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尓罕布拉,格拉纳达,“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猴子

<p class="ql-block">1492 年1月2日纳斯里德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鲍勃狄尔(Boabdil)带着家眷和随从从阿尔罕布拉皇宫走出,下山岗,走过路边的格拉纳达,走过前方的平原,走上南方的阿尔普哈拉山岗。在这里(Puerto del Suspiro del Moro )他抬头回望内华达山脚雄伟的宫殿以及他曾统治过的皇城,一声长叹,潜然泪下。多年来和他共患难的母亲看到此景说道:“你没能像个男子汉一样保家卫国,却哭得像个娘儿们!” 就是这位母亲曾经用自己的头巾把被关押的鲍勃狄尓从阿尔汉布拉城堡的窗口吊下,脱险前去找救援,以后回来复辟称王。鲍勃迪尔叹息自己从此失去了祖辈传下的荣耀,和自己曾有的光辉岁月。</p><p class="ql-block">把失去阿尓罕布拉归结于鲍勃狄尔的软弱是太简单化的结论。纳斯里德王国(1232-1492)从来就不是军事强国。它在强横势力下生存靠得是外交上的纵横,向卡斯蒂利亚王国纳贡称巨,同时联合北非的马林王朝共同抗击基督教联系王国。12 世纪末,13世纪初纵横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的摩瓦希德王朝(Almohad)在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中被西班牙基督教联军击毁,从此一蹶不振。纳斯里德开国国王默罕默德一世,简称阿尓汉马,在格拉纳达另起炉灶。1246年国王投降卡斯蒂利亚王国。当时的卡斯蒂利亚国王费迪南德三世大度地让阿尓汉马继续掌管自己的国家,只需每年缴纳贡银。纳斯里德王国交贡银买和平持续了250年。直至1482年,鲍勃狄尔的父亲,穆罕默德十一世停止交纳贡银,并引发了持续十年的基督教联合王国的征讨。</p><p class="ql-block">在签约的丢失祖国的《纳斯里德降约》里,鲍勃狄尓用自己的王位,自已的王宫换了在基督教王国的统治下,原纳斯里德王国子民的人身安全,宗教信仰、语言、习俗与财产得以保留;清真寺继续开放;穆斯林可以自愿移居北非。显然鲍勃狄尓不是一位软弱的国王。相反他是一位仁慈,重礼仪,风度翩翩的国王。</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的作者欧文,华盛顿在书里(发表于1832年五月)写着:“作为征服者,摩尔人的温和克制可与英勇善战媲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将这两个特性结合得那么完美无缺,以至于没有一个敌对的国家能与之抗衡。远离故土的摩尔人热爱这片他们认为是安拉赐予的土地,竭尽所能为人民造福,使这里更加美好。他们建立了英明而公正的法律体系,为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还大力推广艺术、科学,发展农业、制造业和商贸。渐渐地,帝国变得繁荣昌盛。他们源源不断地将优雅之风引入西班牙,同时将阿拉伯文明极盛时期的东方智慧之光播撒到落后的欧洲西部。”</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很少有比阿尔罕布拉宫更优雅的作品。这是一部经久的伊斯兰人在基督教土地上的《一千零一夜》。这部书说得最好的没人能出欧文. 华盛顿之右了。</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阿尓罕布拉宫入口处的欧文. 华盛顿塑像。作者可谓是该宫的再生之父。他1829年春天旅行西班牙时到达格拉达。得到当地总督的批准在纳斯里德宫内居住了四至六个月。当时的阿尔罕布拉宫已接近废弃,仅有少许几个奴属政府的人管理。除了几个老弱的退伍军人看门,不少无家可归的人栖身于倒塌的城堡废墟的洞穴里。华盛顿收集了很多历史资料和当地传说。后来他将这些笔记整理汇编成《阿尔罕布拉故事集》(Tales of the Alhambra)。小说的发表引起了轰动。西班牙政府和学者此后对宫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p> 我们前往阿尓罕布拉宫的探访之路 <p class="ql-block">Plaza Nueva de Granada 集合</p> <p class="ql-block">Puerta de las Granadas </p><p class="ql-block">石榴门,文艺复兴风格</p> <p class="ql-block">Pilar de Carlos V 卡洛斯五世雕塑,格拉纳达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p> 进入阿尔罕布拉宫 <p class="ql-block">Puerta de la Justicia</p><p class="ql-block">正义之门,纳斯里德王朝时期,此门曾是法官或官员在城外审理案件、接待来访者的地方,因此成为象征公正与权威的入口。</p><p class="ql-block">互成直角的伊斯兰双穹门防御设计。