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写在前面的话 </p><p class="ql-block">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著名作家刘秉荣授权本刊连载他的长篇巨著《八路军新四军全传》。 </p><p class="ql-block">《八路军新四军全传》是作家耗费近10年时间走访调查、查阅国家档案和文献、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经典,资料丰富翔实、史实考证有据,文笔流畅生动,全景式地展现了伟大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恢宏场面,忠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全体将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是进行党史、军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p><p class="ql-block">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我们要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p><p class="ql-block"><br ></br></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章 广阳之战</p> <p class="ql-block"> 刘秉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说在敌后抗战的八路军。 </p><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战之后,115师向五台转移,时八路军总部也来到五台县的南茹村。115师师部设在五台城东的一个叫河东村的小村子里。</p> <p class="ql-block">尔后,林彪和聂荣臻到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汇报了平型关大战的情况。在南茹村,林彪和聂荣臻看到了毛泽东发来的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几个电报。在八路军出师华北之后,毛泽东同志就这个问题连续发了一系列电报。这些电报,有的是单独发给八路军总部领导的,有的同时发给八路军各师和北方局负责人的。其中有些电报林、聂在北进的路上就传阅过。实际上,毛泽东不主张打平型关这样的大仗的,他再三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这一基本的战略方针,他认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因为在洛川会议上讨论作战方针时,曾出现过不赞同游击战而主张打运动战的分歧意见,因此,毛泽东担心部队挺进前线后,一些人蛮干。 </p><p class="ql-block"> 根据毛泽东的一系列指示,9月30日,林彪和聂荣臻建议,以115师独立团到涞源、灵丘地区活动;以一部到大营、代县一线活动;以一部东进曲阳、行唐等地平汉路两侧活动;由师直属队率领部分兵力到阜平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p><p class="ql-block">这时,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政治委员制度。 </p><p class="ql-block">当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由于受国民党当局的干涉,取消了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原有制度,使部队政治工作受到削弱。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建议恢复原有制度。 </p><p class="ql-block">10月22日,洛甫和毛泽东在给朱德等人的回电中同意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等原有制度,并“请即速令执行”。 </p><p class="ql-block"> 24日,八路军总部以转发中共中央决定的方式,把恢复原有政治工作制度精神下达各部,并向中共中央军委先后提名任命了各师、旅的政治委员,由聂荣臻任115师政委,关向应任120师政委,张浩任129师政委。肖华、黄克诚、李井泉、王震、王维舟、王新亭分别任343、344、358、385、386旅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同时,还撤销了各级政训处,恢复了师、旅级政治部。