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游(3)—浪漫巴黎

有鱼

<p class="ql-block">已是行程最后阶段了,大巴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行驶,朝着巴黎行驶。不过今天还到不了巴黎。</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Colmar)</p><p class="ql-block">科尔马是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也是上莱茵省首府。科尔马是最浪漫的地区之一,因其境内运河和花船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还未到巴黎,已能感受到浪漫的气息,酪赫河从科尔马静静淌过,清清的河水荡涤了尘埃,眼前的美景慰籍了浮躁的心。</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处处鲜花,平底船轻轻从河面滑过,真是一派“法国小威尼斯”风光。</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仍然保留着16世纪的建筑风格—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顶,每栋皆具个人品味的独特设计。这些木屋,使小城充满着浓郁的阿尔萨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座美如童话般的小镇,它竟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真实历史发生地。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科尔马被德军占领,并禁止法语课教授。法语教师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失声痛哭,上完他的最后一课。</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记录了德军占领的这段历史,同时这里也留下了很多德国的印记,使这里成为兼具法德特色的“混血儿”。比如这里用法德两种语言,这里的建筑是16世纪德式的木筋屋,加上鲜花、艺术品点缀的法式浪漫,构成了如此特殊的童话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个铁艺雕花真是有趣。</p> <p class="ql-block">游客真多,喝啤酒,喝咖啡,餐桌上简简单单的,还可以吃吃喝喝好半天。</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圣马丁教堂在阿尔萨斯地区极负盛名,始建于1235年,最初为罗曼式巴西利卡风格,后来重建为哥特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边走来的这对夫妻,年纪应该不轻了,穿得很随意,但很漂亮得体。</p> <p class="ql-block">教堂墙上的排水口,就如我们按的是龙头,他们的好像是狼头。</p> <p class="ql-block">巴尔托尔迪于1834年8月2日生于科尔马,是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据说雕像的原型为作者的妻子和母亲。他的故居现在是博物馆,陈列着巴尔托尔迪和自由女神像的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这是在进入科尔马路口的雕像,应该与法国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是同款。</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大区的北部和下莱茵省的东部,东侧隔莱茵河与德国黑森林相望,仅隔25公里。</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历史悠久,罗马帝国曾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哨所。</p> <p class="ql-block">都说斯特拉斯堡是最不像法兰西的法国城市。因为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使这里人说话带着明显的德国味而被法国人嫌弃。</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要塞城墙前行。</p> <p class="ql-block">拥有4座古塔的中世纪盖顶桥,像斯特拉斯堡的护卫,守护着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17世纪的沃邦拦河坝,也是沃邦要塞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被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被称为“小法兰西”。不过这一方面是赞美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的大量精美建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曾流行性病,被贬为法国病。这里很多建筑被一战和二战的战火摧毁,19世纪后得到重建。</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重建的建筑,以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与交错的小运河相得益彰,有如童话般美丽,它历史的灵魂都在那些重建的仿古建筑中得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真可谓斯特拉斯堡的灵魂。它高高插入云间的塔尖,成为斯特拉斯堡鲜明的坐标。</p><p class="ql-block">当你第一眼看见它时,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像被牢牢抓住了魂魄:用孚日山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的高大建筑,像一座奇异的大山,立在你眼前。。</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始建于1176年,与巴黎圣母院同期开工,但260多年后才全部竣工。教堂正面顶上,一边是一座高142米的尖塔,另一边却只有一座平台,原来应该是一座对称的尖塔,由于当时的财力有限而未建成,如今成了它的特色,大教堂也因此更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当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风格是被贬低的,而且它与哥特人也毫无关系。16世纪的艺术思潮是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的,人们对于这种另类的艺术样式很不顺眼,便断然斥之为半开化的野蛮民族风气,但没想到后来却引领了建筑时尚。