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

太极星

<div>宜昌,在外省人的眼中很低调,低到没有存在感。当你亲身来到这里,却又发现,宜昌早已住进了你的心房。原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绝代佳人王昭君都诞生在这里,三国演义的很多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是三国时期的主战场,著名的关羽走麦城、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喝断桥梁水倒流等等,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留下了猇亭古战场、长坂坡、关陵、麦城等多达80余处三国遗迹。还有著名的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世界最大坝三峡大坝,原来以为三峡是重庆的,三峡大坝也应该是重庆吧,其实不然,三峡的最大峡西陵峡是宜昌的,三峡大坝也是宜昌的,真是,不看不知道,宜昌真奇妙。</div><div>到了现代,宜昌成了湖北省副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人均GDP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超过省会武汉。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div><div>除三峡大坝、葛洲坝梯级电站外,还有423公里长的长江支流清江,建有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三座大型水电站,其中两座在宜昌,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基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因此,宜昌也被称为一座来电的城市。</div> <div>神农祭坛</div><div>位于著名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处于神农架的山脚下。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而建造的。</div><div>神农架以前是宜昌管辖,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直属湖北省管辖,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6镇2乡,总人口近8万人。</div><div>神农架以其神秘的自然景观和众多未解之谜而闻名。主要有10个:1. 动物白化现象。2. 野人传说。3. 山溪潮汐。4. 盛夏结冰川的洞穴。5. 怪异动物。6. 箭竹奥秘。7. 冷暖洞。8. 鬼市。9. 石头屋。10. 神石。</div><div>对于我们旅游者,最好奇的是野人之谜。这也是全世界未被破解的四大谜之一。神农架是发现野人的次数最多、目击者人次最多的地方。尽管多年来有许多目击报告,但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野人的存在。</div><div>导游介绍,野人确实存在,原因主要是秦始皇修长城时有很多劳工忍受不了而逃走,家不敢回,就跑到密林里生活,经过几十代人的繁衍,人的基本功能逐渐退化,特别是语言,生活习性。目前有关部门掌握了不少证据,只是还没有对外公布。整个林区管理严格,对外国研究机构一律卡死,不让他们涉足。</div> 百草园<div>炎帝神农氏在神农架生活了38年,遍尝百草,辨识了粮食、菜蔬、水果、药材,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奠定了原始农耕文明的基础。他尝百草的经历和用药经验代代相传,后人以此为基础编写出中国第一部医药史书《神农本草经》。百草园集中展示的这些植物,与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密切相关,是对其功绩的一种纪念和体现。</div> 千年古杉<br>位于神农祭坛边的山岭上,古杉(铁坚杉)昂首云天,树龄1200年以上,高达36米,六人合抱还围不过来。 <div>在祭祀区内,地面铺设有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图案中的五色石分别对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两侧各有一根高10米的图腾柱,柱上的牛首象征着神农氏的牛首人身形象及其子孙后代的繁衍。图腾柱前方的两幅大型浮雕展示了神农氏一生的伟大成就。浮雕之间的九鼎八簋和钟鼓楼则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礼器,供炎黄子孙在此祭拜先祖,祈求庇佑。</div> 要到达雕像前的瞻仰台,需要攀登343级台阶,这里是古时天子进行祭礼的地方,如今则成为游客瞻仰神农氏的重要场所。 神农雕像<div>雕像为牛首人身形状,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躯,双目微闭,仿佛在思考宇宙的奥秘。头像高21米,宽35米,高宽加上恰好是56米,象征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div> 祭坛四周青山环抱,环境美丽而幽静。 神农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搭架采药,教人们耕种。为了纪念神农老祖的丰功伟绩,人们在这里修建了祭坛,供炎黄子孙世代祭拜。 