保证了八路军各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p><p class="ql-block">10月20日,毛泽东关于敌情判断和八路军部署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毛泽东认为敌占太原后,形势将会发生极大与极快的变化,为此他指出:娘子关之敌,必速占正太路,林彪和刘伯承两部及八路军总部有被隔断之虑;因此林彪所部主力不可过于向北,刘伯承所部不可过于向东,八路军总部宜移正太路附近,王兆相部不宜出长城以北,以出现紧急时,能够转移。毛泽东还指出:杨成武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林彪部主力准备转移于汾河以西吕梁山脉;刘伯承部在正太路以南之现任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八路军总部准备转移至孝义、灵石区;贺龙部坚持晋西北之游击战争,但王兆相部准备于必要时返回神府,巩固河防,加造船只;陈伯钧部暂在现地不动,准备必要时到河边策应。</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聂荣臻一直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身边工作。可是这次要孤悬敌后,独当一面了。聂荣臻当然知道自己任重如山,非同一般。 </p><p class="ql-block">这时,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阜平一带群众工作搞得不错,并攻占了曲阳城。 </p><p class="ql-block">罗荣桓是根据9月21日毛泽东指出的“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为宜”的战略方针,率领115师政治部、骑兵营、教导队和686团6连,到晋冀两省交界处的阜平、曲阳、灵寿一带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的。 </p><p class="ql-block">阜平位于平汉路以西,五台山以东,正太路以北,在四条铁路的中间,地处山区,地位很重要,日军还没有侵占这一带。 </p><p class="ql-block">10月中旬的一个清晨,115师的骑兵营发动突然袭击,解放了阜平东南的曲阳。这是八路军出师之后,从敌伪手中解放的第一个县城。敌人在这里囤积的大量军用物资,全被骑兵营缴获。 </p><p class="ql-block">曲阳解放后,罗荣桓立即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并委任师政治部民运部长潘振武担任曲阳县县长。与此同时,动员群众把日军在曲阳兵站囤积的物资全部运到了阜平。罗荣桓还令人把一部分物资运到了八路军总部,有的转送到延安。 </p><p class="ql-block">阜平和曲阳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是共产党在华北建立的第一批抗日民主政权。这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不久,共产党能否不通过国民党直接建立民主政权、委任县长,许多同志在思想上还不明确。罗荣桓敢于在阜平、曲阳等地放手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这说明他对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早有明确的认识。 </p><p class="ql-block">此后,在罗荣桓统一领导下,冀西一带的群众很快发动起来了。 </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聂荣臻奉命率115师独立团、骑兵营和几个连队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敌后的晋察冀根据地。师直机关“分家”时,罗荣桓到了师部。这时,留给聂荣臻的部队,只有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加上各地方工作团,也不过3000人。在晋、察、冀三省交界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区,面对着四周强大的敌人,这点力量是很单薄的。而要扩大部队打开局面,又必须有一定的干部。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干部。因此“分家”时都想多要些干部。</p> <p class="ql-block">聂荣臻对罗荣桓说:“你来分好,你公平。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几个部门留下了李廷赞、刘彬、黄鹏、刘显宜等同志;政治部留下了舒同、王宗槐、潘自力、余广文、罗文坊等同志;供给部和卫生部留下了查国桢、叶青山、姜齐贤等同志。