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凤凰山人</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75291017</p><p class="ql-block"> 图/网络(致谢作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年,我出生于武汉市汉阳凤凰巷,那是一个因座落于凤凰山南麓而得名的幽静小巷。往巷内里走50米左右,便是因崔颢诗而闻名的汉阳树,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口,有一片宽敞的平地,那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童年时,没有如今这般琳琅满目的玩具,但我们却从不缺乐子,就地取材,自制玩具,花样繁多。</p><p class="ql-block"> 春天,我们会用铁丝纽成圆环,用铁钩在巷子里滚动,追寻着春天的脚步;夏天,我们找来竹片,做成简易的弹弓,比赛谁射得远;秋天,我们收集汉阳树下的黄叶,珍藏在日记本里,仿佛能听到沙沙的声响,那是秋天的私语;冬天,我们用雪堆成城堡,想象自己是英勇的骑士,守护着这片小小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那些玩具虽然简陋,却承载着我们无尽的欢乐。我们在平地上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小巷的每一个角落。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心中却还惦记着明天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光流转,凤凰巷已没有当年的模样,汉阳树也更加苍老,但那些童年的回忆,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永远镶嵌在我的心中。每当回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童年的深深眷恋,也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无尽怀念。</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的游戏,充满了欢乐,无忧无虑;童年的伙伴,纯真无邪,相伴成长。那时的游戏道具,堪称简陋,随地的小石子,烧火的木棍子,废弃的纸片,等等。很多游戏已湮没在了历史中,有些也获得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体育竞技的项目,甚至成为了世界性的比赛项目。那些记忆深处的童年记忆时常萦绕在脑海,怀念美好的童年时光和幼时玩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跳皮筋</p><p class="ql-block">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胶皮手套剪成的,不是胶皮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也可以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p><p class="ql-block"> “小皮球,架脚踢,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跳得好,跳得齐, 健康活泼数第一。</p><p class="ql-block"> 玩法是先由两人各拿一端把皮筋伸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勾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p><p class="ql-block"> 此游戏不受场地限制,很受青睐,尤其是女孩子特别喜欢玩。</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跳皮筋</p><p class="ql-block"> 皮筋牵起树桠拴, 燕子翻飞辫子欢。 </p><p class="ql-block"> 吟唱童谣红脸笑, 脚尖颠破艳阳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跳房子</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玩的跳房子(又称跳方格)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锻炼性双重功能,主要使用粉笔或树枝在地面绘制格子,通过单脚跳跃、投掷沙包等动作完成游戏。该游戏可追溯至罗马帝国时期的军事训练,后演变为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于清代传入中国后形成本土化玩法。其变体形式包括单双脚跳、夹沙包跳及呼啦圈拼搭创新玩法。游戏能锻炼肢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数学认知,截至2025年,跳房子仍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和亲子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此游戏在五六十年代风行于武汉的大街小巷和中小学校园,男女生都喜欢玩,而女孩子更甚。</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跳房子</p><p class="ql-block"> 青枝勾画九重天, 手甩沙包起斗烟。 </p><p class="ql-block"> 单脚掀翻秦楚界, 夕阳还暖旧砖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滚铁环</p><p class="ql-block">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滚铁环游戏主要是男孩子玩,凤凰巷比较窄,有的地方宽不到一米,门前的广场上经常摆满了三角架晒着衣被,所以有时就会出巷子到显正街上,或到青石桥(因此路全由长条青石铺成)上玩,那个时代走街穿巷挑担做生意的比较多,如理发的、补碗的、磨刀的、修绷子床的、卖菜的等等,要求熟练掌握滚铁环的平衡技巧。</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滚铁环(一)</p><p class="ql-block"> 铁钩声脆走青桥,石巷叮当破寂寥。</p><p class="ql-block"> 偶遇货郎挑担过,环飞笑指白云飘。</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滚铁环(二)</p><p class="ql-block"> 窄巷穿风铁环走, 凤凰声里正街秋。 </p><p class="ql-block"> 晒衣竿下童身转, 躲过磨刀补碗舟。