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泰和的革命故事

桃源

<p class="ql-block"> “纵横驰奔,横刀立马” </p><p class="ql-block"> ——记彭德怀元帅泰和革命故事五则 </p><p class="ql-block"> 作者 雷开仁</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彭德怀,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率领红军在泰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战斗故事。</p><p class="ql-block"> 河西游击战</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与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井冈山会师不久,彭德怀、滕代远即率部来到吉安县、泰和县河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土豪筹款子、搞宣传做群众工作,向东扩张发展井冈山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29年夏,彭德怀率军在井冈山碧溪(原泰和县)、高市、哨江(桥头)一带游击,11月率红军1.3.4纵队,先后在马家洲、吉安横江渡消灭国民党军朱耀华旅2个营,缴获重机枪2挺、步抢80支。</p><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彭德怀率部发动了与安福县交界的官田梅花山狗爬岭战斗。取得了歼敌三个正规营、击溃三个靖卫团、缴枪700余支、子弹万余发的重大胜利。扭转了红军在赣西地区的军事局面,使吉安、泰和(临吉安区域)、安福、萍乡、永新、莲花县苏区连成一片。同月,率军由安福来早禾市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1930年1月14日,国民党驻吉安部队抽调一个团、三个守防队、1600余人,向天河方向气势汹汹地压来。彭德怀利用天河地势险要的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率领红五军战士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1月29日,彭德怀率红五军直属队和第三、四纵队在天河过年。</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到泰和早禾市,吉安县敖城、永阳、横江、登龙一带活动。2月,又率红五军在桥头、早禾市、三都圩一带游击(源泰和县志、吉安县融媒体)。</p><p class="ql-block"> 河东反“围剿”</p><p class="ql-block"> 1931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 7月1日,蒋介石令各路部队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对中央红军发起进攻。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在泰和河东地区和兴国县进行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红一方面军,从建宁千里回师,退到苏区中部兴国高兴圩地区,完成了“诱敌深入”的战略退却任务。红军总部获知各路敌人正向兴国急进,其右侧富田及其往东后方联络线上兵力薄弱,于是决定先突破富田一点,再由西向东对敌之后方联络线上横扫过去,使敌深入惫之时乘隙破敌。</p><p class="ql-block"> 31日,毛泽东、朱德等首长所率红军总部、苏区中央局率一军团从高兴圩进到泰和老营盘。中央局去长龙(兴国)宿营;总司令部、总前委进到田塅宿营;红一军团到岚丰寨上宿营;彭德怀三军团从茶园冈、均村(兴国)之间经泰和茶芫、东沔进到沙村江南宿营(彭德怀住灯下村汤玉和家)。</p><p class="ql-block"> 当时,苏区大部沦陷,敌机加紧侦察,盲目轰炸。彭德怀三军团到茶芫时遇敌机轰炸,千人队伍避入村后光狮岩洞安然无恙。彭德怀欣然赋诗《题光狮岩》:“一座雄狮蹲茶芫,庇我大军得安全。待等会战胜利后,高插红旗歌凯旋”。</p><p class="ql-block"> 1931年8月1日,红军总部经大小瑶岭进到石陂圩,彭德怀三军在石陂宿营,也进到灌溪一带。8月2日, 红军总部穿山过岽来到沙村,彭德怀三军团也转身到了沙村。总部当晚在林家村林树滋屋(1栋9直、7个天井)的大厅里召开各军军长、政治委员参加的紧急高级军事会议,决定折回兴国另寻战机。3日,红军总部赶到老营盘宿营,下午8时发布《消灭由崇贤进攻高兴圩之敌的命令》;红一军团午夜原路回转桃花,转向小龙瑶岭去到东固殷富;彭德怀三军团经上圯、老营盘折返高兴圩。4日,红军总部向莲塘、良村方向突进,从崇贤与兴国城敌军之间20公里的空隙穿过,隐蔽东进。7日,取得莲塘、良村两仗歼敌2个师大半的胜利。8月11日,红军又在宁都黄陂歼敌4个团。 </p><p class="ql-block"> 挥师老营盘</p><p class="ql-block"> 红军取得莲塘、良村、黄陂三大胜利后,敌军纷纷围来。红军主力又突然转向西南,秘密通过敌军20里的空隙跳出包围圈,转到兴国枫边、白石一带,后转到茶园、均村一带。而敌军在半月之中东奔西跑,已无力组织有效进攻。加上此时粤、桂新军阀通电反蒋并进攻湖南,蒋介石被迫下令“围剿”军总退却。兴国守敌蒋鼎文第九师交防给韩德勤第五十二师,移动到高兴圩,准备经泰和撤往吉安,红军总部闻讯决定围歼此师。</p><p class="ql-block"> 1931年 9月6日,红军主力从兴国茶园冈、均村分途推进:左路彭德怀红三军翻山进泰和浪川(往老营盘抢占兴国通泰和咽喉要道阻敌西撤),中路红三军团、红四军进抵高兴圩以西地区,右路红七军往高兴圩与兴国城之间断敌联系。9月7日,黄公略、蔡会文率红三军来到老营盘对面的半岭,发现老营盘已有敌人活动。在与总部联络未果情况下,全军迅速展开:军指设于半岭,七师登牛桠岭打左翼,八师登野猪垇打右翼,九师登高明山打正面。萧克率独立五师也赶来配合打正面,泰和独立团赶到竹山塅阻敌北逃。</p><p class="ql-block"> 此时敌第九师独立旅驻扎在珠江对岸老营盘圩和附近七斗村几处,对红军到来一无所知,正在换岗,煮早饭。约7点多钟,正面红军先发起攻击,先派1个连冲向七斗村,但村中王家祠有敌机枪封锁,难以渡过已涨水的小河。一部分红军沿河墈抄到王家祠后方攻击,一部分红军借大雾掩护用绑带结绳过河,两面夹击,敌军心大乱仍顽强抵抗,红军增兵攻击几小时才拿下七斗。