师教导大队大队长孙毅是河北人,又在这一带工作了一段,情况比较熟悉,也留下。” </p><p class="ql-block">这时,左权又把总部的副官长唐延杰推荐给聂荣臻当参谋长。聂荣臻和唐延杰早就认识。唐延杰原来是安源煤矿的工人,北伐军打进武昌之后,他拿着湖南省委书记夏曦的信来找聂荣臻分配工作,聂荣臻介绍他到叶挺的独立团当兵。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唐延杰在红28军当参谋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他在总部任作战处长,以后又任副官长。 </p><p class="ql-block">“分家”以后,115师主力南下汾河流域和晋南,聂荣臻和留下的部队隔绝在敌后。 </p><p class="ql-block">到了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这是共产党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p><p class="ql-block">晋察冀军区成立后聂荣臻等对军区指挥机关究竟设在哪里比较合适进行了商讨。 </p><p class="ql-block"> 由于阎锡山的老家在五台山下的河边村,政治情况比较复杂,另外军区的指挥机关设在五台,位置也不适中,应该往东靠一靠,于是就选中了河北阜平,决定把军区领导机关从五台移到阜平去。阜平县抗日政府的县长张苏对聂荣臻说:“阜平是个小山城,很穷,可冀西这个地方,地形好,群众基础也好,供应部队没问题。”11月18日下午,聂荣臻等军区领导机关转移到阜平城。 </p><p class="ql-block"> 再说115师分兵之后,主力即南下,由五台山驰援娘子关,寻机歼敌,以配合忻口会战,保卫太原。 </p><p class="ql-block">时秋风秋雨,指战员们顶着寒风,踏着泥泞,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急速行进。由于平型关大捷,部队士气很高。 </p><p class="ql-block">115师部队南下开往平定途中,日军于10月26日占领娘子关,沿正太路及其南侧的大道向榆次、太原进犯。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保卫太原,115师343旅奉命向昔阳县以西的沾尚镇附近进发,待机打击左翼进犯之敌。此时,日军20师团在川岸文三郎率领下,左翼欲经沾尚、松塔向榆次开进。林彪、陈光亲自勘察,决定在广阳伏兵歼敌。</p> <p class="ql-block">广阳村是个不到200户人家的小村镇。附近都是南北走向的山岭,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从沾尚经松塔至榆次是伏击的理想之地。 </p><p class="ql-block">龙门口位于沾尚地区胡封村至广阳村之间。由东向西的洞涡水与由南往北的安丰河在此汇合,然后向西直流松塔村。百米宽的河槽两岸群山高耸,骡马行道从山腰间盘旋而过,山脚下有几丈深的天然龙潭,地形险要而复杂。一条碎石土路,似路非路,似河非河,不便于日军机械化运动。而这里地形复杂,便于部队隐蔽,正是打伏击的好地方。林彪决定在这里设伏,再创造第二个“平型关大捷”。命令下后,各部队都找到了理想的设伏地点。 </p><p class="ql-block">时陈光以686团的1、3营为主要突击部队,进入前小寨、离村以北高地;685团进到狼沟北山,除以主力一部配合686团出击外,其余部队准备打击日军回头增援的兵力。 </p><p class="ql-block">这时,林彪要通了343旅参谋长陈士榘的电话:“陈士榘吗?你们那里布置得怎样了?” </p><p class="ql-block">陈士榘说:“按照原定计划,部队已进入设伏地点。” </p><p class="ql-block">林彪说:“千万注意,不要暴露了目标。天气冷一点,告诉大家坚持一下。” </p><p class="ql-block">这时,686团长李天佑走了过来,李天佑说:“我出去看一看,检查一下各营隐蔽情况,特别是天亮以后,更要加倍警惕。” </p><p class="ql-block">陈士榘说:“我和你一起去。”</p> <p class="ql-block">说着,两人走出指挥所。当二人站在山头上仔细观察部队埋伏的现场时,只见夜色中周围的大山默默地耸立着,似乎在等待着将日军埋葬在此的那一刻的到来。 </p><p class="ql-block">陈士榘和李天佑二人来到3营阵地时,哨兵悄悄问过口令后才放他们过去。他们见树林中的战士们三三两两挤在一起,背靠着背取暖。有些人还小声地谈论着什么。还有的参加过平型关战斗的老兵给新兵讲自己打日军的经验。 </p><p class="ql-block">陈、李二人在阵地上走了一圈,发现各连战士都在休息待命。看完埋伏隐蔽的情况,他们满意地转到营指挥所。 </p><p class="ql-block">11月3日,日军川岸兵团27旅团31联队进入沾尚镇附近。当晚7时又继续向广阳前进。11月4日7时,日军骑兵、步兵、炮兵约4000余人,在大炮飞机的掩护下,顺着盘山的道路,朝着龙门口八路军预伏地涌了进来,其中还有少量装甲车。