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二篇,回忆有了,吃也有了,民国情怀也有了,接下来就是玩了。</p> 意式风情区 天津意式风情区,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意风区旅游休闲街区,从酒店到那里1公里都不到,走过去吧。 走过解放桥, 这里有三轮车, 沿着海河走一会儿, 进了意式风情区,第一家就是尔宝瑞蜡像馆。 尔宝瑞蜡像馆是中国首家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蜡像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两层展厅, 该蜡像馆由天津本地雕塑家尔宝瑞创立,他曾任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创作了300余尊蜡像作品,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授予大师称号。 馆内展示包括 雷锋 、 李四光 、 屠呦呦 、 奥巴马等历史人物及公众人物蜡像,部分人物造型与真实形象存在差异。 他成功独创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工艺技术,使蜡像在表现皮肤质感、生命感上达到了空前的效果。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尔宝瑞受邀为全国各地重要的博物馆、纪念馆创作伟人、名人蜡像二百多尊。 尔宝瑞蜡像艺术馆展示的蜡像人物涉及“政治伟人”、“军政英模”、“科技精英”、“演艺明星”、“体育优胜者”、“文化艺术名人”、“企业家”等 还有外国政要, 演艺明星,等等。 蜡像馆里的蜡像确实不少,这里只是其中一点点。 不远处便是“钟书阁”,红色的砖墙,充满几何数学美感的建构,矗立在意风街一隅,远离喧嚣与繁华,与周围的欧式建筑群融为一体。 红砖外墙设计源自意大利古典建筑风格,采用古朴的垒砌工艺,呼应天津港口城市的文化特质。 建筑立面通过“切割”手法打破传统砖墙的厚重感,形成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既保留历史底蕴又体现现代设计创新。 走进书店,三层通高的玻璃立面,映出幽蓝的前厅,加上魔幻的灯光,仿佛一处时空隧道的入口,吸引读者前往书的世界。 盘旋而上的楼梯,寓意着知识的取得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不断取进,才能有收获, 书店二楼,是400平方米的图书空间,红砖和黑色金属书架营造出轻松漫游氛围。 时光童书馆区域将天津丰富多彩的曲艺文化融入其中,窗帘形的书架搭配粗线条漫画风格,打造出舞台的造型,让孩子们在现代气息中体验浓郁的传统文化。 天花板的镜子,更加开阔了书架的空间,好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钟书阁是一家连锁书店,以“连锁不复制,一店一文化风格”为理念,为读者打造了一个设计之美、人文之美的阅读空间。 到此为止,意式风情区才刚刚开始,蜡像馆和钟书阁都是在风情区里,但又不是风情区的风景。 津意式风情区内137栋风貌建筑全部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包括住领事馆、兵营、学校、医院、教堂、球场、菜市场、消防队、花园、广场等西洋古典建筑。街区风貌独特,是目前意大利本土之外、亚洲唯一保存良好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落。 这个狗不理不是总店,但也租用意式建筑。 这里的意式建筑区域内,人行道上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 煎饺, 烤肠, 饮料· 比比皆是, 还有许多西式餐馆, 租用的是意式建筑,好像置身域外, 还有星巴克, 和意式餐厅, 意式餐厅前的喷水池,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与自由道交汇处,形成于1908~1916年,为原意大利租界建筑群。 和平女神雕塑位于马可·波罗广场中心,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由意大利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设计,建成后由意大利途经上海运至天津。 雕塑包括喷泉水池、基座、科林斯式罗马柱、和平女神像,高13.6米,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其中基座上部装饰了4个人物雕像,下设有喷水口,可向四面喷水。柱顶为展翅飞翔的和平女神铜像,手拿一橄榄枝,象征着“友谊和平”这一永恒的主题。 广场边上有雪糕店, 卖的天意女神雪糕,包装很华丽,只是雪糕做工太差,都是气泡。 海河游船 游船预约已经满了,还好,过解放桥,海河对面就有一个游船码头,去看看, 过了解放桥,就到了码头, 专属的游船码头,可惜,近几个小时的船票都没有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河对面还有一个码头,7点55分有一趟船,应该还有票。现在已经是7点20分了,赶紧往回走。 过了解放桥, 河对面是天津站, 路过津湾广场, 前面就是码头, 津湾码头,还有票,80元一人。 7点45分到这里,前面的游客都已经上船了, 我们也赶紧上船,这里是船的后甲板, 游船设施很好,宽敞的船舱,舒适的座位,头顶的大玻璃,更加开阔了视野。 开船了,调了个头,前面有只大黄鸭。 对面是我们上船的码头, 那边又是我们上不了船的码头,天津站码头。 津湾广场很漂亮, 穿过了解放桥, 又穿过了北安桥,北安桥因酷似法国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而闻名。 意风区码头,码头上也没有游船,其实意式风情区在码头对岸, 前面的桥是进步桥,进步桥是天津市海河干流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西起南开区通南路,东接河北区进步道,2007年10月建成通车,河床下,轨道2号线通过。 