着一把步枪、一把刀和一把长矛,背景是深蓝色,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斗争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一份旧文件静静陈列,标题是“敬告同胞”,内容涉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与呼吁。纸张泛黄,文字斑驳,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展板上写着“发动起义”,详细介绍了1929年广西右江地区起义的背景与过程。展板右侧的地图与文字说明,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参观者在展板前驻足,仿佛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几支锈迹斑斑的步枪静静地躺在木箱中,表面覆盖着蛛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一旁的警示牌写着“请勿触摸”,仿佛在提醒人们尊重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块木纹背景的展示牌上,详细记录了邓小平在百色粤东会馆主持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的内容。会议决定在部队和群众中公开宣传党的主张,整顿部队,组织武装群众,清洗反革命分子,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红色背景的展览区上方挂着“欢庆胜利”的大字,下方三张黑白照片记录了不同历史场景。展柜中,红色物品与金色喇叭模型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胜利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雕塑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背景是灰色石墙,墙上红色标语与图案清晰可见。墙前绿意盎然,地面是平整的柏油路,仿佛那段历史仍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圆形灯饰中央是一个红色齿轮图案,周围放射状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机械与革命交织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色展板上,“红旗”两个大字在灯光下闪耀,旁边的小字说明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农民们手持农具,背景是一片田野与山脉,一位农民高举着写有“分田大会”的红旗,仿佛在宣告土地改革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墙上整齐排列的步枪,下方提示牌写着“请勿触摸”,右侧墙角的红色告示牌上,文字说明仍在诉说着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展板上写着“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下方文字详细记录了红七军的诞生与右江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红七军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几个大字下,详细讲述了那段历史的进程,让人对那段革命岁月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组铜制雕塑再现了乡村会议的场景,背景是木屋与山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中的智慧与团结。</p> <p class="ql-block">红色背景的展板上写着“宣传和教育”,右侧展板上的黑白照片记录了某所学校的历史,展柜中陈列着历史文物与文件,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教育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一幅画作中,人物众多,背景是山峦与树木,他们手持红旗,上方写着“我们都是—家人 不用客气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团结奋斗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战斗在中央苏区”的展板上,文字说明与黑白照片记录了红七军在赣苏区的战斗历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岁月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