</p> <p class="ql-block">这些彩绘玻璃窗都是12至15世纪建造的,它们奇迹般地躲过了二战的炮火,被完整的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微弱的光线中,玫瑰窗上流淌着彩虹般的柔光,熠熠生辉,美得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为了营造高耸入云如天堂般的氛围,哥特式教堂的顶部有着层出不穷的象植物一般形成分枝状的拱顶,构成十分独特的高耸空间。</p><p class="ql-block">在照片的左上角高高悬挂着一架小巧的席伯尔曼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它真是非常别致的管风琴,小巧而华美的外观,与其它教堂所见的庞大管风琴截然不同;它摆放的位置也颇具匠心,既考虑了空间利用率,又确保了音响效果的完美呈现。</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一个11米高的天文钟,建于1838年。每隔15分钟有儿童、青年、壮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机械人出现,但每一整点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至今准确无误。到中午12点30分有众多人物轮流出场,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只可惜今天没有敲钟。</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使之柱,大约1230年它就立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前墙极具特色,大教堂的正门以耶稣“最后的审判”为题的浮雕,层层叠叠的高高矗立眼前,让人目不暇接。包括上方的玫瑰窗,精雕细刻,精美无比。</p> <p class="ql-block">精雕细刻,层层排列,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所以雨果要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这座教堂。其巨大与纤细,比如用142米高的砂岩尖塔刺破苍穹,但尖塔却被整座墙面所有精细的雕刻层层包围,完美演绎了力量与美学的共存。‌‌</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 终于到达巴黎,已将近中午。不到半天的时间,我们要游览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道和凯旋门。时间紧任务重,游人又拥挤,心里真是又紧张又期待。</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门口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旅行社为我们聘请了官方导游,官导一到就把我们一队人马直接领进门,看来这是请官导的福利。</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真是名副其实的凡尔赛!金光灿灿的大门,是用黄金和黑铁铸成的,使人们还未走进宫殿就已充分感受了凡尔赛的精致与奢华。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大门上太阳神图案、正义之手和王杖—也就是法国国花香根鸢尾花作为装饰物,彰显了王权的强大和独特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座希腊女神雕像手中握的是商神权杖,在古希腊神话中为两条蟒蛇缠绕并带有翅膀的双蛇杖。该权杖主要是商人们的守护神杖,放在这里恐怕是视作凡尔赛宫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走进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是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时期法国国王的居所。又经过不断改造润色,建有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成为欧洲王室官邸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走进凡尔赛宫第一幅巨大的天顶画—《赫拉克勒斯升天图》。它描绘了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在完成十二项伟业后,被众神迎接升天成为神的情景,象征了力量、勇气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升天图》局部。</p><p class="ql-block">可以清楚的看到,众多神话人物姿态各异,在云朵的衬托下,仿佛漂浮于空中,营造出宏大而奇幻的神话氛围。如此丰富的色彩,加上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装饰风格,显得极为华丽壮观,充分展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全身雕像。</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身着古罗马风格的战甲,战甲上的褶皱和装饰细节雕刻得十分精细,披着宽大的披风,一手扶着象征权力的权杖,另一只手放在头盔上,姿态自信从容,展现出其作为君主的统治权威和不凡气度。</p> <p class="ql-block">《迦南的婚礼》</p><p class="ql-block">素材取自《圣经》,讲述的是耶稣和圣母玛利亚在约旦河畔的迦南,遇到一户人家举办婚礼,在酒喝光时,耶稣变出许多酒食,供众人继续欢宴,是耶稣首次显现神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的全身像。</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身着华丽服饰:披着饰有百合花图案的紫色天鹅绒王袍,手持权杖,身旁还放置着王冠。他戴着长长的卷发, 脚上是他发明的红色高跟鞋(最高能达15厘米),使他不到156厘米的身高,一下子拔高了许多,成为时尚的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五全身像。</p><p class="ql-block">路易十五身着华丽服饰,蓝色外套上带有精致的金色花纹装饰,胸前佩戴着彰显身份的勋章 。他一只手伸向桌上的王冠,另一只手伸开显得从容自信。背景中的马匹暗示着路易十五在战场上的功绩,画面前摆放着几个雕塑,烘托出宫殿内部装饰的奢华与艺术品位。</p> <p class="ql-block">法国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全身像。</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路易十五的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王后身着奢华的洛可可风格礼服,礼服以金银色为主,装饰精美,尽显宫廷华贵。她身旁有一只小狗,姿态优雅, 画面背景中的半身雕像、盛放鲜花的花瓶,展现了 18 世纪法国宫廷的艺术风格与王室的尊贵气派。