手,钥匙,魔法…欧文.华盛顿写得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尓罕布拉宫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Alcazaba(堡垒区)是阿尔罕布拉宫最古老的部分,始建于11世纪,后由纳斯里德王朝加固扩建,用于驻军与防御。</p> 城堡上对面的阿尓拜辛区 <p class="ql-block">阿尔拜辛区(Albanian) 西班牙格拉纳达最古老、最具摩尔风情的历史街区。</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中有泥瓦匠历险记一篇。讲叙一个穷途潦倒的泥瓦匠在阿尔拜辛区的一个破旧倒塌的院落里获得很多金银钱币的故事。纳斯里德王朝时期这里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富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卡洛斯五世宫(Palacio de Carlos V)</p><p class="ql-block">这是最遭格拉纳达百姓仇恨的建筑(导游言)。卡洛斯五世是天主教双王,费尔南多二世 & 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他从天主教双王手中继承了王位和西班牙与哈布斯堡帝国的庞大领土。1526年与葡萄牙公主伊萨贝尔结婚并在阿尔罕布拉宫停留数月。这位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强大帝国的王子觉得摩尓皇宫的精美不足以张显帝国的皇气。他心臆的是有着古罗马和文艺复兴光彩的宫殿。他要的是基督教君主对伊斯兰遗产的覆盖。</p><p class="ql-block">宫殿由在意大利训练,受米开朗基罗与布拉曼特风格影响的佩德罗·马奇卡(Pedro Machuca)设计。他以欧美宫庭罕见的内圆外方的形式来体现优美与秩序。立面有两层立柱式:下层多立克柱(象征力量与稳固),上层爱奥尼柱(象征优雅与文化),体现文艺复兴的比例美学。</p><p class="ql-block">宫殿耗资巨大以至于未能在卡洛斯五世在世时完工。卡洛斯五世去世后,人走茶凉的工程一直拖到二十世纪才完工。现在该宫殿是阿尔罕布拉博物馆和格拉纳达美术馆的驻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laza de los Aljibes de la Alhambra</p><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的城墙,城堡</p> <p class="ql-block">有着传奇故事的Torre de las Infantas 公主塔</p> <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最吸引人的一篇与公主塔有关。开国国王“左撇子”阿尔汉马与西班牙基督徒女俘结婚育有三个美丽的女儿。为了她们的安全国王把女儿们送到封闭的萨洛布雷纳皇家城堡居住。十几年后女儿们长大成人,情窦初开,分别中意于三名英俊年青的西班牙骑士(战俘)。国王又将她们转移到身边的公主塔严格看管。在母亲待女“卡迪加”的帮助于下大女儿,二女儿得以与心上人逃离宫殿远走高飞。最善良,温柔,胆怯的小女儿未能逃脱,在塔中忧郁地度过一生。</p> <p class="ql-block">公主塔内部的精致。图片採自网络</p> 夏宫,赫内拉利费宫(Generalife) <p class="ql-block">“在阿兰布拉宫上方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座浓荫蔽日的花园,花木掩映着富丽堂皇的露台,高塔和白墙散布在树丛中。这就是仙境般的夏宫,一座经常出现在古老传说中的宫殿。” 《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十五章</p> <p class="ql-block">赫内拉利费是纳斯里德苏丹的夏宫与农庄式宫苑,远离阿尔罕布拉的正式宫廷区,用于避暑、休息、狩猎和管理周边农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El Partal ,帕塔尔楼” 或 “帕塔尔宫”,是阿尔罕布拉宫中最古老的纳斯里德宫殿建筑之一,比狮子院的建造日期更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庭园风格,静止的水面,对称,拱廊</p> <p class="ql-block">帕塔尔宫拱廊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阿尓拜辛的摩尓特点的民居</p><p class="ql-block">拱廊正对城墙的顶部是圣米格尔高地瞭望台(San Miguel Alto viewpoint),是傍晚俯视阿尔罕布拉宫的最佳位置。也是我们第二天傍晚徒步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拱廊正对阿尔拜辛区的另一个网红观景台,圣尼古拉观景台(Mirador de San Nicolás)。