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縣微水鎮欒家窯村

建设沈阳

据欒氏譜書記載:清雍正年間欒超从本縣常坪遷此立莊。<br>因貧寒居住土窯。冠以姓氏取名为欒家窑。<br> 欒家窯村全村537口人,耕地680亩,其中农村人口530 人,在家務農267人,外出打工203人,貧困户8人,五保户2人。村集体無固定收入。平贊线佔地有少量补偿,每年用补偿款進行少量工程,全村無負債,集体没有土地,土地全部下放到户。<br> 近年来,欒家窯村在基础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显著進展。例如,硬化了2100米路面,鋪設了6000米污水管网,并修建了山間步道,极大地提升了人居环境。<br> 村衛生室。 村委會院內有一組健身器材。 籃球框。 劇場。 六柱重檐木制卷棚頂涼亭,額枋寫“祥雲亭”涼亭內美人靠。 欒家窯村位於井陘縣微水镇南部,是典型的农业村莊。井陘太行天路開通後,栾家窑村变得热闹起来,这与一家農業開發公司介入直接相关。“欒家窯驛站”分享天路開通红利,希望為過往車輛、客人提供休憩、餐饮等服務。但起初,由於設施不完善、规划设计不合理,驛站作用發揮不明显。<br> 公司介入後,对“欒家窯驛站”进行改造,打造集中草藥研發、觀光采摘、休閒娱樂為一体的農業觀光田園綜合体,盘活村内34处閒置房屋,驛站一座,流轉果園85亩,打造集旅游觀光、餐饮民宿、果树种植、黑猪肉加工等為一体的综合園區,修建了文化廣場,村容村貌大变样。項目实行“党支部+企业+基地+農户”工作机制,村民与村黨支部領办的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再与公司簽訂合同,确保村民收益、保護集体資產。<br> 狐仙廟【在村南,坐西朝東,欒家窯驛站西边,高臺建筑,廟的南侧建有九级石臺階阶可通上下,面闊一間,進深兩間,硬山布瓦頂,廟内供臺墙上贴大仙爷之位、老張爷之位黃紙。】<br> 五龍廟【在村南,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磚石木結構,前出簷,明間兩格扇木門,兩次間為檻窗,前出簷,硬山筒板瓦敷頂。廟內供奉青龍王、赤龍王、黃龍王、白龍王、黑龍王,墻上寫“風調雨順”。】<br> 老母廟【在五龍廟背面,坐南朝北,前帶廊,面闊一間,進深一間。明間格扇兩木門,兩側為方格固定窗。磚石木結構,大門兩側有壁畫,硬山筒板瓦敷頂。】<br> 老母廟大門旁的影壁。 關帝廟【在村東,坐東朝西,面闊一間,用當地毛石券築窯洞,硬山條脊筒板瓦頂,廟內朔有關公秉燭夜讀坐著神像,北側墻上繪有周倉持刀像,右側墻上繪有關平捧印像。廟前有石香爐一個。】<br> 石閣【在村南,五龍廟對面,南北向,南側兩個廟均為石券窯洞式,北側東面為幹礤式面闊一間小廟,因無人打理,外人不知道是什麼廟。】<br> 私人墓碑【大清同治七年嵗次戊辰仲冬吉旦水源木本皇亲恩荣九品栾公諱墇配尹氏合葬之墓石碑下半通、上半部分丢失。】<br> 私人墓碑【先考欒翁諱智配張李氏之墓石碑一通、】 欒氏家族墓。 民居。 硬山頂影壁墻。 街巷。 水缸、石碾成立景區藝術品。 欒家窯主要農產品:豌豆苗,雪里红,丝瓜,角瓜,玉米,李子,透明包菜,<br>绿苹果,甜瓜。<br> 欒家窯村拥有流传百年的四大特產:年糕、煎饼、百年皂角、跑燈民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