</p> <p class="ql-block">下方椭圆形壁画:中央是路易十四,他身着华丽服饰,披着蓝色披风,手持权杖,姿态威严。周围环绕着众多神话人物形象,进一步烘托路易十四的神圣与不凡。</p><p class="ql-block">上方壁画:坐在高处的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 ,她头戴头盔,手持象征胜利的物品等,周围簇拥女神和天使,整个场景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们》</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女画家勒布伦创作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她身着华丽红裙,身旁围绕着子女,展现了宫廷的奢华和家庭的温馨。没想到后来王后竟成为“断头玛丽”,更没想到三百多年后巴黎奥运会的舞台上,她还成了法国人调侃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新古典主义巅峰作品。画作展现了 1804 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场景。</p><p class="ql-block">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庇护七世前让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意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又没使教皇过于难堪。</p> <p class="ql-block">‌国王寝宫。</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卧室内摆放着镀金铜饰四柱床,床头雕刻太阳神阿波罗浮雕,床幔采用金线刺绣工艺。</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制定的宫廷的规矩,贵族们不但从早到晚都得待在宫殿里参加舞会、宴席和其他庆祝活动,甚至还要观赏国王的起居。</p> <p class="ql-block">王后寝宫。</p><p class="ql-block">玛丽·安托瓦内特私人套间呈现典型洛可可风格,墙面装饰中国漆画屏风,有东方温文尔雅的美。</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的瑰宝、超级奢华的镜厅。今天人太多,天气又阴沉,金碧辉煌的镜厅打了折扣。</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用一张效果更佳的网照,弥补一下不够完美的镜厅。</p> <p class="ql-block">镜厅长73米,宽10米,高13米,有3排挂烛台、32座多支烛台和8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经镜面反射可形成3000支烛台,映照得整个大厅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长廊的一边有17扇高大的拱形窗户,另一侧是17面落地镜,镜子由483块镜片镶嵌而成,将外面的蓝天、绿树都映照出来,别有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小天使托举的烛台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雕塑与烛台相互映衬,更加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当年这里天天灯火辉煌,国王和贵族、大臣们举办舞会、饮酒作乐。不过据说偌大的凡尔赛宫,却没有一个厕所,包括路易十四爱跳芭蕾不爱洗澡,都是十分奇葩。</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成为当时西欧最强的国家。但他无计量的战争使国家经济破产,他不得不加强对农民的重税以及对贵族的削权,都是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原因。</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不仅是法国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瑰宝。我们走在这座伟大的宫殿里,既感受到历史长河一次次起伏的波涛,又沉浸在伟大艺术的享受中。</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门口,矗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路易十四手持权杖、脚蹬战马,威风凛凛的“太阳王”,永远俯瞰着脚下的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p><p class="ql-block">为举行1889年世界博览会,用以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法国在战神广场建造了埃菲尔铁塔。它当年高达312米,现在为330米(加了天线),成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当年巴黎的文学、艺术、建筑界的人士反对修建巴黎铁塔,包括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小仲马、左拉等在内的300人在抗议书上签了名。是啊,这么浪漫优雅的巴黎,修建这么个巨型的铁塔,还得有个接受过程。</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原定是在建后20年拆除的临时建筑,但埃菲尔为铁塔增添了气象、天文观测站、物理实验站、战略观测站、光电通信站、电灯和风研究灯塔,铁塔不仅是个地标性景观,更是现代化多功能的科学基地,而得以永久保存。</p> <p class="ql-block">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登上塔顶,也没能在夜间欣赏它的灯光秀。留下一些遗憾,留下一些期盼吧。</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36年建成的一座纪念性建筑。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是法国国家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法国历史与荣耀的见证,被称为宏伟庄严的雄狮。</p><p class="ql-block">昨天是法国国庆日,凯旋门下一些庆典的设置还未拆除,为凯旋门洗尘的水车还在,大批游客排队拍照留念,凯旋门格外热闹。</p> <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她是横贯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昨日的法国国庆日大阅兵,就是在这里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许多18、19世纪的世界名著,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能看到对香榭丽舍大道繁华的描写,这里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p> <p class="ql-block">虽然对奢侈品名牌包不感兴趣,但这家有名的包包店,竟把店面修成了一只巨大箱子,真是别出心裁。