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唐山的日子忙碌而艰辛;简单而充实;斗志却异常亢奋。人们已经习惯了调动所有潜能,对付一切突如其来的灾祸。而战胜了的,就将成为美好的回忆。不管是地震、瘟疫、风暴,还是其他方面的灾祸。记得有一天:</p><p class="ql-block"> 暴风雨来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随着时间的过去,天气慢慢转凉,由于我们出门时比较匆忙,连盖的毯子也没拿,晚上已感到凉了。无锡方面已组织让每家寄衣服来了,还从部队借来了棉军大衣给我们取暖。但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似乎永无止境,余震不理,瘟疫不行,就来暴风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有一天夜间10点多钟,大家都睡了,突然间,天上乌云密布,遮住了星星月亮,紧接着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从天倾泻而来,仿佛天河决堤,一道道闪电撕裂夜空,似乎要将大地一口吞下,阵阵雷声将我们从梦中惊醒。我们躲在帐篷里,赶紧压实帐篷四角,固定支柱。正在庆幸这雷暴雨发生在晚上,如发生在白天就要影响我们的工作了。但暴风雨仿佛刻意要与我们较劲似的,风越来越大了,雨也越来越猛,突然间随着“轰隆隆”“咔嚓”一声炸雷,猛然间帐篷的一角抖动了一下。“砰”的一声,帐篷的一角立马掀起,一阵狂风夹着暴雨从黑暗中猛扑进来,瞬间将我们点起的油灯吹灭,整个帐篷立即向上飘起,好像马上就要飞走的样子。我知道大事不妙,肯定是固定帐篷的钢钎被拔起来了,这时候,炸雷一个接一个向我们的帐篷猛扑过来。此时帐篷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暴风雨中是我们唯一的庇护,必须保住帐篷。但此刻如冲出帐篷,就立即暴露在雷暴雨中,操场上又是一马平川,没有遮挡,风险极大。但一旦帐篷被吹走,大家的风险更大,决不能让帐篷被吹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事到临头也不容多想,立即抓取一把锤子冲入雷暴雨中。借着闪电的光一看,果然不错,一根固定帐篷的钢钎已被连根拔起,而另外三根也在吱吱晃动,看来随时要拔出来的样子。这时吴高荣也冲了出来,两人合作,借着闪电,将钢钎再次牢牢打入地下,加倍固定好。同时,又围帐篷转了一圈,将另外三根钢钎再深敲重打,加固了一番。看看确实万无一失,准备回到帐篷时,却听得隔壁女生帐篷里传来尖叫声,立即冲了过去。一看,她们比我们还惨,四根帐篷的钢钎已飞走2根,她们每人抱着一根柱子在叫。我们马上将飞出的两根钢钎加倍打入地下,又将剩下的2根钢钎加深固好,固定好帐篷,解决了燃眉之急。帐篷固定了,大家也都安全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到帐篷,我们2人已全身湿透,帐篷里也到处是水,帐篷顶也在四处漏水,但至少还能遮风挡雨,还能挡雷。还好,由于我们帐篷周围的排水沟挖的又深又宽,雨水都从排水沟走了,帐篷总算没有漂走,一夜的惊心动魄就这样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挖沟对我来说是拿手好戏,以前在农场里干的就是这个。事后听说,我们有的医疗队,整个帐篷都被风刮走了,淋了一夜的雨,真是惨不忍睹。普希金说得好:凡是过去了的,就将成为美好的回忆。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太阳照常升起,天空一脸无辜的样子,我们升起营帐,晾干衣物,而那一夜的暴风雨,也已作为美好的记忆而存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唐山的那些天里,没有报刊,一开始没有广播,也没有收音机,完全与外界隔绝,消息都是从上面来的人送来的。我们来时比较匆忙,也没想到要在唐山待这么多天,也没有带什么书来。一开始忙的晕头晕脑,也没有时间看书,没有电灯,用的都是煤油灯,后来重病人都转运走了后,夜间睡前有点空余时间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8个人一起睡在同一个帐篷里,帐篷成了我们的家,为我们遮风挡雨,躲避地震,传递友情,睡前大家就随便聊的什么,讲讲故事。那时我刚好在无锡看过一本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恩仇记》,那时记忆力特好,一些小说情节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一本竖排本小说,已经历尽磨难,残缺不全,封面封底全没了,但主要情节还记得住,就每天睡前跟大家讲讲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由于当时看到这本小说的人还很少,很受大家欢迎。