</p> <p class="ql-block">拱廊里的夏宫</p> <p class="ql-block">夏宫面对着纳斯里德宫</p> <p class="ql-block">“夏宫中依旧充满了令人陶醉的南方特色——水果、鲜花、绿树遮挡的凉亭、桃金娘枝条编成的篱笆墙、清新怡人的空气、喷涌的清泉……” 《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十五章</p> <p class="ql-block">赫内拉利费宫,皇家的私人别墅</p> <p class="ql-block">水渠庭院”(Patio de la Acequia)</p><p class="ql-block">典型伊斯兰庭园结构,静止的水面倒映着四周对称的建筑。水池中间被分隔形成四分天地</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时时上演宫庭争斗的纳斯里德宫</p><p class="ql-block">这里鸟语花香,闲情逸致</p> <p class="ql-block">精细的摩尓灰泥帖墙装璜</p> <p class="ql-block">走回纳斯里德宫</p> 纳斯里德宫的意念之旅 <p class="ql-block">前往格拉纳达前一个月我们就积极地在网上订阿尔罕布拉宫的门票。结果包括纳斯里德宫的门票早已销售一空。我们订了官方的价格高了一倍的General Entry 票,希望能游览摩尓王宫的瑰宝,纳斯里德宫。直到到了格拉纳达新广场集合时才得知这票与普通票不同处是有官方导游讲解,但不能进纳斯里德宫。</p><p class="ql-block">虽然遗憾也不至于绝望。有《阿兰布拉宫的故事》里的栩栩如画的描叙;有塞维利亚王宫(该宫的很多元素都是纳斯里德宫的模仿甚至复制)的视觉记忆;有如今网络随手可得的资料我有意组织一节纳斯里德宫的意念之旅。</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会说没有实身到达的我很难真正感受。那么请问实身到过的游客有谁能和可以随意挑任何庭室,在纳斯里宫内居宿了近半年的欧文. 华盛顿比呢?还有人真正到过纳斯里德宫吗?</p><p class="ql-block">这一节的所有图片都来自网络。我用水纹在相应的图片上注明了出处。</p> <p class="ql-block">墨西亚尔厅(Mexuar)</p><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纳斯里德宫最早期的部分之一,主要作为行政与司法厅</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宽阔的庭院,长约150英尺,宽将近80英尺,铺着白色的大理石,庭院两头是别致的摩尔式柱廊,其中一个柱廊托着一个回纹雕花的画廊。飞檐的线脚及墙壁的很多部位都刻印着纹章和密文。还有高浮雕,上头用古代和现代阿拉伯字母书写着君王和阿兰布拉宫建造者的格言,以及歌颂君王慷慨伟大的话语”。</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金厅(Cuarto Dorado)</p><p class="ql-block">“这个金碧辉煌的房间是大使厅的前厅…庭院之间隔着一道精美的画廊,画廊下方用纤细的柱子支撑,柱头镶嵌着莫里斯科风格的镂空雕刻拱肩。前厅的两端各有一个凹室,凹室屋顶用彩绘和灰泥工艺装饰得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六章</p> <p class="ql-block">科马雷斯宫(Palacio de Comares )</p><p class="ql-block">“坚不可摧的科马雷斯塔耸立在陡峭的山坡上,从塔顶可以俯瞰宫殿全景。大使厅三面厚实的墙壁上都开有窗户,外面的风光一览无余。站在中间那扇窗户外的阳台上,向下便可将翠绿的达罗山谷、谷底的人行道、树林和花园尽收眼底;向左可以眺望大平原;前方高耸的山峰上,阿尔巴辛小城纵横交错的街道、露台和花园都清晰可见,在那边的峰顶上也曾矗立着一座可与阿兰布拉宫媲美的堡垒。查尔斯五世站在这扇窗户前欣赏外面引人入胜的美景时,曾感慨道:“失去这一切的人,命中注定是个倒霉鬼。”</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六章</p> <p class="ql-block">大使厅(Sala de los Embajadores)</p><p class="ql-block">“…盛名远扬的大使厅——穆斯林君王的皇家礼堂。大使厅占地面积约37平方英尺,高60英尺,占据了科马雷斯塔整个内部空间,但看上去还是那么富丽堂皇。墙壁上装饰着奇特的莫里斯科风格的灰泥纹饰,天花板原先也采用了这种工艺,布满了精巧的霜花图案和钟乳石形状的挂饰,并且用鲜艳的色彩和镀金进一步美化,可以想象当年是怎样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致!不幸的是,一块横跨整个大厅的巨大拱顶在地震中垮塌了,如今的拱顶是雪松制成的。拱顶用短木条交叉排列而成,造型奇特,色彩鲜艳,仍保留着东方特色,使人联想到“先知书”和《一千零一夜》中出现过的“朱砂红雪松天花板”。