</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 巴黎圣母院。</p><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又名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是法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被认为是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设计。两座塔楼没有塔尖,这并非原先的设计,而是塔楼一直没有竣工。没有塔尖的石根窗,显得气势不凡,开创了一种别致的哥特建筑样式。</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恐怕是很多人到巴黎旅游的第一目的地。是雨果的小说使我们知道了这座古老的大教堂,并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尤其想到教堂顶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妖魔鬼怪的世界,它们可是雨果灵感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门。</p><p class="ql-block">圣玛利亚门描绘了玛丽的死亡、升天以及她作为天后加冕的场景。这些雕像在法国大革命后的1793年被毁,后来在19世纪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最后审判门。</p><p class="ql-block">最后审判门的门楣中心,基督坐在荣耀之中,展示着他手部和侧面的伤口。两位天使手持钉十字架的器具:一位手持长矛和钉子,另一位手持十字架。玛丽和圣约翰跪在两侧。</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彩色玻璃大圆窗为“玫瑰窗”,圆窗直径为9.6米。两位天使手持象征罪恶和救赎的烛台,站在圣母中心雕像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随着人流走进圣母院,美丽弧形的高高拱顶,幽幽的灯光,格外神秘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墙上灯光下,圣母抱圣子的塑像,慈详宁静,俯瞰着世人。</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的设计宗旨是让内部沐浴在光明之中,因此设计大型拱廊、楼廊、玫瑰窗和高层窗户。高窗与支柱形成了完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的艺术作品。彩色玻璃艺术是中世纪建筑的标志。这些玻璃窗覆盖了近一千平方米的面积。其中一些是原装的,而另一些则经过了大规模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主殿的玫瑰花窗,上面满是13世纪时制作的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巨大的玫瑰窗给圣殿涂上了梦幻般的色彩,在黑暗里,玫瑰窗分外地显示出色彩的斑斓,它是在暗示天堂世界的美好,给黑暗里的世界带来希望。</p> <p class="ql-block">用彩色玻璃在窗子上镶嵌出易读的圣经故事,被称为“不识字人的圣经”。</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内有三部管风琴,其中大管风琴的历史最早追溯到中世纪。这部管风琴历经法国大革命毫发无损,随后不断地进行翻修,但音管仍然是中世纪时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中殿的拱顶高度约为‌32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这是哥特式建筑典型设计,既强化了空间的庄严感,又便于采光和通风,并且更突出纵向线条感。</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圣母院,依旧是如此高大,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这张画应该是现代的抽象画,飞翔的和平鸽,与下方的雕像构成了古老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有趣画面。</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中的玫瑰窗烛台。</p><p class="ql-block">这是圣母院在灾后重建时的一个艺术装置,该烛台形似玫瑰窗,金色的圆盘上排列着众多小烛台,点亮后璀璨夺目,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p> <p class="ql-block">烛光不灭,祈祷与祝福长存!</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真是越来越受世人瞩目,自重新开放以来,每天参观人数高达35000以上。圣母院的过道狭窄,参观时只能被人流裹挟着慢慢往前移动,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被恢宏的教堂震撼、赞叹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导游展示的教堂修复时的照片,尖塔顶上的金鸡换了,还放进了所有参与救火人员的名单,这些人都是英雄,他们应该与巴黎圣母院共存!</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的尖塔虽然已经立起来了,但还有很多维修仍在进行中,参观要到九月份才能开放。还有钟楼也一直没有开放,多想上去看看,善良的敲钟人今日何在?大钟已经改为电动了,敲钟人怕是要改行了。</p> <p class="ql-block">‌巴黎老佛爷。</p><p class="ql-block">老佛爷百货‌,因名( Lafayette )的发音而来。这是法国历史悠久的顶级百货商店,其奥斯曼旗舰店占地超7万平方米,汇聚3500多个国际品牌,奢侈品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顶楼的观景台很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老佛爷标志性的建筑,以拜占庭式雕花玻璃穹顶(建于1912年)和宫殿般的装潢,使其成为巴黎的时尚地标和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我们直奔顶楼。</p> <p class="ql-block">站在顶层,视野开阔,埃菲尔铁塔高高矗立在天际线上。巴黎真是高楼不多,那么远连埃菲尔的底座都能看见。</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巴黎歌剧院一览无余。歌剧院内饰也是极其精致的巴洛克风格,但没有预约无法入内。