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太行龙泉森林公园 打卡北天池七十二道弯

仁者

<p class="ql-block">  最近,左权北天池的七十二道弯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我这颗爱凑热闹的心哪能按捺得住?约上好友,揣着满满的期待,一头扎进了左权,既要解锁这网红弯道的刺激,也要把太行夏日的清凉与壮美,狠狠装进眼睛里。</p><p class="ql-block"> 左权这地方,真是块宝地。既是刻着红色记忆的圣地,更是夏日里难得的清凉港湾。别处正被热浪追着跑的时候,这儿的风里总带着股草木的清爽,吹在脸上像裹了层冰丝,舒服得让人想眯起眼叹气。难怪那么多人扛着相机、拎着水壶往这儿钻,谁不想在酷暑里偷份自在呢?</p><p class="ql-block"> 虽说此行的重头戏是七十二道弯,但太行龙泉森林公园刚在天路入口处露了个脸,就把我们的魂勾走了。这哪里是公园,分明是大自然挥毫泼墨画出来的绿梦!脚踩在林间小道上,厚厚的落叶像铺了层软绒绒的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是树叶在跟我们说悄悄话,讲着这片林子几百年的故事。头顶的大树枝繁叶茂,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阳光只能偷偷从叶缝里钻下来,在地上织出一块块晃动的光斑,走着走着,倒像闯进了童话里的光影迷宫。</p><p class="ql-block"> 林间的热闹劲儿也不输城里的集市。鸟儿在枝头比赛唱歌,一会儿是清脆的“啾啾”,一会儿是婉转的“咕咕”,混合着路边野花的甜香,深吸一口,满肺都是草木的清新。最让人挪不开脚的,还得是峡谷里的龙泉飞瀑。这可是古辽阳八景里的“明星”,从半崖的天然溶洞里猛地涌出来,像一条扯不断的白丝带从天上飘下来,又像巨龙张嘴喷吐着云雾,“哗啦啦”砸进潭里,声音能传到十里外,震得人心里发麻。别处的瀑布要么从崖顶跳下来,要么在平地涌出来,它却偏要从溶洞里闯出一条路,这“洞天河”的奇景,看一眼就忘不掉。</p><p class="ql-block"> 这公园里不光有美景,骨子里还藏着沉甸甸的故事。十龙神祠就静立在山林里,红墙金瓦透着股庄严,殿里的十龙神像,每一尊都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身上的鳞片仿佛还在闪光,而每一条龙都有自己的传说,合在一起就是太行龙泉的“龙文化”密码。再看百米绝壁上的龙母洞,三层楼阁像嵌在山缝里,悬在半空中让人捏把汗。传说龙母就在这儿生下了十个龙子,站在阁楼上往下看,十龙神祠、月牙湖都缩成了画里的景致,风从峡谷里钻上来,吹得衣角翻飞,倒真有点腾云驾雾的错觉。</p><p class="ql-block"> 要说最绝的,当属雷音寺。这寺庙竟藏在一个天然溶洞里,始建于周朝,1994年重建后更添了几分灵气。寺前的108级石阶,一级级往天上延伸,爬得人腿肚子打转,可一抬头,溶洞里的亭台楼阁突然撞进眼里——6进寺院、12座殿堂挤在溶洞里,既有寺庙的肃穆,又有溶洞的奇诡,钟乳石在殿角垂着,香火在石缝间缭绕,说是“中华溶洞第一寺”,真是一点不夸张。</p><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地告别森林公园,我们开着车钻进了太行龙泉天路。这哪是路啊,分明是大自然打翻了绿色颜料桶,泼得漫山遍野都是。新绿、翠绿、墨绿在眼前晃,看得人眼睛都不够用。抬头望,海拔2180米的北天池山主峰像戳进了云彩里,而那七十二道弯,就像一条银蛇在山脊上扭来扭去,每拐一个弯,都像在跟惊喜撞个满怀。</p><p class="ql-block"> 车子慢悠悠往上爬,窗外的景色跟放电影似的换。一开始是矮趴趴的灌木,走着走着就变成了直挺挺的乔木,连空气里的绿意都浓得化不开。等转过最后一道弯,眼前突然铺开一张巨大的绿毯——北天池顶上,万千松柏像插在地里的绿剑,直刺云霄,连成一片望不到边的林海,看得人心里痒痒的,只想张开双臂扑进去。</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巅往下看,左权县城映入眼帘,太行山的群峰像睡醒的蛟龙,在天地间舒展着身子,千回百转的山势里,藏着股荡气回肠的浩气。公路上的汽车、摩托你来我往,引擎声、尖叫声混在一起,热闹非凡。我突然想,当这秘境成了网红打卡地,最先跑掉的是夏天的热,还是原本的那份宁静呢?不过转念一想,管它呢,此刻的风正凉,景正美,这就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