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北6——色达五明佛学院

老葛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安排参访五明佛学院,下午就回阿坝州,夜宿马尔康市。为了不影响佛学院僧人每天的徒课及佛事,佛学院每天安排二个时段,开放部分区域,让游客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因此只有在8:00及12:00,游客在洛若镇游客中心乘坐交通车,才能进入佛学院参访,过时不候。而且必须提前二天由本人在手机上预约成功才行。我们事先已经都在导游帮助下预约成功了。参访时间规定一小时,到时佛学院会清场,必须乘交通车离开。</p><p class="ql-block">本来从住宿的色达县城到五明佛学院,20公里车程半小时即可,但由于道路施工封闭,要绕道70公里花费一个半小时,我们只能起了个大早,早餐过后,6:30即出发。</p> <p class="ql-block">天还没亮,只有山头呈现一抹嫩黄色。</p> <p class="ql-block">忽然脑海里浮现出歌手朱哲琴的那首《羚羊过山岗》。</p><p class="ql-block">——那一天/羚羊过山岗/回头望回头望/清晰的身影/回头望很苍凉/天哪么低/草那么亮/雅克摇摇藏红花/想留住羚羊……</p> <p class="ql-block">黑暗凸显出原始的苍凉。</p> <p class="ql-block">谁知道,那条道路虽然在修,也围起了围挡,却疏于管理,车辆仍在通行。于是我们的大巴也一头拐了进去,只半小时就到了洛若镇游客中心。时间还早,大家就在附近晃悠。</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旁有一处大型群雕,刻画的是藏族史诗《格萨尔》中描绘的部分场景。</p><p class="ql-block">色达,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格萨尔》文化走廊核心区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p><p class="ql-block">该群雕以驯服野牦牛和牧场搬迁的场景为主要内容。前半部分展现高原先辈英勇顽强,以驯服野牦牛而获得在雪线之上生存繁衍之能的场景。后半部分展现金马草原上牧人搬迁牧场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色达县城及喇荣五明佛学院海拔3890—4150米,是我们此行海拔最高的地方。由于事先做了功课,采取了伟人倡导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措施得当,因此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事先准备好的便携制氧机、氧气罐,以及其它一些药物,也没有派到用场。</p><p class="ql-block">全团27名游客中,有三四个人前几天在海拔3500米的郎木寺有头痛恶心症状,服用了导游推荐的“藿香正气水”(临夏市里药店有售)以后,症状减轻,今天也满血复活了。</p> <p class="ql-block">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又名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喇荣沟。</p><p class="ql-block">五明佛学院的历史可追踪至1880年,当时德绛多吉在这里修建了一处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日追”(修行处)。上世纪80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1933-2004)扩建该修行点,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时有32名学员,晋美彭措任堪布(经师)。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1987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亲自写信给色达地方政府,肯定了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办学方式,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五明佛学院题写了院名。此时佛学院已稍具规模,学员人数已近千人。至1993年,学经点学员增加至2千多人,经师54人。</p><p class="ql-block">五明佛学院1993年即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最盛时期(二十一世纪初)学员达到三万人,现在一般保持一万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洛若镇游客中心。佛寺与旅游其实从来是一对矛盾,说实话五明佛学院并不欢迎一般游客,不主张佛学院成为一个旅游景区,更不主张售卖门票,前些年曾停止游客入内参观旅游。但地方上不这样认为,因为地方政府要发展旅游,提升经济,而且地方上还为寺院的正规化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双方博弈的结果,当然地方政府逐渐占了上风。</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五明佛学院并不需要买门票,但每人30元的来回交通车费是必须要付的。道路是地方上修的,运输公司是地方投资办的,这一块的收入当然归于地方旅游收入。</p><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整,一辆辆交通接驳车相继发车。这里之所以不称为景交车,就是避免造成五明佛学院是个景区的错误定位。</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小木屋,壮观的红海洋,向往已久的色达五明佛学院,我们终于来了!</p><p class="ql-block">一间间绛红色的小屋迅速进入视野。</p> <p class="ql-block">间或还有一些金顶的寺庙殿堂从眼前掠过。