在炎帝先祖面前,炎黄子孙们尽显童趣,异想天开想把巨大酒坛抬去敬祖。 祭坛前这支铜质喇叭被称为“法鼓”,是祭坛的一部分,在祭祀仪式中使用。这个小毛娃十分好奇,使出浑身力气想吹响它,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天生桥景区<br>位于神农架南部老君山脚下的彩旗村,距神农坛4.8公里,海拔1800米,总面积20平方公里,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核心特点,集休闲、探险、揽胜于一体,是神农架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人部落<br>展示神秘独特的巴人部落,集自然景观和巴人文化、休闲览胜与文艺创作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这里有神秘独特的巴人部落,包括巴蛮茅居、巫夷寮舍、廪君堂屋、土司王府、茅古斯戏台、水车作坊等。 水车作坊 <div>两道暗河水流从岩隙峭壁中倾盆而下,似银河泻地,玉珠飞溅,扬起濛濛水雾,与幽静的深潭相映成趣。</div> <div>天生桥</div><div>是喀斯特地貌中一种特有的景观,它的形成是可溶性岩石下部受流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实际为穿透型溶洞。</div><div>这座天生桥孔洞呈葫芦状,高约17高米,深10米,桥面距水面约120米,在夏季多雨的季节,天生桥飞瀑自峭壁疾奔而下,如花飞溅,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展现出万种风情。</div> 天泉<div>典型的上升泉,泉口水流四季常涌不涸,水质清冽,甘甜可口。传说,这口天泉就是太上老君当年炼丹取水的地方,清凉的泉水是天然冰冻的山泉水,可随取随饮。</div> 栈道沿山壁蜿蜒,穿行于山水之间,步移景异,野花绿树遍布,四季青翠,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 昭君村<div>原名宝坪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因西汉时期王昭君(公元前54年农历八月十五出生)诞生于此而改名。</div> 村中有粉黛林、佳丽岛、浣纱处、彩石滩等20余处胜迹。王家崖云雾缭绕,香溪河九曲八弯,娘娘泉古朴典雅,梳妆台花荫满地,昭君像亭亭玉立,抚琴台琴韵悦耳。特别是昭君村多美女的千古传说,引起中外人文地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更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瞻仰于斯,乐而忘返。 王昭君,本名王嫱,于公元前52 年出生于此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17岁时被选入宫。皇上在选妃的时候,根本看不到真人,而是先由宫廷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再将画像送入皇上寝宫。王昭君因为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结果被毛延寿在画像上点了一颗黑痣,导致汉元帝没有选中她。<div>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三次进长安朝贡,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为了巩固边疆安宁,决定挑选一位宫女嫁给呼韩邪单于(自己的女儿舍不得,将挑选出来的宫女认作干女儿)。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送别那天汉元帝才看到王昭君的美貌,虽然心生悔意,但君无戏言,最终还是忍痛割爱。她到匈奴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丽容颜,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王后”),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div><div>她与呼韩邪单于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伊屠智伢师。婚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按照匈奴的习俗,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并与他共同生活了11年,生下了两个女儿。复株累若鞮单于死后,王昭君又被迫嫁给了复株累若鞮单于的弟弟搜谐若鞮单于。公元前19年,王昭君因远离故乡、心生哀愁而患病去世,享年33岁。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应验了那句俗语:“自古美人多薄命”。</div><div>可以说美人王昭君的一生非常悲惨。</div> 王昭君纪念馆<div>收藏陈列的汉唐文物均出土于昭君村,昭君书院珍藏的各种版本的古典书籍,记载了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对昭君的评价和褒扬。博大精深的文史资料,使纪念馆成为当今中国研究王昭君历史文化的中心。馆藏的名人字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为同类馆所之最。特别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名和村名更是增添了文化底蕴。