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林芝仙草

<p class="ql-block">  听说由惠山区影视公司参与制作出品的《南京照相馆》票房首映第一天就破亿,但是我一直没有想看的想法,怕自己看了悲伤郁闷,给自己找不痛快。只到有一天我看了视频号博主讲述的南京照相馆原型故事,一下子激起了我想看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真实的故事其实比电影还更动人。1937年年末,日本人开始攻陷南京城。在这之前,南京人罗瑾,年纪轻轻就辍学去南京华东照相馆在那当学徒冲洗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1938年的1月份,一名日本少尉忽然来到了这个照相馆,拿了一些胶卷让罗瑾冲洗。罗瑾在那个暗房一洗好照片,整个人都崩溃了。那些照片拍的全是当年日军的杀害中国人的各种暴行。罗瑾手一边抖,一边气到眼泪飙出来。</p> <p class="ql-block">  他马上挑出了里面最血腥的30多张照片,偷偷备份了一套,最后还从30多张照片里面,又挑出16张照片,做成了相册。在相册封面他还手绘了一个血淋淋的心脏跟一把尖刀,旁边还写了一个词,完了再加了个问号,原本他是想写耻辱两个字,但耻辱的辱,他不会写,就用问号来代替。一开始他就把相册藏在暗房里面案盘底下,后又藏到了家里的房顶上。然后时间来到了1941年,照相馆倒闭。罗瑾迫于生计以新兵的身份,报名了参加南京城里汪精卫政府下面警卫旅直属的一个通讯队,当时此通讯队在南京的毗卢寺。罗瑾把相册随身带着,一开始藏在自己的床板底下,他原本想法是等新兵毕业结束之后,就把它带回老家去。但谁知道中途出事了,就在新兵典礼即将要举办的前几天,军营里面考虑到典礼当天汪精卫要出席,出于安全考虑提前在军营里搞随机搜查。一搜查,还真搜出一个手榴弹,一下上头就慌了,立刻全面大搜检。罗瑾彻底慌了,慌乱之下他就把相册藏到了公共厕所里面一块砖墙里面。但放完之后没多久,罗瑾还是怕担心这个事情败露,所以当天连夜就请了个假,逃回他们安徽马家桥的一个亲戚家里面躲起来了,就再也没有返回到通讯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册后来去哪里了呢?这段历史当中的第二个主人公吴旋出场了。他跟罗瑾一样,是通讯队的,他们是同学,当年吴旋叫吴连凯,绰号叫黑皮。吴连凯上厕所的时候,就发现了墙内的相册,看完了里面的照片之后,他也气愤得双手发抖,两眼飙泪。作为中国人的良知跟远见告诉吴旋,要把这个相册给保存下来,说不定以后会派上用场。就在他私藏下相册之后,第二天通讯队队长,召集所有的队员训话说:“最近有人举报有人私藏了一本会破坏中日友好的秘密相册,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请你们把这个相册交出来,交出来既往不咎,但要不交出来,军法处置。”当时吴旋15岁,他惊恐万分,最后他顶着压力把相册藏到了毗卢寺里的一座弥勒佛像的底下小洞里面。1944年吴旋正式毕业,毕业那一天,他战战兢兢地来到了那一座佛像的底部,赶紧拿起相册收藏到自己的皮包里,一溜烟就跑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45年日本终于投降。紧接着1946年南京大屠杀的主犯古寿夫,被押到南京受审。古寿夫在上海法庭已经被审过一遍,在那边拒不认罪。由于上海方面找不到关键的证据,这才把他移交到南京审判庭去审判。南京方面一开始也没有太多铁证,在1946年的10月份,就公开向全体南京市民征集证据。得知消息的那一天,吴旋心想这一天终于来了,最后颤抖着双手,饱含热泪,把自己护了多年的相册,上交给了审判小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审判小组一看直接就定性,这就是金字第一道证据。古寿夫南京一开始嘴硬,但是吴旋那个16张照片放在他面前的时候,这古寿夫慌了,最后在崩溃当中,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这个魔头我们没有让他活太久,3月份正式宣判,4月份的时候就被枪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吴旋,就是因为提供了关键证据,加速了古寿夫的宣判跟毁灭,最后被当成南京英雄了。照片的实际冲洗者罗瑾当年逃到安徽亲戚家避难去,等到日本人战败之后,他又跑到了福建大田县,重操旧业开照相馆去了。他对外面的事情不太了解。1993年他重回南京参观纪念馆的时候,才赫然发现那个展览馆里面陈列着他当年冲洗的那些照片。这一下把老人彻底激动了,纪念馆里工作人员知道这个事情也震动了。他们也找了罗老多年。从那之后,南京方面就经常邀请罗瑾老人,去做公益讲座,给孩子们做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到了1995年,在相关人士的安排之下,当时70几岁的罗瑾,跟同样70几岁的吴旋老人,在相隔58年之后,在南京重逢。