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研学(武汉)探寻表达的方式和意义

生如夏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7日到30日,做为领队,带学生到武汉大学参加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位高中生都是第一次来武汉,高温让他们感受夏季所表达的过火的热情。本次创新作文大赛历经九个月的初赛、省级选拔赛,7月28日是全国2766名中学生决赛的时间。“写下即永恒”,文字是抵达人内心的最佳方式,我们也常常通过阅读等形式来感知别人与世界的各种信息,读是接收、思考,感悟、内化,创新,但要读,首先得有人愿意写,能写,会写,愿意通过文字与我们表达沟通,将刹那间或长久思考变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写——文字是人类共识的最好表达方式,人们用不同形态的文字表达具象、抽象的万千世界在眼里、心里的模样。场外熙熙攘攘都是等待的人们,场内是奋笔疾书的莘莘学子。本次大赛的题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 “一线”是一个常见词语。从字面意思看,“一线”是指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如“一线天”“一线连接南北”。它又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或者是具体的位置或领域,如“一线部队”“一线工人”“教学一线”等。</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其实,“一线”还有更为丰富的意蕴,如经常被用来表示程度很微弱或很少,如“命悬一线”“一线生机”“一线光明”“一线希望”;或者是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如“国家一线之脉”“一线之绪”“一线所引”等。</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当看到“一线”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请进行深入思考,以“一线”为题眼,撰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在1200-1500字之间。</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线”引出的当是执笔者万千思绪,这三千少年当以笔绘“线”,勾勒心中不同思考的“象”,在方框里调遣词句尽所能显心中的“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待比赛结果的时间里,师生一起登临黄鹤楼,游览长江大桥,骑行东湖,这些景观是在以有形可观的方式无声地表达历史、自然存在的意义与事物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问我“老师,‘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在哪里?”,我语塞,因为一则我一直是属于需要学习成长的人,二则我也不习惯记忆不属于必备知识且可以查阅到的内容,于是当即上网查阅鹦鹉洲的信息,才知道因东汉祢衡的《鹦鹉赋》而闻名的鹦鹉洲已随江流变化而沉陷,今天的鹦鹉洲是18世纪淤积而出的新沙洲。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需求通过“鹦鹉洲”名的传递而得以与人类共存于世,沙洲可以经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人类基于对文明、生命目的与存在等的表达意义和价值却超越千年时空而“永恒”不变。人在,表达就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子们参加写作比赛以延续文字表达方式的魅力,毕竟表达让孤独的个体能被理解,也能汇入人类群体中,共同创造永恒的精神长河,也可以说能真正满足人类被理解与表现、突破的天性需求。绘画、舞蹈、音乐、数学······都是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今天的人们更是找到了诸多能满足渴盼表达的方式:短视频、表情包、语音信息、图片剪辑、V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我们却又在表达的信息海洋里沉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喜欢阅读,喜欢文字表达出来的多维世界,也乐意感受人类不同表达方式传递出的有关这世界的万千内容,但也常常困惑,困惑于表达中源于表达者与接收者认知与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和方式选择等带来的困境,这样的困境我们都在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赛到回校继续参与海子计划已一段时间,网上的武大图书馆事件仍沸沸扬扬,其中是非仍有待查证。但这让我想到校园及公众场合两性相处及与表达相关的一些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前曾在父亲的刑侦教材、官方报刊报道中了解到有男教师因被女生诬陷侵犯而坐冤狱多年的三个案例,大学期间、工作期间又看到与听闻有男生被当爹,新闻中男生被诬陷地铁偷拍······这表明两性相处时虽然需要防范通常是女性,但男性也需防范(两性是平等,需要相互的尊重与信任,但人性的复杂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有警惕与防范,能信任的人始终是有的,但需要对人性的洞察与判断能力);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过程中,又了解到一些有关异性相处时让人颇感无脑的说法(如说坐男生坐过的板凳会怀孕),但真正需要女生掌握的两性交往安全常识却没有让女孩把握,这也很容易让个别女生有时有过激反映——因此男女都需要把握好与异性相处的度。基于此,在日常工作中,会给师生谈及一些两性相处时的注意事项,也鼓励同学在把握言行尺度的基础上大胆地向老师们请教问题(有时同学内心是受了什么认知影响而不敢问问题的真实情况,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即使两性相处时被诬陷的概率少,但依然存在(实际情况是拿两性的事诬陷是最能伤人又比较能避开被追责可能性的卑劣手段之一),而且一旦发生了,被诬陷的人所受的伤害会是其与家人一生的阴影,有时是灭顶之灾,因此我会尽所能做提醒,只是有时我的真诚沟通会被误会,因为这方面的情况人们很少会顾及与探讨(听过几百场的讲座,只有去年听到一位专家在提醒老师们与异性学生相处时要注重方法与尺度以避免被伤害)。特别是在对方的阅历与认知与我有差异的时候,这误会是必然的,于是有时我也在被误会的阴影中不断思考此类与不同类的表达不畅中该有怎样的表达方式才可以减少这误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表达是思想的呼吸,是灵魂的具象化,它既是脆弱的,因为它很容易被误解、压制,但它又是最坚韧的力量,我们如何表达,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与世界;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表达,则丈量着我们灵魂的高度。我们在表达中感受生命,突破与超越生命的可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武汉是来参赛,同学来通过文字表达他们的思考,但也是研学,武汉经历的一切都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三等奖背后会是他们对表达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思考,但这又何尝不是我在表达方面的探寻与思考:表达什么,怎么表达,表达的意义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汉的街头,无人驾驶的“萝卜快跑”和其他科技产品在告诉人们:时代在飞速发展,而在这样的智能时代,人们表达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便捷,也让人们浸泡在信息海洋里。在这样的时代里,我想:始终秉持真诚、理性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对生命和世界最大的尊重与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