</p> <p class="ql-block"> 震后唐山:</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月的抗震救灾工作已将近尾声,重的伤病员都已经转走了,抗震救灾危重伤员的救治已暂告一段落,总指挥部已决定将医疗队撤回。那天早上,公社里安排我们到唐山市区去参观一下,唐山市区尽管离我们这里很近,只有几里路。但因为交通不便,我们又实在忙,所以一直没去,这次安排我们去,大家都很高兴,挤上卡车就往唐山市区出发。走不多远,刚进入唐山市区就闻到了一股尸臭味,地震过去已近一月了,唐山市区的尸臭味还是很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震后唐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一个广场上,我们看到了《唐山市政府》的字样,后面是一长条地震棚,屋顶和墙壁都用塑料布或帆布构成。我想这就是唐山市政府的临时办公室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唐山街头的防震棚)</p> <p class="ql-block"> 唐山市区马路高低不平,已没有一幢完整的房屋。砖木结构的房屋破损稍微轻一些,一般不完全倒塌,仅是屋顶及门窗损坏,而水泥房屋基本上都倒塌了。有些高楼的外阳台从上而下堆叠着,也有的楼房倒了半边。有些大楼旁还有挖掘机和大吊车在工作着,不时还有遗体运送出来,在路旁偶尔还可见到被运送出来的遗体,但已都用黑塑料袋装好。在马路上随处可见二、三层的楼房,门、窗、墙都没有了,屋顶也没了,甚至还能看到挂在壁上的相片框歪吊着,五斗橱翻倒着,不由你不想,主人现在又在何处呢?! 人们在马路旁用帆布或塑料布搭起简单的地震棚,就住在里面,生活变得简单和原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3:坍塌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 幸存下来的群众还是很有秩序,随处可见一群群人在有组织地清理废墟、有人还在清理着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是单位的废墟。一些百货商店门前的地上,已堆放着清理出来的牙膏、毛巾、电池、塑料桶等常用物品,已开始照常营业。 </p><p class="ql-block"> 一些门前还有民警在照顾老人和小孩,标有“北京”、“天津”字样的送水车穿行在大街上,前面排着长长的接水队伍,他们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手里拿着塑料桶、脸盆、和各种盛水容器,默默地在排队取水。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没有笑容,也很少说话。是啊!在他们的背后,谁没有一段伤心事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4:人们在废墟上挖掘着)</p> <p class="ql-block"> 地震前,唐山市新建了一座十层多的高楼,当时全国医疗X线会议正巧借此高楼开会,那天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惠宏清主任也应邀参加这次会议,而且他已出发了。正当大家为他担心,认为他这次去唐山,一定凶多吉少时,他却转回来了。原来,惠主任因临时有事,晚去了一天,28日那天车刚到徐州,唐山就发生了地震,北去的铁路也不通了,惠主任只好回来了,逃过一劫,也算命大。看来人真有命。</p><p class="ql-block"> 当时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李鹤强及骨科主任唐润生也去了唐山,参加了抗震救灾大抢救。李鹤强主任技术高超,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工作负责,为人热情,抢救病人一马当先,抢救了许多颅内血肿、血气胸、昏迷不醒,以及急性挤压综合征患者。唐主任是骨科主任,温文尔雅,队里都叫他“唐僧”。凭着熟练而高超的术技,诊断骨折,手法复位、对位、固定,抢救了一大批重伤员。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地震狂暴的打击下,不屈的唐山人民挣扎着站了起来,埋葬好自己的亲人,整理好毁坏的家园,修补好破碎的心灵,他们照旧生活、学习与梦想。这就是中华民族,一个特别坚韧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5:排队打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唐山市区回来的那天晚上,工委里为我们举办了欢送晚宴。据说还杀了一头牛,我们到唐山一月来,基本上没有吃过肉(除了极少数几厅罐头),每日都是小米粥、馒头、高粱面条、烙饼和生大葱,吃上蜜糖大蒜头已是挺不错的了。猪已基本上死光,要吃肉,只有牛了。