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触动心灵的抗日战争历史教育

欣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党员重温党的光辉革命斗争历史。8月12日,福建省知青文体交流协会党支部(以下简称:省知青文体协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兼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42人,前往福州三坊七巷的安民巷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陈列馆和中共福州市委旧址,举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主题党日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民巷是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重要组成部分,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民巷53号是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建于清代,1938年在此设立抗战机构,现存建筑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民巷立本弄3号为中共福州市委旧址,1926年中共福州地委在此成立,系福建省最早的党组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大早,大家就坐地铁、或坐公交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安民巷口等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图为安民巷53号新四军办事处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下面这张照片前大家久久伫立,缅怀!一切尽在不言中!</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p><p class="ql-block">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新四军福州办事处,由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志愿者、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刘云刚(下图左1)亲自担任讲解员,为我们讲述新四军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省知青文体交流协会党支部书记蔡文锦(下图左2)带领党员认真听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福建的形成,1938年2月,在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军部少校参谋顾玉良等人的努力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办事处对外公开的任务是承办军部交办的日常工作,开展抗日宣传;对内的秘密任务则是代表福州地区中共地方组织,恢复和发展组织关系,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力量。在办事处的领导下,抗日救亡民主运动在福州地区蓬勃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迁往南平。由办事处恢复发展的福州工委,继续组织领导福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深入了解到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中坚力量。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由江西、福建等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多个游击支队和团。新四军在长江以南地区坚持抗战,成为华中抗日的中坚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通过多次反“扫荡”、反“清乡”等战斗,成功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新四军还建立了多块抗日根据地,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新四军旧址后,陈为集老师又带领我们到安民巷的立本弄口,准备带我们参观立本弄3号中共福州市委旧址陈列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未进入“立本弄”前陈老师就指着这条才一米五宽的窄弄,如数家珍般为我们讲解这条小弄堂原来的弄名和弄名的历史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窄弄子里藏着革命的火种,后来燎原福州大地。党员们走进弄堂3号参观中共福州市委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中共福州市委旧址大门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列馆在保留原民居特色的同时,将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营造出革命历史陈列与三坊七巷整体环境相得益彰的文化氛围。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序厅”“播火记”“红旗谱”和“英雄赞”。陈列从“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在福州的传播开始,介绍福州党团组织的成立过程与组织建设情况,大革命时期组织领导下的学生、工人运动及其他相关革命活动,展现了方尔灏、徐琛、余哲贞、王荷波、陈昭礼、翁良毓等革命先烈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为集讲师是上海南下服务团革命干部的后代。也是一名知青,他满怀激情为我们讲解福州革命历史和英烈们的革命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州革命烈士徐琛与余哲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老师给我们介绍福州烈士徐琛与余哲贞“刑场上的婚礼”的革命事迹,感人肺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6年4月,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徐琛、余哲贞夫妇曾住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聚在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牌匾前高唱《国际歌》(视频只录制片段)(陈增华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