</p> <p class="ql-block">交通车爬上山岗,在坛城旁边的停车场停下。驾驶员强调,一个小时后必须回到停车场,最多宽容到一个半小时,过时不候,就只能走下去了!关键是必须离开,为了不影响佛学院课徒,到时会清场的。</p> <p class="ql-block">下车伊始,先在小屋旁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黄金坛城,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坛城共三层,一层四周是一圈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坛城的二层外圈是转经道。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僧侣们成群结队在这里转经,这也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坛城的中间上下都是藏经楼,据说每转一圈,相当于把这些经书通通都读一遍,这是何等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转经道旁设有椅子,走累了可以休息。</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门措上师灌顶台、讲经台。这位门措上师乃是当今五明佛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喇荣念经缴费处,这个估计是专门请喇嘛做法事缴费的地方,这个我们汉人的寺庙也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坛城外围的道路,也就是我们乘车上来经过的道路,游客的活动范围就到此为止,不能沿路走下去,更不能从小路走下去。路旁有消防车停着,车里的消防员兼保安职责,守住各个道口。因此我们在五明佛学院的活动范围是十分有限的。</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在这里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盖着金顶的殿堂是佛学院的中心区,所有的小木屋都围绕着中心区修建。</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中心区又称公共区,建有大经堂、喇嘛经堂、觉姆经堂、汉僧显密经堂、教学楼、综合楼、藏医院、扶贫医院等等十几座宏伟的厅堂式建筑。还有佛学院宾馆、商店、社区卫生所等等。我们想去看看,无奈各路口有保安值守,过不去,只能远远的观望。</p> <p class="ql-block">坛城这里是离这些殿堂最近的地方了。最近处的玻璃亭子里是一个大的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绛红色的小木屋依山而建,密密麻麻,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p><p class="ql-block">红色小木屋是五明佛学院视觉形象的主体,颜色来自五明佛学院所属的宁玛派(红教)。</p> <p class="ql-block">由于佛学院的课程需要六年时间才能修完,有些特殊的课业甚至需要修满十三年,因此学员必须要解决住宿问题。他们基本不具经济基础,只能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从佛学院建材商店买来树干木板等简单的建材,因陋就简,自己搭建出了这些小木屋,最后涂上统一的绛红色涂料。</p> <p class="ql-block">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最早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其中在空间上最为明显的是作为僧舍的红色小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五明佛学院形态是一个未经人工规划、自发生长的人类聚落,小木屋的修建完全是自然无序的。对建筑学和人类学爱好者来说,这里是研究聚落形态的完美案例。但是火灾成了最大的隐患。</p><p class="ql-block">2014年1月9日晚,五明佛学院觉姆经堂后方僧舍因电气线路老化引发火灾,虽无人员伤亡,但烧毁木屋一百多间,可谓是火烧连营。</p> <p class="ql-block">五明佛学院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拆除房舍。第一次是在2001年的5月到7月,拆除房舍2200间;第二次是2002年12月(拆除数目不详);第三次是2004年4月,拆除房舍20余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拆除发生在2017年4月,共拆除房舍3325间。</p> <p class="ql-block">最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建起了消防通道。第二是重建了规范的高低压供用电系统,消除了电气火灾隐患。当然这些都是地方上出资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晋美彭措大师的坚持,佛学院在上世纪的招生过程中采取“不分教派、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策略,使得佛学院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p> <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不同,一是招收了大批女性僧人学员(藏语称觉姆),二是招收了汉人僧侣,并且可以容留居士居住。目前觉姆占佛学院总人口的70%。</p><p class="ql-block">五明佛学院因此被称为“新型藏传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因创办喇荣五明佛学院,以及在红教教义传播上的造诣,晋美彭措的声名大振,被广大信众尊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如意宝大法王。