</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的屋顶上立有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他司掌多重领域,其中音乐是其核心神职之一。作为音乐艺术的守护者,他手持七弦里拉,象征宇宙和谐与理性之美。‌‌</p> <p class="ql-block">无法入内参观歌剧院,只能这样近距离的与它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趁着两小时的购物时间,我们几个结伴游协和广场。导航不太好用,找人问路也是个考验。用翻译软件现学了“协和”再加上原来会的广场,总算还凑合问到了地方。</p><p class="ql-block">路过玛德莱娜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原来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队的荣耀而建。拿破仑倒台后,改为天主教堂,山墙上雕刻了《最后的审判》。教堂是希腊神殿风格,周围有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圆柱,这种带花纹的圆柱还是第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p><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建于1755年,原名“路易十五广场”,以显示他在位时期的威势。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这里建了断头台,易名“革命广场”。共和军曾在此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等大约1100名皇室成员及保皇派。后来新共和国政府首脑丹东、法国革命时期实际首脑罗伯斯庇尔都先后在这里被处死。三个曾把握法国命运的人,竟死于同一刽子手手下,死于同一广场之上!</p> <p class="ql-block">广场被重建时,为了纪念战争年代的结束,满足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更名“协和广场”。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赠送给的,碑身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如今它成为了协和广场上的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p><p class="ql-block">方尖碑下正在拆除昨天国庆搭建的观礼台。</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原来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王后的王宫和寝宫。法国大革命时期,国家议会、革命委员会、元老会等等都在这里开会,成为权谋家的决战场。现在,杜乐丽花园无疑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气球是巴黎奥运会的纪念品,现在成为杜乐丽花园一景。据说到了晚上它升至空中,被点亮后如同一轮明月。</p> <p class="ql-block">坐在花园的大池塘边,望着远处的月亮气球和公园里的人群,杜乐丽花园的前世今生,如历史长河里发生的林林总总,只留下道道涟漪。</p> <p class="ql-block">几个朋友相约到咖啡馆歇脚聊天,坐在路边,慢慢喝着咖啡,看着巴黎的街景,享受着巴黎式的悠闲。</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游船晚宴。</p><p class="ql-block">‌塞纳河是巴黎的灵魂所在‌,这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流以蜿蜒的水道串联起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孕育了巴黎的浪漫气质与艺术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每天有超过2万巴黎人在河岸开展慢跑、野餐,或者只是静静坐在河边看夕阳,河边有人摆书摊,有人写生,人们共同绘成一幅生动的塞纳河生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船游弋在塞纳河上,边欣赏两岸美景,边享受船上美食美酒,此情此景,举杯对酌,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巴黎塞纳河市区段共有37余座桥梁,分布在13公里河道上。‌‌</p><p class="ql-block">这座桥叫新桥,但也是巴黎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建于1578 年,于1606 年完工。新桥打破了传统桥梁上建房的方式,开创了新的建桥风格,是塞纳河上一道独特且具有历史意义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是路易菲利普桥,该桥始建于1833 年,在1848年革命期间曾被焚毁。</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该桥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同盟的礼物捐赠, 于1896 年动工,1900 年落成。桥身风格华丽,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 两端矗立着带有金色飞马雕塑的石柱,是巴黎的著名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亚力山大三世桥的桥头雕塑与埃菲尔铁塔同框。</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桥头雕塑战神手持长剑高举向前,牵引着展翅奔腾的金色飞马,整个雕塑动感十足,呼之欲出 ,象征着艺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也为这座充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桥梁增添了庄重与华丽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从船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巴黎圣母院新修复的尖顶和玫瑰花窗。</p> <p class="ql-block">船过埃菲尔铁塔和自由女神像。尽管阴雨蒙蒙,塞纳河呈现别样风光。</p> <p class="ql-block">7月17日 蒙马特高地。</p><p class="ql-block">蒙马特高地位于巴黎市北部,海拔约130米,是巴黎地势最高的区域。它归属巴黎也就100多年时间,是巴黎最年轻的区域。</p><p class="ql-block">窄窄的街道可以看到高处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心教堂的白色建筑,高高立于视角广阔,景色如画的小山丘上,使其更为突出耸峙。