岸上的建筑很漂亮, 袁宅就在这里, 这座桥是金汤桥,天津金汤桥是中国天津市境内连接南开区与河北区的跨海河步行桥,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唯一的钢制式平转式开启桥,也是解放天津战役的会师纪念地,我们从袁宅到古文化街就是走的这座桥, 对面就是古文化街码头, 金钢桥始建于1903年,1924年又建新桥,经法国设计师设计建造了双叶立转式电力开启的金钢桥。 过了金刚桥,就看得见前面的摩天轮,又称“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是世界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是天津地标之一。 转眼,我们从天津之眼桥底下穿过,游船调了个头,往回开了。 不时有游船与我们对开而过, 转眼又回到了袁宅这条街,这条街上有几家银行和奥匈帝国领事馆。 透过头顶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高楼大厦, 回到了解放桥, 在津湾码头下了船,船游海河结束了。 沿着津湾广场步行回酒店, 津湾广场最大的亮点是它的人文底蕴。天津近代建筑风格的多元构成,突出地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汇的时代特征,映现了天津近代城市的功能、文化和风尚,以及它的文化价值。 津湾广场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基本元素,在美若油画般的景象中,世界各国的建筑流派交相辉映, 诸如巴洛可的华美,古典主义的自然,浪漫主义的飘逸,折衷主义的诗意,使得广场四周的建筑形式缤纷多姿, 百年酿就的文化底蕴仿佛映射其上,使人感受到历史细胞里文化的芳香,触摸到天津生生不息、飞花流彩的文脉和气脉。 这是天津人的审美慧眼与人文卓识达到相当高度的标志。 津湾广场还有一段小吃街, 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可街惜不太长。 转眼就到了解放桥,到了酒店。 天津古文化街 从袁宅出来,到古文化街去,很近,走过去就可以了。 路过光大银行, 上海银行, 奥匈帝国领事馆建立于1908年,1917年中国对奥匈帝国宣战后收回该建筑,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德奥式两层楼房,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坐落于河北区建国道西端,金汤桥的桥头,是天津市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在桥东南侧修建了“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碑), 金汤桥,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四个主力纵队在解放天津战役中的胜利会师。 金汤桥的建造寓意着“固若金汤”的坚固与宏伟。这座桥是开启式的跨两孔平转铁桥,拥有76.4米的长度和10.5米的宽度,成为天津市早期大型铁桥的珍贵见证。 走过了金汤桥,便是天津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1326年建成天后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古文化街经过两次重修改造。1986年元旦,天津古文化街建成开业。2006年底,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全面建成。 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1326年建成天后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古文化街经过两次重修改造。1986年元旦,天津古文化街建成开业。2006年底,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全面建成。 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海门慈筏”,海门指海河口,也是天津别称,意思妈祖是天津的保护神。 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殿。 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 是研究宋元时期妈祖庙建筑特征的活化石,是现存唯一实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帝殿, 启圣祠作为配殿,面阔三间,专门供奉天后娘娘的父母。 三津意即指南北运河在三岔口汇成海河,以此代表天津卫,福主即能为地方带来吉祥、幸福、财富安康的主宰者,意即妈祖是天津卫的保护神。 天津古文化街是一处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集聚了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天津麻花等近百家店堂, 是天津老字号民间手工艺品店的集中地; 荟萃了杨柳青年画、王星记扇子、泥人张彩塑、津门蔡氏贡掸、皮糖张、果仁张等众多非遗品牌。 毛猴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辛夷(玉兰花骨朵)和蝉蜕(知了壳)纯手工制作而成,常用于展现天津民俗生活场景。 这里也有张小泉剪刀? 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还有各式各样的天津小吃, 稻香村是北京的, 小吊梨汤, 天津斋德祥主营糕点、预包装食品、农副产品销售, 古文化街上有好几处听相声的,可惜没有时间,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耳朵眼炸糕是中国天津市的一种传统特色名点,也是天津三绝食品之一,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种还不少, 我们就吃传统豆沙的,味道真好,与北京京天红炸糕有一拼。 西北口也有一座牌楼, 官银号是清政府官方设立的金融机构,1902年由周学熙督办成立,1904年官银号通过盐务收入扩充资本并发行纸钞 。1913年北洋政府将其改组为直隶省银行,成为筹集军费的重要机构。 