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3日,晴,温度24~33度,骑行D100天。山西晋城市~河南洛阳市,骑行122公里,总里程9526公里。清晨六点,阳光初露,我踏上南下的征程。几公里后,一家早餐店映入眼帘,热腾腾的烟火气唤醒了沉睡的味蕾。我不仅享受了一顿美味早餐,还顺手带上三炸糕和两个炸饺子,为接下来的骑行储备能量。出城不久,便迎来挑战——翻越巍峨的太行山。烈日炙烤下,汗水如雨,骑行在蜿蜒的山道上,最高海拔达1005米,累计爬升967米,下降1475米,上坡时几乎耗尽体力,下坡时却畅快淋漓,仿佛风驰电掣般穿越山林。</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半,我抵达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正当下坡转弯之际,我匆忙抓拍了一张照片,记录下这意义非凡的瞬间。道路两旁车流如织,我只能在疾驰中留下这短暂的定格,标志着我正式踏入中原大地。</p> <p class="ql-block">随后的13公里下坡,弯道险峻,有的甚至达到360度的回旋,令人不敢轻易加速。我紧握车把,小心翼翼地穿越每一个弯道,直到20分钟后抵达济源市的缓坡段。这里空气略显浑浊,远处一座大型发电厂笼罩在雾气之中,视线受阻,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正午十二点,骄阳似火,炙热难耐。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在路边的便利店中就着冰凉的啤酒,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稍作休整。一个小时的短暂休憩,让我重拾体力,继续向南骑行。</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我终于抵达洛阳市中心区域,找了一家安静的小宾馆安顿下来。这一天的骑行已圆满完成,而明天,我将彻底放松,深入这座千年古都,探寻它的历史与风韵。</p> <p class="ql-block">傍晚六点,我如约来到洛阳地标——应天门。这座巍峨的城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宫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后历经更名,最终定名为“应天门”。2016年,洛阳市启动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重现昔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气势恢宏的“门”字形建筑群,由门楼、垛楼、东西阙楼及廊庑组成,全长137米,两侧阙楼高达36.4米,复原后的整体建筑高达50.3米,相当于十五层楼高。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隋唐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颁布诏令、大宴群臣、接见四夷使节,举行国事盛典,历史的回响仿佛仍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应天门在光影中熠熠生辉。我站在门前,仰望这座穿越千年的建筑,仿佛与历史对话。夜色中的应天门,不仅是一座城门,更是一段辉煌岁月的见证,它静静伫立,诉说着洛阳的过去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明堂遗址,作为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静静沉睡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是帝王举行大典、祭天祭祖的神圣之地,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明堂演艺厅,则以现代方式重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通过精彩的演出,我仿佛穿越回盛唐,亲历那一场场庄重的仪式与盛大的庆典。</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应天门,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我站在广场中央,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温度。洛阳,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每一位旅人讲述着属于它的故事。而我,也将这段旅程,深深镌刻在记忆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