昭君别乡几千年,但村中仍保留着西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婚、丧、嫁、娶原始古朴,被专家学者誉为“绝无仅有”的汉代历史文化景观。</div> 大清光绪十三年正月立的石碑,上书:汉昭君王嫱故里。 抚琴台 王家老屋<div>始建于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为王昭君祖父所建,明宣德年间复建,现按清代原貌复原,是典型的汉代风水格局建筑。</div> 昭君宒 三峡大坝旅游区<div>这里看似游人如织,其实是外松内紧,大国重器,各处均有武警把守,另外还有防空导弹系统、雷达监测系统等,旨在确保三峡大坝的安全稳定。</div> 这样的手扶电梯要乘坐5部才能到达顶部,而且不得拍照。导游说,每年要抓到不少台湾间谍,这样看来,严加管理也是应该的。 坛子岭景区<div>因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div> 在观景台上看到的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一目了然。 三峡大坝船闸<div>是三峡大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确保长江航运的畅通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坛子岭上清楚的看到有船只正在过坝,依稀看到船闸外还有几条船在等待进闸。<br>三峡大坝船闸由上游闸室、下游闸室和闸门组成。当需要船只通过时,上游闸室的闸门关闭,将上游的水位抬高;当下游闸室需要进水时,下游闸室的闸门打开,将下游的水位降低。这样,船只就可以通过船闸了。</div><div>三峡大坝采用五级船闸过坝,就是说要经过五次水涨船高,或者五次水降船低过坝,上游水位175米,下游水位只有62米,落差100米,整过用时需要3到4个小时。</div> 升船机<div>远处橙色的两个装置就是升船机,塔柱高146米,提升高度113米,重量11500吨,可以把3000吨的船直接提起来过坝,用时只要40分钟,落差100米的水位,只要一次就可以通过,这是专门为3000吨以下的船只设计的,极大提高了过坝时间。船闸内正巧有一条船正在过坝。</div> 大江截流石<br>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单边长2.5米,重量8-10多吨,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投入江中后可任意角度插入江底,顶部设计挂钩便于串联投放,有效抵抗洪水冲击。截流石不仅是三峡工程的技术关键,更象征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攻坚克难精神。截流石如今也成为三峡大坝旅游区的展示亮点,向公众直观呈现截流壮举背后的科技力量与工程美学。 万年江底石<div>这是一块形成于8亿年前的花岗岩巨石,重量达20多吨,因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建设时从围堰基坑中被挖出而得以展示。长江的成江年龄约为2000万年,而这块石头的历史远超长江,对研究长江的过去和地质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div> 185观景点<div>三峡大坝的高度是185米,这个观景台与三峡大坝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坝雄姿,同时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div> 在185平台看到的三峡大坝(上游) 截流纪念园<div>是国内首家以水利工程截流为主题的公园,集游览、科普、表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全方位展示工程遗址、工件雕塑群、三峡奇石等元素,揭示截流工程的科学原理与历史意义,体现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的文化主题。</div> 大型工程车使用的旧轮胎,其直径达到2.4米。这些轮胎是三峡大坝建设时期使用的工程设备的一部分,现在作为纪念物展示在园区内,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工程的规模和技术难度。 哨兵<div>这一级高大挺拔的“哨兵”就是多匝套管电流互感器。它们不仅样子酷似哨兵,在电力系统中更是像哨兵一样,时刻保卫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它将高压电流和低压大电流转变成电压较低的小电流,供给仪表和继电保护装置,并将仪表和保护装置与高压电路隔开,保护装置的安全。</div> 在截流纪念园看到的三峡大坝(下游) 西陵长江大桥<div>连接南北两岸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三峡工程交通的关键工程之一。桥名“西陵长江大桥”由李鹏总理题写,当地人调侃为西陵长江“火锅”,说是李鹏把大桥写成“火锅”了。为此我专门到车前拍了几张照片,放大可见“大”字中间的油漆可能掉了,不是完整的一横,锅字的笔划不是太清楚,加上油漆斑驳,这算是旅途中的一点花絮吧。</div> 游览两坝一峡之西陵峡<div>游轮是宜昌核心旅游产品,是以长江三峡系列豪华游轮为载体,线路包含世界第一坝——三峡大坝,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以及享有绝版三峡之称的西陵峡,是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内河观光旅游产品。