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 之四 史学巨著《史记》

布衣

<p class="ql-block">  一 《史记》是由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五个等级:</p><p class="ql-block"> 1 最高级——本纪12册;</p><p class="ql-block"> 2 第二——十表10册;</p><p class="ql-block"> 3 第三——八书8册;</p><p class="ql-block"> 4 第四——世家30册;</p><p class="ql-block"> 5 第五——列传70册。</p><p class="ql-block"> 本纪12册都是朝代、帝王级的:1 五帝本纪,2 夏本纪,3 殷本纪,4 周本纪, 5 秦本纪,6 秦始皇本纪,7 项羽本纪,8 高祖本纪,9 吕太后本纪,10 孝文本纪,11 孝景本纪 12 孝武本纪。</p><p class="ql-block"> 十表(略)</p><p class="ql-block"> 八书(略)</p><p class="ql-block"> 世家:有大家熟悉的,越王勾践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陈胜)等。</p><p class="ql-block"> 列传:有伍子胥列传,李斯列传,吕不韦列传,韩信卢绾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等。</p> <p class="ql-block">  二 《史记》以全面、客观、公正著称,在我国史学界具有极高的地位。但是,在阅读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时,对一处记载产生了疑问,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攻入楚国郢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p><p class="ql-block"> 1 对《史记》这一记载的疑问,是因为曾听闻“鞭坟三百”的事,虽记不得人物、细节,需要查证。</p><p class="ql-block"> 2 由秦朝宰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p><p class="ql-block"> 3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未记载伍子胥鞭尸、鞭坟之事。</p><p class="ql-block"> 4 《春秋》是孔子汇编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集,也称"春秋三传"。《公羊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肯定了伍子胥的品行——正人君子。</p><p class="ql-block"> 三 伍子胥对楚平王鞭尸三百事件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1 史记的编著离事件的发生已过500多年,只能根据其他记载、民间传说、推理而已,可信度有一定折扣。 </p><p class="ql-block"> 2 《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较接近事件发生时间,也应当稍可信,提到了鞭坟三百,那也离伍子胥去世30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3 《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伍子胥死于前484年,在记载时间范围内,未提及伍子胥鞭尸、鞭坟之事。</p><p class="ql-block"> 4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在世的时代,比伍子胥小8岁,迟死5年。是同时代人,他汇编的《春秋》时间可谓亲身经历阶段,也未提及伍子胥鞭尸、鞭坟之事。</p><p class="ql-block"> 5 掘坟、鞭尸可是大事件,作为眼前经历的事,《左传》和《春秋》都只字未提,可见根本就没有发生。史学界也有这种观点。</p><p class="ql-block"> 6 看来,是《史记》记载失真了,他参考了《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引用了民间传说,变成了鞭尸三百。这是我个人判断。</p> <p class="ql-block">  四 历史的失真,带来多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1 伍子胥简介: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曾打败楚国。又辅佐吴王夫差,打败了楚国、越国、晋国、鲁国、齐国,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 2 一代忠臣,死不瞑目:伍子胥在两件重大事项上,与吴王夫差发生分歧,第一是杀死勾践,灭了越国,吴王夫差观察了两年,看忍辱负重的勾践已彻底驯服,又答应每年纳贡巨额钱粮财物,在限制军队存在等条件下,放勾践归国。第二是远征齐国,齐国可是春秋时期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以前打下的邻国地盘,都无力管理、治理,不听伍子胥的劝阻,又听信小人言,罢免了伍子胥,赐毒酒让他自杀。伍子胥死前关照家人,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我会看到看到勾践卷土重来的这一天,尸体抛入钱塘江,百姓热爱他,大量粽子抛入江中喂鱼,希望保护其尸体。九年后,吴王夫差还在北方征战,都城苏州只有数百老弱病残守家,被勾践轻易拿下,这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吴”。</p><p class="ql-block"> 3 端午节包粽子为纪念屈原,这是很多人头脑中的概念,因为屈原是爱国诗人,有良好的口碑;而伍子胥是楚国人,带吴国人打败楚国,在楚国人眼中,不是卖国贼,也该是个叛徒。历史的失真,民众的印象,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伍子胥的死,比屈原早了200多年,近来网上已有人认为端午节包粽子为纪念伍子胥。</p> <p class="ql-block">  ∴ 五 《史记》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编撰中,引用资料失误也难免,毕竟不是亲身经历。通过《史记》,我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我的美篇号,会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1 被黑二千多年的秦始皇形象,“皇位可丢,国门不可破”,100多万军队驻守南疆,驻守长城。</p><p class="ql-block"> 2 刘邦借助张良,化解楚汉之争,吕雉忍辱负重,保护太子地位,成为无冕女皇,巩固大汉江山。</p><p class="ql-block"> 3 爱江山,更爱美人的霸王项羽,在局部战斗失败后,向地方官派来船只,只托付了宝马,自己不肯过江东,刎剑自尽,离爱妻虞姬自尽不到二十四小时——殉情而去。</p><p class="ql-block"> 4 伍子胥的故事,伍公庙游记中,对千古之谜勾践剑为何在湖北古墓出土,配合历史,作了假定推演,不太满意,可信度小于10%。</p><p class="ql-block"> 5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珠联璧合的《将相和》,是战国时期少数能与秦国抗衡的对手。 </p><p class="ql-block"> 6 卧薪尝胆十年,越国战胜吴国,勾践的故事,及相关的谋士范蠡智商、情商及高,及相关的才艺双全,忠义惧备的西施故事,范蠡丧妻后,续弦西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雪藏,揭开鲜为人知的西施下落之谜。</p><p class="ql-block"> 7 孔子胸怀大志,满腹经纶,周游列国,多处碰壁,曾自嘲如"丧家之犬"。也许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孔子姓什么——姓子。</p><p class="ql-block"> 六 结束语:读历史,要多考证,会涨知识,有满满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