人们要沿着蜿蜒的小径拾阶而上,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蒙马特为殉道者山之意,教堂始建于1876年,为纪念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于1919年正式启用。‌‌整座教堂采一种叫“伦敦堡”的特殊白石,石头会在积年累月的风雨冲刷中,越变越白,使教堂成为一座童话中的白色城堡。</p> <p class="ql-block">圣心教堂是巴黎建成最晚的大教堂,它的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四个圆屋顶和一个大圆屋顶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教堂正立面设三座拱门,门廊上方立有圣路易国王与圣女贞德骑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雕像。</p><p class="ql-block">贞德生于1412年,这位农村姑娘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她带兵收复被英格兰占领的失地,并夺下兰斯,护送查理加冕为王。她被英军杀害,年仅19岁,后来被封为圣人,成为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使用了罗马诺-拜占庭的建筑风格,在教堂顶部托伸出了一个55米高,直径16米的大穹顶。</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顶部能看到世界上最高的马赛克拼图画《基督圣像》,面积达475平方米,为同类作品之最。‌‌</p> <p class="ql-block">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彩窗。这些彩窗曾在二战中被摧毁,后于1946年按原样修复。</p> <p class="ql-block">站在圣心教堂里,仰头观赏它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感受它拜占廷和罗马建筑风格融合的雄伟,真是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蒙马特高地的小丘广场,18世纪前后还是巴黎近郊的乡村,广场作为村民聚集地,后因物价低廉吸引大量贫困艺术家驻留,逐渐成为艺术摇篮,巴黎著名的艺术活动中心,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家曾在此创作。</p> <p class="ql-block">尽管是雨天,游客不多,但画家们冒雨早早就支起了画架,专心于画画前的各项准备。这里保留19世纪露天创作传统,画家需通过考核才能获得1平米的展示空间,形成独特的“画家村”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这位很有派的艺术家所吸引,要是时间允许,真想请他为我们也画一张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爱墙,墙上写满311种语言的“我爱你”,成为浪漫地标。‌‌</p> <p class="ql-block">红磨坊,是著名歌舞表演场所,象征蒙马特夜生活。‌‌</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许多街景,总给人似曾相识、好像回到上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城市建设,要从拿破仑三世时期由奥斯曼男爵开始的对巴黎脱胎换骨的改造,堪称18年的大师之作。奥斯曼扩建道路,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开世界风气之先。尤其是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参观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晚告别巴黎前的最后一个参观内容。</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卢浮宫拥有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建筑群曾是王室宫殿和王权中心,也是巴黎城市发展的重要起源地。1793年卢浮宫作为“法国博物馆”首次对公众开放,标志着其从王宫转变为公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金字塔玻璃入口,是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部分,作为地下入口大厅的标志性建筑,完美地将现代元素融入古典风格之中。</p> <p class="ql-block">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的中心庭院内,高21米,占地932平方米,由603块菱形和70个等边三角形玻璃构成,总重量达到200吨。金字塔不仅可以为接待大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而且透明的设计巧妙地与周围的历史建筑融合,被誉为“卢浮宫厅院内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进入卢浮宫首先可以看到卢浮宫遗址的入口,它展示了中世纪时期卢浮宫作为军事古堡的历史,是卢浮宫原始防御工事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墙建筑部分。但我们只能一晃而过。</p><p class="ql-block">当然来不及遗憾,就被后面大量的展品而吸引。</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希腊神话中农业与丰收女神德墨忒尔的雕塑, 她教会人类耕种,给予大地生机。丰收女神手持装满葡萄的果篮,象征着对丰收的祝福和祈愿。</p> <p class="ql-block">《萨堤尔抱着年幼的狄俄尼索斯 》。萨堤尔是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常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相伴。萨堤尔抱着年幼狄俄尼索斯的场景,既有生动的表情,又有雕塑家对人体肌肉刻画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神话中狩猎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的雕塑,在罗马神话中她被称为狄安娜。雕塑中她手持箭筒,身旁有鹿,是狩猎女神的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墙上的雕塑实在是太美了。这可能是现代仿制品,但精湛的雕刻,包含人物形象、展翅的鹰以及盾牌、花卉等极繁复的雕刻,都具有浓郁的希腊神话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p><p class="ql-block">《断臂维纳斯》也称《米洛的维纳斯》。虽然这座雕塑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当站在雕像面前时,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不需要任何形容赞美之词,围着她慢慢转一圈,细细欣赏。