</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六章</p> <p class="ql-block">大使厅</p> <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墙上装饰着精巧的浮雕和绚丽的阿拉伯藤蔓花纹,在外行看来,就像是精雕细镂而成的。它们的细节富于变化,整体看来又和谐统一。拱顶和圆屋顶上装饰着精妙绝伦的蜂房或霜花状浮雕,还有花样繁多到令人目眩的钟乳石和垂饰,设计令人惊叹。摩尔人用巴黎的石膏板制成模具,再把模具巧妙地连接起来,这样就制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花样图案。往墙上装饰藤蔓花纹,或在穹顶装饰钟乳石状的灰泥工艺品。” </p><p class="ql-block">这种灰泥工艺品大量使用镀金技术,尤其是在装饰圆屋顶时。图案的空隙用鲜艳的颜料,比如朱砂红或天青石色,掺杂着蛋清涂抹。…最先使用这些颜料的是埃及人、希腊人和阿拉伯人,后来阿兰布拉的摩尔艺术家也开始使用。经过了这么多个世纪,这些颜料仍鲜艳如初,真是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客厅墙面离地几英尺高的部分贴着釉面砖,墙砖参照灰泥装饰模板的风格进行排列,组成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有的图案上还有国王的徽章,徽章上刻着箴言。釉面砖——在西班牙语里叫“阿诸列卓斯”,在阿拉伯语里叫“阿兹-诸那吉”——源于东方,因为具有清凉、洁净和防虫的特质,所以非常适合在炎热的环境里使用。釉面砖常用于铺设大厅和喷泉,以及浴室的墙面和地面,还可用于装饰房间的墙壁。”</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三章</p> <p class="ql-block">狮子庭院(Palacio de los Leones)及四周王宫图示</p> <p class="ql-block">狮子院</p><p class="ql-block">“眼前这些仿佛神话故事中才有的柱廊,还有墙上那些似乎触之即碎的回纹装饰,经历了这么多个世纪的洗礼,地震和战火的侵袭,还有游客破坏性的盗窃之后,竟然还能保存得如此完整,真令人难以置信!不得不说民间传说似乎也有几分可信——这座宫殿确实像是受到了魔法的保护。” 《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而言,狮子院以及宫殿内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优雅胜过宏伟,传达出精妙绝伦的情调,烘托出纵情欢愉的氛围。” 《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雪花石铺底的水池依旧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托举水池的十二只狮子仍喷洒着水晶般的水流…庭院四周环绕着精巧的阿拉伯拱廊,拱廊上镶嵌着镂空花丝装饰,支撑拱廊的是一根根细长的白色大理石柱,据说,当年这些石柱是镀金的。”《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两姐妹厅(Sala de las dos Hermanas) 向着狮子庭院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两姐妹宫</p><p class="ql-block">“室内门廊上方的…走廊通向女人们的卧房。…那里被栅栏和窗格封起来了,就像修道院礼拜堂里嬷嬷们听弥撒的走廊。所以说,摩尔国王把他的妻子们当修女关了起来。”格子“百叶窗”如今仍保存完好,当年那些黑眼睛的后宫美人,也许就躲在窗后,旁观下面大厅里的赞布拉舞等各色表演“</p><p class="ql-block">“…大厅上方的圆屋顶能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屋顶上的灯笼投射出柔和的光线。旁边的狮子喷泉发出令人神清气爽的水声,从另一面的林德拉萨花园也传来水波荡漾的温柔呢喃。”</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两姐妹宫正中塔的蜂顶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这充满东方色彩的美景不禁令人联想起浪漫的阿拉伯爱情故事。眼前仿佛出现了神秘的东方公主,她正在走廊上向我们挥舞雪臂;又或者,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正从格子窗后面注视我们。仿佛就在昨天,大厅中还有美人们蹁跹流连…“ </p> <p class="ql-block">阿本塞拉赫厅(Sala de los Abencerrajes)门外向着狮子庭院的拱廊</p> <p class="ql-block">“阿文塞拉赫斯大厅,大厅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当年在此惨遭背弃和屠戮的阿文塞拉赫斯家族的勇士。” 