林彪从望远镜中密切注视着日军的一切行动。 </p><p class="ql-block">到晌午时分,当日军20师团主力4000余人大部分进入林彪布下的伏击区后,隐蔽在山头上的指战员都得不到出击的命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战前夕的焦灼心情是难耐的。到下午3点多钟时,远方观察哨那里发来了信号:日军20师团殿后的79联队后卫已经离开沾尚,后面只有两个步兵连,再没有后续部队了,而日军的先头部队已伸到松塔镇。林彪对参谋长周昆说:“进入伏击圈的是敌人的尾巴,打!” </p><p class="ql-block">一声信号枪响,早已鼓足劲的685团、686团的各路伏兵如猛虎下山般地冲向谷底,喊杀声,手榴弹、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硝烟滚滚,山谷震撼。 </p><p class="ql-block">突然的袭击使日军无不惊慌失措,加上辎重队的骡马一乱,队伍霎时就变得七零八落,人仰马翻。这些日本兵乱了一阵之后,才清醒过来,重新组织力量,利用山沟洼地进行抵抗。 </p><p class="ql-block">八路军战士东冲西杀,将日军切成数段,分别围歼。山谷中,战士们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但见刀光闪闪,杀声震天。平型关战斗后,115师强化了刺杀训练,这一回正好大显身手。而日军似乎不是对手,他们见八路军端着刺刀冲过来吓得调头逃窜。</p><p class="ql-block">一身正气、斗志昂扬的八路军,愈战愈勇,日军不死即逃。 </p><p class="ql-block">这时,陈士榘从望远镜里发现有少数日军逃到路北洼地,便命令随行的警卫排排长带两个班冲下去抓几个俘虏,以便今后做瓦解敌军的工作。但是,日军至死不降,全部被打死。陈士榘感叹这些日军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太深了。 </p><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之际,山谷中大部分日军被消灭,但还有一些零星日军藏在石崖下企图顽抗,但这些日军很快被战士们消灭。 </p><p class="ql-block">这时,各营团纷纷用电话向旅部报告胜利的消息,当陈光把战斗进展迅速、战果十分可观的消息报告给师部时,电话里传来了林彪喜悦的鼓励声音:“好!我们祝贺你们的胜利!希望你们尽快地肃清残敌,将负伤的同志迅速转移下去,战利品也要马上运走,免得明天遭到日军报复。” </p><p class="ql-block">此时部队已进入广阳镇,街内还有极少数散兵负隅顽抗。陈光、陈士榘和李天佑一起进入了广阳镇里,以便指挥消灭最后的残敌和组织转运伤员。林彪指示陈光等尽可能抓几个日军俘虏。 </p><p class="ql-block">这时,在广阳镇的一所房子里,还有一个日本兵在抵抗,陈士榘立即下令抓活的。</p> <p class="ql-block">那个日本士兵躲藏在一所小院子里的南房的里间屋,经反复喊话,那个日本兵终于被俘虏。这个日本兵认识汉字,而且会写,通过文字交流,陈士榘得知这士兵是79联队辎重兵军曹叫加滕幸夫。 </p><p class="ql-block">通过笔谈,加滕幸夫供出所属部队是20师团等情况后,陈士榘又向他交代了八路军的俘虏政策,他不住地点头表示信任。刚好旅政治部有个叫林兆星的宣传干事懂日语,他用日语和加滕幸夫进行了交谈。宣传了八路军宽待俘虏的政策,这使加滕幸夫的情绪更加安定了。</p> <p class="ql-block">广阳伏击战歼敌1000余人,缴骡马7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 </p><p class="ql-block">广阳之战,使林彪得知川岸师团是支杂牌军,遂起围歼该敌之心,虽然此时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搞山地游击战,但他仍野心勃勃。然要吃掉川岸师团万余人,他手中的两团人马显然不行。于是,他打起了距广阳不远的129师的3个团的主意。他想借此3个团的力量。决心之后,他给129师和八路军总部发去一电。要129师的3个团也参战。 </p><p class="ql-block">11月4日的战斗使川岸殿后的第37联队和辎重队遭到八路军的围歼,川岸人马屡遭八路军打击,他心急如焚。他的任务是把国民党军守卫在太原的部队截在太谷以北,迫其在太原盆地作战。岂料,穿插途中一再为八路军所阻,川岸决意亲率主力沿潇河河谷西进,企图前出南同蒲路(太原南的同浦铁路)。然如此一来,其人马又一头扎进了115师343旅在广阳至松塔间设下的伏击阵中。 </p><p class="ql-block">依林彪的构想,129师的任务是赶至广阳以东地区,既切断广阳日军回援,又阻击沾尚日军西进,造成115师在松塔镇至沾尚间对敌的关门打狗之势。但129师386旅尚在昔阳以西,不及赶来,恰徐向前率769团已至大川。769团是在阳明堡袭敌机场后,为增援正太路东线作战,在徐向前带领下,由崞县的善文村出发,行至大川时,奉命参加了115师的打击日军的战斗,遂担负了先头拦截的任务。 </p><p class="ql-block">徐向前受命后,顾不上长途行军的疲乏,又亲率769团赶到了预定的拦截地域。 </p><p class="ql-block">然而,林彪的想法虽不差,但实施间却出了些意外。原来,115师部队打的是日军的首脑机关,这便促使前后日军紧急救援。这使得769团未能赶上拦截回援的日军,如此导致了115师两个团面前日军越打越多。林彪见作战意图不能实现了,遂指挥115师两个团撤出了战斗,径自转山区去了。 </p><p class="ql-block">当陈赓率386旅兼程赶来时,已是傍晚时分,当他获知林彪已率部撤退,十分恼火。 </p><p class="ql-block">徐向前对陈赓说:“林师长这样做,或许隐藏着他的深意,115师撤出战斗后,回援的日军又重返广阳了,这里可否有歼敌的可乘之隙。” 陈赓问:“截住沾尚西进之敌突击一下?” </p><p class="ql-block"> 徐向前说:“将你们旅全部预伏于产封村,既阻击广阳之敌接引,又封住沾尚之敌向西突进。769团则负责尾击,其中一个营置于沾尚后山,牵制平定方向之敌,其余两个营预伏于大寒口,逮住时机狠狠螫它一下。” </p><p class="ql-block">当下,徐向前命令386旅立即做好战斗准备。陈赓即命令771团隐蔽在明水头、瑶村一带;772团埋伏安丰及马威岭。769团侦察队埋伏至沾尚附近,并派便衣在土岔、胡封一带侦察。严密注视敌人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11月7日,第386旅正在阵地上忙着构筑工事,129师师部来电话说:敌人已经从沾尚出发向广阳前进,先头部队约七八百人,并有战马500余匹,满载辎重。川岸兵团的后梯队也行动非常迅速,以时速15华里的急行军从沾尚、胡封向龙门口阵地窜来。这是敌人记取了上次被动挨打的教训,行至胡封后,又兵分两路,剪刀式地向龙门口挟进。 </p><p class="ql-block">当敌人进入设伏区后,陈赓一声令下:“打!”顿时,炮弹、机枪、步枪如瓢泼大雨一般洒向敌群。日军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军官指挥失灵,乱成一团。 </p><p class="ql-block">这时,日军朝着土岔一带高地移动,想占领那里的高地和房屋,并以炮兵火力对准封锁沟内的道路射击。但是772团已有准备,日军刚上了路就遭到迎头痛击,那些日军指挥官连人带马掉入龙潭。 </p><p class="ql-block">129师的二战龙门口歼灭日军200多人,毙伤骡马200多匹,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百支,还有弹药、辎重若干。 </p><p class="ql-block">当二战龙门口打响以后,沿洞涡河接应的日军听到炮火,当即急速从广阳南返,越过了松曲高山,企图包抄八路军伏兵的后路。而此时,徐向前早已率队满载战利品撤走了。 </p><p class="ql-block">时徐向前断定日军会以更大的兵力来此报复,二战龙门口以后,立即组织了129师全体干部战士后撤10里,移至西寨、寺上等安全地带进行整休。当日军以密集的炮火和飞机向安丰、明水头一带进行狂轰滥炸时,这些阵地上已经没有八路军的影子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天津宝坻人,1965年入伍,同年12月入党。先后在某军炮团、军政治部、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武警部队政治部宣传部任记者、编辑、主编、文艺创作室主任。总参《贺龙传》编写组成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全传》《彭德怀传奇》《朱声达将军传》《唐子安将军传》《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西路军魂》《国民政府秘史》《北伐青史》《辛亥革命秘史》《天变》《杨三姐告状》《洪湖血浪》《刘家友传》《新编拍案惊奇》《菜刀记》《东方武警》《南疆擒魔》《英雄赞歌》《尘烟滚滚唱英雄》《共和之殇》《新军阀大战》《洪湖曲》《屹立》《善书》等70余部著作,在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总字数5000余万。《贺龙元帅》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获全国长书金奖等奖。其中《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贺龙传》等53部3878万字是红色经典著作,2023年8月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核向其颁发了“个人创作出版红色经典主题著作字数之最(累计)——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提供:刘秉荣</p><p class="ql-block">编 辑:李国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