记得那天吃到的全是牛身上的东西,牛肚、牛筋、牛肝、牛心、牛肉、牛杂碎、牛蹄等,没别的什么菜。还有几瓶当地的土烧酒,喝了几口就全身发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得出来,他们也是绝尽全力来表达他们的真心诚意,一个月的共同战斗下来,已经结成了深深的战斗友谊。当时的我们见惯了这么多的尸体,已不习惯吃荤食了,吃了一点牛肚、牛肉类东西,就感到反胃,但为了礼貌,还是吃了一点,酒倒喝了不少。大家依依惜别,尽管认识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但共同战斗的经历让我们结下了深深的友谊,相逢缘之始,相别情之留。</p> <p class="ql-block"> 荣誉</p><p class="ql-block"> 到唐山一月以后,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圆满地完成了我们的抗震救灾医疗急救任务。此时绝大部分病人已经外送救治,留下来的病人也不多了,就是一般的医疗工作了。中央就安排各地的医疗队逐渐返回了。天气也渐渐凉了下来,晚上冷,已经要穿毛衣等御寒服装了。指挥部为了给大家御寒,就给大家一人发了一件军大衣,这可把大家高兴坏了,这大衣来得及时实用,还能回去当纪念品应用,正是件宝贝啊。可惜由于当时物资紧张,在回江苏前,指挥部又将这批军大衣全部回收上去,支援灾区了,留下我们空欢喜一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6:纪念墙前)</p> <p class="ql-block"> 正如我们每当一个重大事件暂告一阶段时,总要表彰一批先进,评选一批英雄模范,挖掘一批感人事迹一样。在全国医疗队撤回前,党中央、国务院、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9月1号在北京召开《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与模范人物代表大会》,以表彰先进,增加凝聚力,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江苏省总共有3个个人模范人物名额入选,我有幸被江苏省医疗队推荐为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的3个模范人物之一,去北京参加大会。其实我并没有做多少工作,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任何人处于当时这种环境下都会这样做的,我之所以被选中,完全是无锡市卫生系统(后称卫生局)领导的支持与无锡市医学界老前辈们的举荐,在这里再次感谢他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天一早8月30日,地震发生后一月,我们江苏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凯旋了。别了、唐山!这一月来我们经历太多,见惯了死亡,习惯了分离,经历了苦难,懂得了珍惜,有痛苦也有欢乐。我们直面了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也为他们分担了这种苦难,与他们共同战斗,与地震抗衡。我们谈不上说是战胜了地震,只能说我们没有被地震压垮。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也成长了许多,我们学会了直面痛苦;我们学会了忍耐坚韧;我们学会了永不放弃。尽管时间很短,仅仅一个月,但这一月却是时间的浓缩,在我们的记忆中,在历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午,我市的医疗队在韩城地区会合,然后到丰南县火车站。专区、地委等各级政府领导为江苏省医疗队开了一个欢送会,就在车站的月台上,挂了一条横幅,仅有一张桌子是主席台,我们都坐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会上领导讲话,互赠锦旗,最后一位中年女医生朗诵了一首她自己写的长诗。朴实优美的诗句,和着她那抑扬顿挫的音调,竟那么动人,只有经受过或目睹过这场灾难的人,才会产生出如此的心灵共振。随着她的诗句在回忆、在叹息、在痛苦、在激动、在胸中澎湃。啊!别了、唐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早出发,从已通车的丰南火车站坐火车回南京,想不到、南京也在深入抗震救灾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则离开了江苏医疗队,在领导的安排下,准备去北京参加《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与模范人物代表大会》,开始了我的北京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