五大道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是指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形区域,拥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花园式洋房2000多幢,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300多处,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纵横23条道路,道路长度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坐网约车去的,驾驶员问,五大道很大,你们到五大道中心,大龙邮局那儿吧。 这里的大龙邮局是分局,而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原大清邮政津局,如今已变身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天津邮政博物馆。 这里是游客们常来的地方。提供多种天津特色明信片供选购,并设有自助盖纪念章服务。 许多游客都会在此驻足,留下深刻的纪念章,带走了几张象征天津的明信片。 每每提及“大龙”,人们总会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那套意义非凡的邮票——大龙邮票。的确,这套邮票正是在天津诞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大龙邮票虽历史悠久,却在其发行后的长达110年里,一直未被正式命名为“大龙邮票”,直至1988年才经专家提议而得以命名。如此看来,大龙邮票堪称命名时间最长的邮票之一。 大龙邮局与民园广场面对面,“大力神杯”雕塑在民园广场正门口, 民园广场前身为1920年由英租界工部局建造的民园体育场, 2012年启动保护性改造工程,2014年重新开放为开放式广场,保留原400米塑胶跑道和8000平方米绿地,地下开发商业空间。 2024年完成环境整治,恢复历史建筑风貌,现为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核心集散地。 融合英式古典主义与欧陆风情,椭圆形布局被誉为“天津小罗马”。 五大道是一个区域,如果非要说是哪五条大道,那么就是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和成都道,五条较长的街道, “五大道”仅仅是天津租界的一部分,从1861年至1945年,长达85年间,天津共有九国租界。 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些租界是享有“治外法权”的“国中之国”。一方面,租界可以提供外国保护,免受动乱袭扰;另一方面,租界居住环境较为安逸;因此,大批中外历史人物曾经在天津租界居住。 顾维钧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67号,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式砖混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 该建筑原为英商于1921年建造,顾维钧1927年购置其位于英租界的房产, 天津五大道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洋楼建筑群,以230余幢欧式建筑和50余座名人旧居闻名, 涵盖英、法、意等多国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五大道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强调居住环境舒适,整体规划布局合理,路网布置和道路尺度、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教堂、花园、体育场等)体现了先进的设计理念,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包括西洋古典传统、中世纪传统、巴洛克折中主义、各种新型装饰风格、现代建筑等多种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多样。 堪称20世纪初期欧洲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剧烈变革的历史见证。 我们最后回到了湖南道, 在湖南道坐网约车回到了酒店。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离酒店稍微远一点,我们打网约车前去。 好远就看到了天津的摩天轮, “天津之眼”摩天轮的设计受到伦敦眼的启发,将摩天轮架在海河河口之上,并与永乐桥结合建造。 时间还早,上桥看看, “天津之眼”摩天轮将桥梁、摩天轮和商业设施建造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建筑造型,被评为“天津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天津之眼”的建成,带动了海河流域甚至是天津市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入口处有许多商贩, 进入要排队, 同时有二个入舱口,摩天轮转动很慢,为了安全,还有的舱就不上客了, 一个舱坐满6个人,舱比较舒适,天花板是一个显示器, 舱的玻璃都是赛璐璐的,所以,能见度比较差,起码拍不了清晰的照片,只能马马虎虎看到些糊里糊涂的景观。 景观舱在慢慢的升高, 桥的旁边是一个比较大的商业区,很热闹, 摩天轮的结构很特别,外圈是红色的灯光, 继续上升, 到达了摩天轮的最高点, 前面是一个空舱, 窗外的景色是糊里糊涂的, 晚上看的不远, 转回来了, 下了观景舱, 出口处在桥的另一头, “天津六百年”是天津之眼摩天轮景区打造的沉浸式微缩景观文旅项目,通过动态模型、光影艺术等展现天津600余年历史文化的特色展厅。 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 再走过一段长廊, 还要从桥上回到桥的另一头。 打了个车,回酒店了。 天津,还有许许多多的景点没有走到,相信,不断发展的天津,以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