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从蒙古统治者在元朝把西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之后,活佛的等级称号也发生了变化。在藏传佛教自身传承中,对高僧最高的称号是法王。元朝为了拉拢西藏高僧,另外会再加封一些官方的称号,一般是加封为国师,后来给八思巴加封的是帝师,并且在萨迦派传承了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中原王朝对西藏的统治力不强,基本上沿用的是元朝的旧制,官方给西藏高僧的封号,一般也就是大国师、国师、西天佛子等等这样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到清王朝,由于几次对西北和尼泊尔用兵,形成了对西藏的绝对统治力。清朝对西藏活佛最高级别的称号是呼图克图。清朝的《理藩院则例》中,将藏传佛教喇嘛的职衔分为<b style="color:rgb(237, 35, 8);">呼图克图、诺门罕、班智达、堪布和绰尔济5个等级</b>。</p> <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在理藩院中有注册的呼图克图级别的活佛就有200多人,诺门罕人数就更多了。一般呼图克图、诺门罕这两个级别的活佛称号都是以中央王朝的封号为准。清朝对呼图克图的等级也是有所规定的,定位最高的是加布哲古德,就是摄政活佛的意思,也就是指有资格担任西藏地方摄政的“四大林”活佛,后期又出现了一个达扎活佛。以上这些可以称之为超级活佛。摄政之下就是大呼图克图了。清朝有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说,其中一支出任过摄政。卫藏地区总共有18位大呼图克图,昌都有4位,其中一支也出任过摄政。扎什伦布寺有两位。这些呼图克图总计有20位以上,他们的转世是必须要经过金瓶掣签,并且由中央政府任命的。</p> <p class="ql-block">再往下就是措钦级活佛。措钦在藏语里就是大殿的意思。措钦级活佛就是指那些在寺院大殿举行法会时可以列席的活佛,他们的地位也是不低的。比较特别的是赤巴折古,这是历代甘丹寺的赤巴中被追认的转世活佛。因为甘丹寺实际上是格鲁派的祖寺,所以它的寺主实际上是黄教的教主。再往下就是扎仓级的活佛了,是指曾经担任过堪布职位,可以主持扎仓活动的活佛,所以也叫堪布折古或者格贵卡。</p> <p class="ql-block">在有些西藏的地方史料中,也会记录有各寺院中的康村级活佛,这些级别就稍低了。这里没有达赖和班禅,那是因为他们二位是超越以上所有活佛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朝,出现了所谓黄教四大活佛之说,除了达赖和班禅之外,就是内外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雍正五年十一月,雍正皇帝正式下发谕旨,确定了四大活佛的地位。谕旨中指出:“哲布尊丹巴活佛乃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相等之大喇嘛也”,而章嘉活佛则是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之上(指地位更高)。从此时开始,四大活佛系统的格局算是正式确定了下来。虽然看似四佛并尊,可实际上,在对清朝统治秩序而言,是一高三低。章嘉系统以国师的尊荣,驻京陪侍密近天光的地位,成为了清朝皇帝最为倚重的活佛系统。</p> <p class="ql-block">远在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敕封了二世章嘉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此后这一系在各代中基本上都受封此称号。有清一代,只有章嘉这一系有此殊荣,因此他的地位也更为尊贵。</p> <p class="ql-block">在宗教上,达赖系统本是领袖,这就是所谓的“统领天下释教”。但因为他巨大的政教影响力,被清廷刻意压制其影响力,不但西藏之外的教权被分割,即使在西藏内部也有班禅系统与之分庭抗礼。班禅系统在宗教上并不低于达赖,但毕竟影响力比达赖系统要小得多。他在西藏的政治势力大都是靠中央政府的扶持,一旦中央政府控制力弱化,便会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在清末就是这样。哲布尊丹巴系统本来只是在外蒙古根深蒂固,后来地位得到了清朝的认可,并在清朝的扶持下成为了与达赖、班禅相等的活佛系统。