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打弹弓</p><p class="ql-block"> 打弹弓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六七十年代流行全国,主要是树杈弹弓,使用轮胎皮筋和红薯藤子弹。这个游戏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凤凰巷背靠凤凰山,放学后,我们经常结伴上山用弹弓打麻雀,摘野果,粘知了,捉蛐蛐。凤凰山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打弹弓</p><p class="ql-block"> 山风斜系橡皮筋, 树杈弯成月半轮。 </p><p class="ql-block"> 啪嗒声响惊雀起, 知了齐鸣拾岁痕。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挤油干</p><p class="ql-block"> 挤油干是武汉方言,60年代流行于中小学生课间休息的一种游戏,在教室或走廊的墙壁上,站成一排挤啊挤啊,尤其在冬天用于取暖。这个游戏身体的碰撞比较大,所以,主要是男生玩得比较多,“挤呀嘛挤油干哟,越挤就越好玩哟。”</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挤油干</p><p class="ql-block"> 墙根排起小泥鳅, 挤破寒冬暖意流。 </p><p class="ql-block"> 年少无猜多义气, 笑堆红晕上眉头。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捉知了</p><p class="ql-block"> 夏天,放学后我们经常结伴上凤凰山捉知了。选择一根细长的竹竿,将铁丝拗成直径15厘米的圆环固定在顶端,再绑上细密纱网,在白天和傍晚的时候循着叫声在树上寻找知了。捕捉知了时,大家都尽量屏住呼吸,慢慢地移动竹竿,免得惊动了敏感的小家伙。</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捉知了</p><p class="ql-block"> 夏日炎炎蝉声喧,孩童欢笑乐无边。</p><p class="ql-block"> 竹竿轻举胶粘树,捉得知了笑开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斗拐</p><p class="ql-block"> 斗拐(撞拐子)一般是两个人相互斗,也有几个人一起集体斗的。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游戏,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玩斗拐的时候,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盘屈胯前,双手或者单手握脚,使膝盖向前突出,相互间用抬起的那条腿的膝盖来攻击对方,但绝对不允许用头、手臂、肘关节等部位作为攻击武器。斗拐时,被击出场外失去平衡双脚落地或跌倒者为输。这个游戏主要也是我们男生玩,由于很难掌握平衡技巧,玩的人较少。</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斗拐</p><p class="ql-block"> 童年欢趣忆当年,斗拐抓牢铁膝坚。</p><p class="ql-block"> 巧跃轻挑浑不惧,猛冲直撞勇争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八、跳马</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玩的跳马游戏(又称跳山羊)是一种经典的儿童集体游戏,通常由多人参与,通过助跑跃过同伴弯腰形成的“马背”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由一名小伙伴先当“马” --弯腰弓背,双手撑膝或扶脚踝,形成支撑点。大家依次助跑,双手撑“马背”分腿跃过,若失败(如碰倒“马”或跌落)则交换角色。随着游戏进行,“马”的高度可逐渐提升,从膝盖以下到直立低头,增加挑战性。</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跳马</p><p class="ql-block"> 童年嬉戏忆跳马,伙伴弯腰作陡崖。</p><p class="ql-block"> 助跑如飞身跃起,撑肩分腿过关夸。</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九、翻花绳</p><p class="ql-block">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游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 这个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男女生都喜欢,但以女生为多。</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翻花绳</p><p class="ql-block"> 纤纤巧手弄绳忙,花样翻新意趣长。</p><p class="ql-block"> 线绕指间寻妙趣,欢声笑语伴斜阳。</p> <p class="ql-block"> 十、抓沙包</p><p class="ql-block"> 抓沙包是一种考验手眼协调与反应速度的传统游戏,核心玩法为单手抛接沙包的同时抓取桌面物品。参与者单手将沙包垂直抛起,在沙包下落前迅速抓取桌面上预先摆放的其他沙包(通常1-4个),再用同一只手接住抛起的沙包。沙包一般用废旧布头将沙子缝在里面,有的花花绿绿,像香囊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石子玩,“抓石子”,玩法和抓沙包一样。</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抓沙包(一)</p><p class="ql-block"> 一抛一接快如梭, 五指翻飞抢粟多。 </p><p class="ql-block"> 漏接沙包噘嘴笑, 彩囊犹带掌心窝。 </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抓沙包(二)</p><p class="ql-block"> 沙包抛起手如梭,眼疾须臾落物多。</p><p class="ql-block"> 笑语欢声同戏乐,童年趣事忆中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一、荡秋千</p><p class="ql-block"> 荡秋千是一种体育娱乐运动。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秋千,用皮绳系着前后移动,时高时低。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荡秋千</p><p class="ql-block"> 彩绳斜挂绿杨烟,罗袖生风欲上天。