《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大门旁的一道边门…当年,就是在那里,可怜的勇士们被一个接一个地带进狮子院,而后在院子中央那个白色大理石喷泉旁被砍了头。…地砖上一些大块的红色印迹…就是勇士的血迹。据民间传言,那些血迹永远都洗不掉。” 《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的八角形峰乳穹顶</p> <p class="ql-block">国王厅(Sala de los Reyes)面对狮子院的拱廊</p> <p class="ql-block">国王厅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国王厅穹顶上的国王画像</p> <p class="ql-block">国王厅前厅穹顶的蜂乳装璜</p> <p class="ql-block">科马雷斯浴室(Baños de Comares )</p> 圣尼古拉斯观景台之行 <p class="ql-block">阿尓拜辛(Albaicín)是格拉纳达摩尓人最早居住的地方。纳斯里德王朝时期阿尔拜辛达到鼎盛,街道、房屋、清真寺、浴室密布。这里有丰富的摩尔式庭院。沿坡向上有城墙,城门和观景台与阿尓罕布拉宫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住在这里的民居是体验格拉纳达摩尔人生活环境的好去处。但从又陡又窄的石子路搬运行李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阿尔拜辛狭窄的鹅卵石铺就的街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落日给古老的街道洒下生机</p> <p class="ql-block">我总是喜欢雨的</p> <p class="ql-block">卡尔门式(cármenes)庭院住宅:围墙内有花园、果树、喷泉和私密空间。白色石灰墙、木门、铁艺窗格、葡萄藤和花卉。</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楼阁在雨后积水中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观景台(Mirador de San Nicolás)前阿尔罕布拉宫的日落。这里是最著名,也是人挤人的观景点,能正面俯视王宫全景。日落时分残阳在宫殿,城堡的红墙上塗上一层金光。</p> <p class="ql-block">落日沉没天平线,夜幕升起,王宫中的灯光点亮中世纪城堡的迷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的初夜</p> <p class="ql-block">从圣尼古拉教堂观景台返程</p> <p class="ql-block">中世纪的阿尓拜辛晚间的街道会更加幽暗</p> <p class="ql-block">上上下下,坡度很大的街巷</p> <p class="ql-block">摩尔人传统的塔台上有情人对诗吗?</p> <p class="ql-block">晚间入住民居</p> <p class="ql-block">心怀不同想像的对望</p> <p class="ql-block">达罗河(Río Darro) 畔傍晩,初夜是格拉纳达很热闹的地方</p> 第二天走向圣米格尔阿尔托(San Miguel Alto)观景台 <p class="ql-block">沿达罗河前行,转道垂直而上去往圣米格尔阿尔托观景台。阴天后的阳光催促着我们的脚步。抬头相望,阿尔罕布拉宫就在山顶。</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圣米格尔阿尔托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圣米格尔阿尔托(San Miguel Alto)观景台有着全城最高视角。这里既能俯视阿尔罕布拉宫,也能看到格拉纳达全景和远山。</p><p class="ql-block">参观阿尔罕布拉宫时,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比圣尼古拉修道院观景台更好的观景点。到此需要多走很多山路。好处是观景的人数也少了很多。而且山坡上道路上的坡地都有毫无阻挡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格拉纳达充满生机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格拉纳达,远处的平原和更远处的阿尔普哈拉山脉。当年鲍勃狄尔曾在某个獈口回望旧城,留下最后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阿尓拜辛城区和救主教堂,祥光照耀下的云云众生</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下山,来到住满吉普赛洞穴人的萨克罗蒙特(Sacromonte)。吉普赛人至今仍十分贫穷。因经济拮据和山坡地形特殊,他们在萨克罗蒙特的软石山体挖掘洞穴,作为居所。