</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用一个微微扭转的姿势,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还是第一次看到,后背优美的线条,女性曲线特有的美,简直是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胜利女神。</p><p class="ql-block">《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一座无头无手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尽管失去了头部和双臂,胜利女神仍展现出迎风展翅、前倾欲飞的动感姿态。</p> <p class="ql-block">她的衣裙随风飘扬,衣褶清晰逼真,雕刻得细腻流畅,充满了运动感与生命力。</p><p class="ql-block">与断臂维纳斯一样,都是残缺的,却如此完美!</p> <p class="ql-block">据研究,这尊雕像是为了纪念希腊罗得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蒙娜丽莎》</p><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被安置在卢浮宫二楼的一个专门设计的大厅中,四周环绕着柔和的灯光,以玻璃罩保护,确保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近距离地欣赏到这位“永恒微笑”的女士。</p> <p class="ql-block">但真要想近距离欣赏,还是很费力的。导游教我们迂回战术,先贴着边往前慢慢挪,再迂回到正前方。还真管用。</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是由达·芬奇在1503年左右完成的肖像画。画中人被认为是佛罗伦萨布商的妻子,因其神秘莫测的微笑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展示了达·芬奇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洞察,展现了他“空气透视”技巧和“晕涂法”技术,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都是专业词,不好懂。</p> <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微笑。不同的人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别的什么。总而言之,这微笑是诡秘?是妩媚?随你体会,反正都会感到神秘!</p> <p class="ql-block">这是基督教题材中的“耶稣背负十字架”场景。画面中身着红色长袍、头戴荆棘冠冕、背负十字架耶稣,和身边的人群。右下角有一位叫维罗妮卡的女性,在耶稣背负十字架途中用汗巾为耶稣擦汗,汗巾上奇迹般地印上了耶稣的面容,被称为“维罗妮卡的汗巾”。</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法国著名女画家勒布伦的作品,凡尔赛宫路易十六的王后画也是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维热-勒布伦在这幅作品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柔和的色调和人物生动的神态,凸显了她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体现了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绘画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内在精神刻画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马拉之死》雅克-路易·大卫作,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马拉被刺杀的场景,创作于1793 年,大卫通过作品表达对马拉的崇敬以及对反革命势力的谴责。画面下方木墩上刻着 “他们无法腐蚀我,于是将我杀害” 。</p><p class="ql-block">绘画采用简洁而庄重的构图方式,突出主体马拉,整体色调暗沉肃穆,营造出悲壮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共画了两幅,一幅现存卢浮宫,一幅现存凡尔赛宫。两幅一模一样,惟一的差别是在画面中拿破仑最宠爱的妹妹波利娜·波拿巴的着装色彩上。凡尔赛宫那幅着红纱,卢浮宫的着白纱。</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这幅天顶画,生动的人物姿态、飞扬的衣褶以及富有张力的画面构图,营造出宏大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画面下方建筑部分有精美的浮雕装饰和大理石立柱。浮雕雕刻细腻,用金色构图更显富丽堂皇。这些装饰与天顶画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卢浮宫内部华丽且富有文化底蕴的艺术环境。</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海量藏品,我们只能浮光掠影看到其中极少的一小部分。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参观,我们时时沉浸在艺术的汪洋大海中,感受到美的洗礼与熏陶。</p> <p class="ql-block">法国戴高乐机场,等待回家。</p><p class="ql-block">巴黎的将近三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正巧又赶上法国国庆日,巴黎被罢工、闹事干扰,四处封路,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警笛声刺耳;小偷虽然不像网上传的那么邪乎,但也要处处提防;塞纳河畔围墙尿骚臭熏人,高架桥下有许多帐篷流浪汉等等,真是一言难尽!但巴黎还是浪漫之都,还是叫人如此向往!</p> <p class="ql-block">飞机向着东方飞去。</p><p class="ql-block">如果还能到巴黎,</p><p class="ql-block">我想花一整天时间,慢慢的参观卢浮宫;</p><p class="ql-block">我想登上巴黎圣母院的钟楼,看看卡西莫多敲过的大钟;</p><p class="ql-block">我想走进巴黎歌剧院,听一场歌剧,哪怕参观一下剧院;</p><p class="ql-block">我想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比如这次没能进的桔园美术馆、荣军院;</p><p class="ql-block">我还想住在埃菲尔铁塔附近,推开窗就能看见它夜晚的灯光……</p><p class="ql-block">巴黎,是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