</div> 游轮三楼平台 二楼大厅 二楼是收费坐位,花298块选了临窗6人桌,免费提供茶水、点心,感觉非常便宜,关键是可以慢慢欣赏岸边景致,大饱眼福。 <div>一直以为长江三峡是一处地名,现在知道,它是长江上的三条峡谷,统称为“三峡”,位于我国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自西向东分别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瞿塘峡,又叫“夔峡”,在重庆市境内,是长江自西向东进入三峡的第一个峡谷,全长8公里,以险峻著称。巫峡,又叫“大峡”,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是长江三峡中的第二峡,全长46公里,以自然景观幽深、俊秀而著称。西陵峡,在宜昌市境内,居于长江三峡的东侧出口,全长6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河道中激流险滩最为著名。</div> 西陵峡作为长江三峡中最秀美的一段,沿途可观赏自然景观:灯影峡、明月湾、仙人溪等峡谷地貌。<br>还有人文遗迹:三游古洞、张飞擂鼓台、黄陵庙、陈毅摩崖石刻等。 江面不时有货轮与我们擦肩而过,这里的货轮与下游的江苏段相比不是太多,吨位也较小,这可能与两坝和诸多长江大桥的限制有关,但是也算繁忙。 山青水秀 景色宜人 十分养眼 沿江城市风貌 三峡人家古镇<div>走过路过,只能错过。查阅资料得知,古镇以“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为核心特色,融合巴楚文化、峡江风情与自然奇观,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湖北省十佳景区”等荣誉称号。</div> 前面的江面很窄,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船台上风力很大,刮起了裙子,吹跑了帽,搞的游客们手忙脚乱。 临水的村镇总是引人遐想 <div>三游洞</div><div>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br>三游洞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div> 凝望窗外,山势时而如黛色屏风巍然矗立,倒影沉入粼粼江水,随波纹摇曳成破碎的墨痕,时而又化作朦胧的青色剪影,在烟雾缭绕中与天际融为一体,唯余山脊的曲线在云霭间浮动。 船头始终牵引着新的峰峦闯入视野。峭壁的岩纹、葱郁的松林、偶尔掠过的飞鸟,所有景致都因船的移动而瞬息变幻,让人怀疑,究竟是船在行,还是山在动? 人在画中游的恍惚里,青山如过客,过客亦成青山记忆中的一瞬涟漪。 前方就是著名的葛洲坝<div>郭沫若写过描绘西陵峡风光的诗:</div><div>《过西陵峡》<br>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br>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div><div>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div><div>三斗坪前今日过,<font color="#ed2308">他年水坝起高墙</font>。<br>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br><font color="#ed2308">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font>。<br>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br>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div><div>我很好奇,郭老1961年9月写的诗,葛洲坝工程1970年底才动工兴建,是不是证明在他那个年代中央就规划了在这里建大坝?</div> 船闸的绿灯提示,我们进三号船闸。 游客们纷纷来到船尾,看闸门如何关闭和水落船降的过程。 我们是从上游出发,水位比闸那边的下游高出20多米。随着闸门关闭,船体不停的下降,亲身体验了“水落船降”的经过,感到十分满足。 这时船上的广播响了,请游客们到船头看开闸门的过坝情景。当我们跑过来时,闸门缓缓打开,大家一片欢呼,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拍下这激动的时刻。 我前面的一家三口很聪明,母女俩都喊看不见,父亲急中生智,让女儿骑到他的肩上,母亲立刻递过手机,“录像录像”,女儿熟练的操作。我也被感动了,拍下这精彩的一幕。 夷陵长江大桥<div>当游轮穿过桥下时,突然感觉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哲学:桥在江中,江在城中,城在山中,宜昌正是这样的城市。</div> 既有高度 又有宽度<div>正如郭老诗云:<br>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div> 更有温度<div>今天是39度,比我们火炉南京高出3度。</div> 船仓内,小姐姐们表演送别舞蹈,游客们依依不舍的离船登岸。 <div>百年系缆桩</div><div>这里是宜昌港九码头,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此后,英国商船长驱直入,宜昌码头开埠肇始。</div><div>此系缆桩为英国铸造,高177厘米, 重逾千斤,三分之二埋于地下,为商船靠岸系缆所用。当年此桩共有四个,百余年风雨之后,目前仅余其一,它是宜昌码头开埠的见证,也是宜昌城市通商历史的见证。</div> 嫘祖庙<div>又名西陵山庙。