他的尊享地位既有清廷拉拢喀尔喀蒙古的因素在内,也有赖于外蒙古的信众。</p> <p class="ql-block">清廷稳定而强大时,他们自然安边宣教,尊奉大皇帝。但是当清廷衰落时,他也难免被历史裹挟,走上自立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章嘉系统最为特殊。在宗教上,他的地位并不高,影响力也仅限于青海湟北一带。虽然成为国师,掌管青海、内蒙古的教权,但他的地位完全是来自于清廷,也就是中央政府。所以当中央政府由清廷切换为中华民国时,章嘉系统可以毫无障碍地迅速完成华丽转身,从清朝的大国师成为了民国政府的大国师,继续为安定蒙古、怀柔西藏而出力奔走。所以在朝廷的版图里,章嘉是作为皇帝在藏传佛教方面的主心骨,或者说是智库;哲布尊丹巴、达赖、班禅各领一方,实现一定的制衡。但是在清朝灭亡之后,十三世达赖成功地借助各方的矛盾,实现了自身势力的快速提升,造成了达赖一系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他三支。</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十三世达赖的作用跟五世达赖类似,这也是他们两个的灵塔在布达拉宫中最为耀眼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后,果断采取了“兴黄教、明法度、立章程”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发挥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作用,安抚和施政于蒙古和藏族地区。继元代的驻京帝师制度和明代的驻京法王制度之后,清代设立了驻京呼图克图制度,对在蒙藏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活佛封以呼图克图的尊号,令其驻锡在北京,听命于皇帝。</p> <p class="ql-block">呼图克图是蒙古语,是在蒙古各部接受藏传佛教之后所衍生出来的尊号。蒙语“呼图克”是从“呼图”来的,本义为“有福者”的意思。“图”就是“有”的意思。呼图克图就是指“有寿者”、“有福之人”。文献中始见“呼图克图”一词是在1345年八思巴用蒙文撰写的居庸关过街塔碑文中出现的,后来演变成了“圣者”和“获得佛果者”之意。乾隆朝的《大清会典》中规定:“凡喇嘛道行至高者曰呼图克图。”这可以理解为达到佛教修行的高层次,获得一定果位的人,诸如阿罗汉果位、菩萨果位、佛果位等等。呼图克图用作封号,还是在俺答汗时代,也就是1578年与赠予索南嘉措“达赖喇嘛”称号是同一时期。当时是赠予东科尔呼毕勒罕喇嘛以“满珠锡哩呼图克图”的称号,赠予索南扎巴呼毕勒罕喇嘛以“迈达里呼图克图”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满珠锡哩”是文殊菩萨的意思,“迈达里”是弥勒菩萨之意。这两位分别是卫地的高僧。在清朝之前,呼图克图的称号是由达赖和班禅来颁给的,但仅是作为佛法上的至高荣誉,类似于学位。而清朝之后,中央政府以此封号授予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的上层大喇嘛。凡属这一级的活佛均在理藩院册籍,每代转世必须经过中央政府予以承认和加封。而到了乾隆以后,他们转世就必须要经过清廷主持的金瓶掣签决定。他们都是仅次于达赖、班禅的大封建领主。整个清代赐封了大量的呼图克图,其中以康乾时期最多。按照管理体制,清朝由理藩院来统管天下呼图克图的名籍,并将各呼图克图分为西藏活佛、驻京活佛、西番活佛、游牧(蒙古)活佛4大块实行管理。载于理藩院册籍的呼图克图,乾隆年间共有148位,道光以后增至160位。驻京呼图克图制度开始于清康熙年间。历代驻京呼图克图被称为“内呼图克图”,总体上地位较高。有清一代,共有13位转世活佛系统的呼图克图被册封为驻京呼图克图。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驻京八大呼图克图。所谓驻京八大呼图克图,顾名思义应该是驻京呼图克图中地位最高、影响较大的8位。不过各个典籍中的说法各有不同。按照清政府钦定《理藩院则例》的有关规定,这8位分别是:章嘉呼图克图、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敏珠尔呼图克图(统一写法)、济隆呼图克图、那木喀呼图克图、阿嘉呼图克图、喇果呼图克图)、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这8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