</p><p class="ql-block"> 野猪垇也发生激战,敌阻红军过河,红军付出牺牲才过河向老营盘圩场进攻,通过几番拼杀,把库头垇敌医院等阵地攻占。牛垭岭是西去泰和必经之路,敌更是反复冲锋争夺,红军坚守不退,激战至午后一、二点才结束战斗。</p><p class="ql-block"> 小股敌人逃往黄土垇,九师乘胜追击,遇敌大部队,因未联系上其他部队,便留下牵制敌人。彭德怀三军大部打扫战场,抢救伤员,在苏区群众配合下把武器弹药伤员俘虏运送到石灰崠,再经浪川转兴国茶园、均村,暂作休整。至此,老营盘战斗大获全胜。</p><p class="ql-block"> 大战“泰兴线”</p><p class="ql-block"> 泰和县志载,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p><p class="ql-block"> 1934年1月,国民党北路军中的第三路所辖第八纵队,由纵队司令周浑元指挥第96师、98师、8师、94师、59师(师长韩汉英)、90师(师长欧阳震)、99师共7个师,兵分两路从泰和向兴国进犯。</p><p class="ql-block"> 他们每前进几公里就停下来,修公路,筑碉堡,然后再前进。从永昌市至老营盘一线,他们沿云亭河两岸修筑了碉堡40多座;特别是沙村以进形成碉堡群、碉堡封锁线,他们修建碉堡还分营连碉、排碉、班碉,壁垒森严。沿线拆毁无数民房、祠堂;粮、油、畜、禽、菜等全部抢光,还放火烧山;沿线苏区干部、地方武装人员、人民群众被抓、关、吊、打、罚、杀,一片白色恐怖,血染云亭河。</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在泰(和)兴(国)沿线阻击敌人进犯,择地筑碉堡,节节固守。6月,万泰县(沙村刘家祠)地方武装配合红军在沙村鹅公脑设防,利用堡垒与敌战斗几昼夜;7月12日,红军与县地方武装在上圯马脑山利用碉堡阻击敌人。敌集中7个师兵力,出动飞机助力作战,战斗三昼夜,红军被迫突围撤退。当时,云亭河沿线革命群众和地方革命武装也互相配合,荷锄头、木棍、扁担、梭镖、鸟铳上阵。创造了“地方武装大规模歼敌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泰兴线战斗,从1月开始,长达八个月之久。它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西线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不仅给进犯之国民党军以大量杀伤,而且有效地迟滞了国民党推进的步伐,为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泰兴线阻击战凝聚红军忠于革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真可谓“横刀立马”中央苏区瑞金城,武装割据西线苏区泰和县。</p><p class="ql-block"> “唯我彭大将军”</p><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21日,红军长征结束不久,伟人毛泽东赋《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赠予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接诗后,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回复给毛泽东,这在党内军内传为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1898—1974),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与毛泽东是同乡,毛泽东比他年长五岁。两人初次会面于宁冈县茨坪,从此开始了几十年的并肩战斗。</p><p class="ql-block"> 1928年春,彭德怀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22日,在湘鄂赣三省的交界处,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点燃革命星火,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p><p class="ql-block"> 1928年8月下旬,彭德怀和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挥师南下,向井冈山进发。于12月11日同红四军在宁冈会师,彭德怀实现了他同毛泽东、朱德第四军汇合的伟大愿望。会师不久,国民党反动派调集湘赣两省敌军18个团的兵力,分五路扑向井冈山,狂称要把井冈山“夷为平地”,把红军“一网打尽”。面对这一严重形势,红四军前委召开湘赣特委联席会议,决定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发,开辟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彭德怀与滕代远率红五军留守井冈山,以牵制湘赣敌军,掩护红四军向赣南出击。这时的留守部队只有800余人,彭德怀为了革命大局,勇敢地承担起留守井冈山的艰险任务。</p><p class="ql-block"> 1929年9月,彭德怀带领队伍重返平江,与尚在此地坚持战斗的黄公略会合,重新恢复了红五军建制:彭德怀仍任军长,滕代远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公略任副军长,邓萍任参谋长,下辖五个纵队。</p><p class="ql-block"> 1930年6月,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红十六军转隶红三军团。</p><p class="ql-block"> 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1、第3军团在湖南浏阳的永和市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反“围剿”斗争,一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始终率兵为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英勇奋战,可谓战功赫赫,彪炳青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