</p><p class="ql-block"> 莫问秋千何处好,绿阴深处是华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二、踩高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踩高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常见元素,是民间独具特色的一种游戏活动,也对人们在身体锻炼、心理调节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孩童时,我们常用竹子或木杆绑成高跷,在场院里进行多种多样的游戏,有时也用来竞斗,用高跷互相攻击对方,但不能有身体接触,掉下一方为输。</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踩高跷</p><p class="ql-block"> 竹竿削就绑双丫,小巷腾挪赛彩霞。</p><p class="ql-block"> 忽跌泥坑浑不恼,惊飞檐雀笑喧哗。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三、跳绳</p><p class="ql-block"> 跳绳是一种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简便易行,既是儿童的游戏活动,也是成人锻炼身体的方式。通过跳绳锻炼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下肢爆发力、综合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流行,因其简单易行,是最受我们喜欢的游戏之一 。通常有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和集体跳。</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跳绳</p><p class="ql-block"> 长索甩虹江汉晴,双丫踏浪楚风轻。</p><p class="ql-block"> 跳罢笑数云鬓乱,夕阳犹系彩绳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四、丢手绢</p><p class="ql-block">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中国民间传统游戏。开始前,准备一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大家会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时坐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丢手绢</p><p class="ql-block"> 手巾轻掷圈边行,雅气欢歌学子情。</p><p class="ql-block"> 舞影童谣传笑语,民间游戏满华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五、老鹰捉小鸡</p><p class="ql-block">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课间休息时我们经常玩这种游戏,游戏需要至少三个人,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p><p class="ql-block"> 这个游戏一般是学龄前儿童喜爱的,现在的幼儿园教学和亲子活动都会有组织。</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老鹰捉小鸡</p><p class="ql-block"> 黄鹞张翅欲擒鸡,母护雏儿展翅齐。</p><p class="ql-block"> 鸡崽惊惶藏翼下,欢声笑语伴风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六、捉迷藏</p><p class="ql-block"> 捉迷藏是中国传统儿童游戏,亦称摸瞎子、躲猫猫,以蒙眼寻找躲藏者为特点,该游戏相传起源于唐朝。参与者通过猜拳选定寻找者,其余人躲藏后由寻找者逐一找出,未被发现者可保留躲藏资格。</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捉迷藏</p><p class="ql-block"> 捉迷藏戏乐无疆,蒙眼寻踪笑语扬。</p><p class="ql-block"> 躲匿花丛声息静,追踪树后步声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七、拍洋画</p><p class="ql-block"> 拍洋画,是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很广的儿童游戏,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洋画是一种质地坚硬的彩色小画片,题材多为《封神榜》《西游记》等小说、动画片中的人物。孩子们拿出一些多余的洋画,把洋画合在一起,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拍洋画</p><p class="ql-block"> 儿时巷陌乐悠长, 彩画洋片聚满堂。 </p><p class="ql-block"> 小手频挥争胜负, 笑看谁个尽输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八、打弹珠</p><p class="ql-block"> 打弹珠,又叫“弹玻璃球”“弹球儿”“打珠子”“打玻璃珠”,一种流行于20世纪下半叶的儿童游戏。弹玻璃球,应该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各国儿童都会玩。</p><p class="ql-block"> 打弹珠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儿童随性地捡起地上的小石子进行弹射,继而有意弹射某一目标,最后发展为一种游戏。</p><p class="ql-block">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弹珠游戏是很受欢迎的游戏,那个时候的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不会这个游戏的,尤其是男孩子。</p> <p class="ql-block"> 竹枝词·打弹珠</p><p class="ql-block"> 巷尾街头岁月悠,童颜聚首竞弹流。</p><p class="ql-block"> 圆珠进洞分赢输,笑语欢声意未休。</p> <p class="ql-block"> 咏苍髯</p><p class="ql-block"> 宋·李之仪 </p><p class="ql-block"> 青丝白发一瞬间,</p><p class="ql-block"> 年华老去向谁言。</p><p class="ql-block"> 春风若有怜花意,</p><p class="ql-block"> 可否许我再少年。</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3日</p><p class="ql-block">发布于山东</p><p class="ql-block">威海南海新区</p><p class="ql-block">风情海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