为不多经此的游客提供晚歺和吉普赛风格的弗拉门戈舞是他们微薄的经济收入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洞穴的门前有着无敌的阿尓汉布拉宫和格拉纳达的夜景</p> 相别于摩尓人文化的西班牙哥特文艺复兴建筑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新格拉纳达广场(Plaza Nueva de Granada)</p> <p class="ql-block">格拉纳达大教堂前方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格拉纳达大教堂是1492 年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后在原清真寺旧址上建造的。教堂建造历时181年于1704年完工,为结合巴洛克元素的西班牙文艺复兴风格的经典建筑。大教堂标志着西班牙天主教对前摩尓人王国的全面征服。</p> <p class="ql-block">主祭坛(Capilla Mayor):高耸的白色科林斯柱环绕,顶部为大型半圆穹顶,充满光线感。</p> <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16–17 世纪的彩窗描绘圣经故事,光线透入时色彩柔美。</p> <p class="ql-block">皇家小堂(Capilla Real)位于大教堂旁,埋葬着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与费尔南多二世。</p><p class="ql-block">双王被葬于格拉纳达成全了伊萨贝拉一世的遗愿。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死前嘱咐要把自己葬在最后一次为上帝而战并获得胜利的地方。收复格拉纳达是她敬献给上帝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走向圣胡安·德迪奥斯圣殿(Basílica de San Juan de Dios)</p> <p class="ql-block">圣胡安·德迪奥斯(João Cidade Duarte)葡萄牙人,当过兵,做过生意,以后感召于宗教,投身慈善事业。在格拉纳达创办医院亲自为社会底层的贫困百姓治病。1550年去世,1690年被封为圣人(Saints)。</p> <p class="ql-block">圣胡安·德迪奥斯圣殿(Basílica de San Juan de Dios)1759年峻工,是格拉纳达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这里有巴洛克风格的巅峰之作,内部金碧辉煌。戴上三维眼镜,教堂的内壁,穹顶被放大,观察者似乎进了天堂,悬在空中周身世界金光闪闪,浮动着神父,善人,普通百姓。</p> <p class="ql-block">别了,格拉纳达。坐上离去的火车前往龙达。列车在中世纪纳斯里德王城南方的平原急驶。昨夜下了一场雪。内华达山脉披上了神圣的银装。银色的山峦下是层层叠叠的格拉纳达山城和那曾经令人心碎的阿尔罕布拉宫。</p> <p class="ql-block">结尾还是留给欧文. 华盛顿:“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族群,像曾经统治西班牙的摩尔人一样湮灭得如此彻底。他们现在身在何方?去巴巴里海滩和附近的沙漠地区看看,那个盛极一时的帝国的残余臣民在遭到驱逐后,已经分散融入非洲的巴巴里人中间,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族群。尽管在长达八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们曾作为独立的族群存在过,但如今却连一个专有的名字都没留下。他们占据了几个世纪的家园拒绝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侵略者和掠夺者。只有少数几块纪念碑,还能证明他们曾经的权威,就像那些孤立于内陆的岩石,是洪水肆虐的痕迹。阿兰布拉宫就是这样一座傲然独立于基督教领地的丰碑,一座独立于西方哥特式大厦的东方宫殿;它还是一份精美的纪念品,纪念那个英勇、聪慧又优雅的族群摩尔人曾经征服和统治过这块土地,建立了繁荣昌盛的帝国,然后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阿兰布拉宫的故事》第六章</p> <p class="ql-block">注:这是我两牙,摩洛哥行系列的第十篇。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bqqc6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9. 龙达,安达卢西亚的田园山城</a> ;下一篇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jun3so"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科尔多瓦,西班牙文明史的活标本</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