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成都青羊宫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p><p class="ql-block"> 青羊宫现有殿宇、房舍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共分六重,都构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包括山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和说法台等。</p> <p class="ql-block">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据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时曾说“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后关令尹喜如约来寻,青羊宫因此与老子结下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诏改为青羊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p> <p class="ql-block"> 青羊宫内有两只铜羊,一只独角,一只双角,分别置于三清殿阶沿之上两旁。其中独角铜羊又称独角兽,为十二属相化身,由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组成,造像奇巧,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始建于唐朝,外檐柱上雕刻着六合童儿、双狮戏球等艺术木雕,殿前左陈一钟、右配一鼓。殿内供奉道教最高极尊之神三清,大殿两边还塑有十二金仙。</p> <p class="ql-block"> 八卦亭位于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是青羊宫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亭的石基分为三层,依次为方形、八角形和圆形,契合于道教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合义理。</p> <p class="ql-block"> 原山门建于明代,现新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吉祥动物雕饰镶嵌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细致、造型典雅。</p> <p class="ql-block"> 灵祖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高约20米,墙顶盖琉璃瓦,右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p><p class="ql-block"> 混元殿重建于光绪年间,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镂空雕刻,图案有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生动灵活。</p> <p class="ql-block"> 斗姥殿是青羊宫现存唯一的明代原始建筑。殿内供奉斗姥,她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的首领。斗姥右边供奉西王母,左边祀奉土皇地祗,道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和北斗七星。</p> <p class="ql-block"> 青羊宫宫内的《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版本,是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 class="ql-block">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 明朝时,唐代所建殿宇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p> <p class="ql-block"> 青羊宫作为道教的重要宫观,承载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是研究道教历史、教义、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文字取材于网络,图片为作者拍摄。部分文字与图片不相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