吴旋是改过名字之后的名字,所以罗瑾当时一听对方叫吴旋,他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一听说对方叫吴连凯,罗瑾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黑皮,你是黑皮么?”两位老人正式相认。</p> <p class="ql-block">风云变幻,感慨万千。两位老人在重逢之后的第3年,吴旋就去世了,老人去世之后的第7年,罗瑾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两位老人都走了,没有机会看到今天的《南京照相馆》,但我们却永远会记得那两个冒死接力的中华好少年。我们跟日本人不是朋友,但这两位老人永远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同胞,是我们永远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南京照相馆》的力量,深植于一种让我们心碎的克制。面对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戮,申奥导演的叙事方式审慎而节制,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雷霆万钧。影片中直接展现日军暴行的画面并不多,因为历史的伤痕如此之深、屈辱如此之重,任何直接的视觉冲击都是我们难以承受之痛。最终,他将镜头转向更深邃的留白,以不落言诠的沉默,蓄积起撼动人心的千钧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 种留白的智慧,在林毓秀的命运上体现得最为揪心,在她被日军拖走之后,是彻底的黑幕,我们心知肚明等待她的是什么,那血污与屈辱足以撕裂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直面重回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一幕,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然而,电影没有让我们去再次直视那种绝望的窒息,而是把镜头留下她归来时凌乱的衣衫、红肿的面庞、失焦的眼神.....屈辱无声,却比任何哀嚎更刺穿灵魂;悲愤无言,却足以在胸腔炸开无声惊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有描述,我们却已经明了;没有言说,已是最惨烈的控诉;它将我们带入想象的深渊,让历史的沉重压在每个观众心头,让我们永远铭记。毕竟,无论怎么去表达,都无法展现日军兽行的万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份贯穿全片的、刻意的隐忍,让积蓄的情感如地火奔涌。所有的屈辱与怒火,所有压抑的民族悲情,都在金老板劈向鬼子的斧响中,在宋班子将石砖奋力砸下的瞬间里,在苏柳昌说出我们不是朋友时,终于找到了爆发的出口!那是被压迫到底层的生命最决绝的反抗,是沉默总爆发时那一声震碎苍穹的呐喊!它们不是突然的宣泄,而是被这漫长的无声压抑到极致的必然喷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尾的表现手法,更是我们看到所有电影中述事的巅峰。在相对平静的曲调中,金老板那一句句深埋希望的祝福,定格幸福瞬间的影像,与战争屠戮后的满目疮痍交替放映。希望的定格与屠杀的真相相互割裂,祝福的暖光撞上现实的血河,生与死、善与恶、美与残的极致对比,终让我们所有被强按下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地夺眶而出。这泪是哀悼,是愤怒,更是对那无声处所积蓄一切力量的最终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京照相馆以默片般的隐忍,承载了历史最雷霆的轰鸣。它没有展览苦难,却让苦难在每个观众心中自行显影;它没有嘶声控诉,却让控诉的声浪在胸腔内久久回荡。这份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正是它作为民族记忆的影像载体,留给世界最沉重、也最崇高的献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照相馆的镜头是冷的,剪刀是冷的,但记录下的希望与残酷,却永远滚烫。它以无声为剑,刺穿了时间帷幕,让我们在那片克制的光影中,听见历史深处,永不消散的滚滚惊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