为纪念黄帝正妃嫘祖而建,1993年重建于西陵山。嫘祖又叫雷祖、累祖,民间蚕农称之"蚕母娘娘",被认为是养蚕缫丝的始祖。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div> 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给正妃嫘祖了。时间不长,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和战斗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螺祖被称为是伟大的发明家,中华各族人民的伟大母亲。<br> 关于螺祖的具体生平和事迹,历史记载较少,但她在宜昌地区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 三峡大瀑布<div>以天然瀑布群和峡谷丛林风光闻名,是集迷人风光、民俗文化、水上娱乐、旅行探险等多种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神奇峡谷。</div> 宝塔灰岩<br>由李四光、赵亚曾于1924年创名。这一命名为后续对该地区地质年代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使得宝塔灰岩成为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这不仅让游客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震旦纪、奥陶纪、寒武纪等多个地球地质年代的地质特征,也凸显了三峡大瀑布风景区作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地位,有助于游客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 <div>巴人碾房</div><div>充分展现古代巴人生活智慧,其核心是利用水流冲击力推动磨盘旋转的水力传动装置,体现了古代巴人对水力资源的巧妙运用。</div> 听瀑亭 逢春桥<div>形神逼真,与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形成人在瀑上走,水从脚下流的独特画面,近距离感受山水之美,令人难忘。</div> 临水栈道 四不像<div>这个名称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形态奇特、难以归类的自然景观或雕塑,以此引人注目。</div><div>只是,”四不象“这三个红色大字真的是四不象,题字的书法家是想表达高超的书法艺术,还是想让游客认不出来呢?</div> 此处是家长带孩子戏水的好地方 野人谷<div>以独特的峡谷溪流景观和原生态自然环境著称,与三峡大瀑布的壮丽水景形成互补,共同构成集地质探秘、生态观光、休闲避暑于一体的旅游体验,峡谷内原生植物茂盛,奇石林立,珍稀野生动物偶有出没,是观察地质演变和生态多样性的天然课堂。</div> 水上栈道 高空索桥<div>横跨于叠翠峡谷之间,长102米,其长度与三峡大瀑布的高度恰好吻合。该索桥是景区内备受游客欢迎的打卡地,以惊险刺激著称,游客行走其上会左右摇摆、晃晃悠悠,让人回忆起儿时的童真,同时也是欣赏峡谷风光的独特视角。</div> 首先映入眼帘的瀑布,主瀑高102米、宽80米,比黄果树瀑布高出30米,是景区标志性景观。其水流从陡峭山崖飞流直下,水天雾海蔚为壮观,被誉为中国第四大瀑布。<div>这里是三号观瀑平台。</div> 来之前我曾怀疑,这里怎么有大瀑布?亲眼看到后才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 到一号观瀑平台,近距离观看总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桃花湖<br>桃花湖是三峡大瀑布景区的标志性水体景观,被誉为景区明珠,湖域周边青山叠翠,水域清澈如镜,与周边生态栈道、桃花岛、风雨廊桥等构成多层次亲水景观,形成“秀水映山、一步一景”的视觉效果。 桃花岛<div>桃花湖作为景区的“明珠”,桃花岛则是湖中的点睛之笔,周边被清澈的湖水环绕,湖中倒映着青山绿树,形成“秀水映翠”的诗意画面。春季桃花盛开时,岛屿与周边植被相映成趣,成为赏花打卡的热门地点。</div> 别致的演出舞台 <div>风雨廊桥</div><div>游客休憩避雨的场所,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与自然山水相融合,成为环湖景观中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设施,游客可在此欣赏湖光山色与周边瀑布群的秀美风光。</div><div><br></div><div><br></div><div>游过宜昌,才真正体会到“不到宜昌,你会遗憾”这句话的含义。这座长江之滨的明珠城市,每一处风景、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烙印在脑海之中,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当亲眼领略三峡大坝的雄姿,如银龙横卧江面,将汹涌江水化为平静碧波,实现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叹于中国人治水的智慧与魄力。而葛洲坝作为三峡的“母坝”,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更让游客亲身体验一回“水落船降”过船闸的奇妙,宜昌用山水写就答卷,用人文传递温度。每一次与历史对话,每一眼与山水相逢,都是与这座城市的“灵魂来电”。这,就是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