</p> <p class="ql-block">可惜天不假年,2004年1月7日,晋美彭措大师因心脏病圆寂。</p> <p class="ql-block">喇荣五明佛学院现任院长为尊空行母门措上师,不错,就是一位女僧人。</p><p class="ql-block">尊空行母门措上师是晋美彭措大师的外甥女,是晋美彭措大师从小就刻意培养的接班人,长期协助大师管理喇荣五明佛学院教务,在大师晚年承担了重要弘法职责。‌‌</p> <p class="ql-block">但是由于后来门措上师法体欠佳,2017年起,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日常事务由佛学院院务委员会集体管理,法王的杰出弟子索达吉堪布长年担任院务委员会主要领导。</p> <p class="ql-block">喇荣沟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明佛学院的博物馆,目前还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喇荣沟最高峰,半山腰有一处瞭望台,可以看到佛学院的全貌。</p><p class="ql-block">之所以称“瞭望台”而不是“观景台”,也是为了避免造成佛学院是一处旅游景区的错觉。</p><p class="ql-block">山顶风马旗飘扬,初以为是天葬台,后打听下来才知道,天葬台在佛学院的外面,不对游客开放。但如果有人坚持要看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花150块钱,搭乘当地藏民的“野摩托”,可以送你上山,观看后接你下来。</p> <p class="ql-block">通往瞭望台去的路旁,也是一间间小木屋。</p> <p class="ql-block">这让我们有了近距离观察这些绛红色小木屋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这些小木屋都是僧侣手工因陋就简搭建,每一间都不相同。</p><p class="ql-block">此时每家每户都是门窗紧闭,里边好像也没有人影。</p> <p class="ql-block">似乎僧侣们的用水问题还没有解决。每家都在收集天落水,看到不少僧人外出时都会提三四个空塑料水桶,带回宝贵的干净水供饮用。</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围墙上堆起一个个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登上瞭望台看佛学院全貌。</p> <p class="ql-block">中心公共区的东面和北面是僧侣居住区,西面和南面是觉姆居住区,两边井水不犯河水,不能相互往来。</p> <p class="ql-block">这一块像刀切一样整齐,是地方规划部门划定的用地红线。由于本世纪初的无序扩张,佛学院一家独大,引起了当地政府的警觉。现在划定了红线,新来的学员只能向山上修建木屋,日常生活有诸多不便,因此新学员人数被限制。</p> <p class="ql-block">西侧见到一批正在建设中的退台式现代多层建筑,这是在经历了2017年4月的大规模拆除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居住形式——公寓式僧舍,虽然还是以红色为基调,但是已经不能再称为“红色小木屋”了。</p> <p class="ql-block">当地规划部门准备全面推广这种公寓式的多层僧舍。可以预见,若干年后满山遍野密密层层的绛红色小木屋将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看看五明佛学院的夜景,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在佛学院宾馆住一晚上,当然也要预订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活动范围仅限于坛城以及坛城到瞭望台之间约300米的道路上,一个小时的参访时间差不多也够了。</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佛法精进、佛运长久。</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在附近吃了午饭。回程驾驶员当然不会再重走来时的路了。这次没有民警阻拦,于是选择了最近的路。虽然由于大规模修路,548国道原先的路面已经全部铲除,正在挖沟铺设下水道,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还时常要堵车,但总比绕道炉霍要快许多。</p> <p class="ql-block">在色达县翁达镇,大巴开上了317国道,路旁的色曲河依然波涛汹涌。</p><p class="ql-block">大巴顺利通过昨天滑坡落石路段,驶过黑河大桥,一路向东。</p> <p class="ql-block">来到繁荣的观音桥镇。金碧辉煌的寺庙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观音桥镇游客中心广场上的标志,巨型青花瓷瓶。</p> <p class="ql-block">观音持舟山佛道起始点标志。</p> <p class="ql-block">大型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大型煨桑炉塔。</p> <p class="ql-block">G317转G248,傍晚时分来到阿坝州府马尔康市的马尔康大厦宾馆住宿。</p> <p class="ql-block">今天离开色达县,此行的海拔高度越来越低了,就像打了胜仗一样,此去都是坦途,晚餐大家食欲大增。</p> <p class="ql-block">导游在宾馆餐厅为三位生日恰好在这次旅游期间的游客庆生,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市高楼林立,比想象中的西部藏区城市漂亮繁荣多了!宾馆隔壁的大超市,人流量绝对超过我们江浙沪一带。</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整理所摄照片,网上就传来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开始收取门票的消息,票价是50元/人,老人60—70岁减半,70岁以上免票。</p><p class="ql-block">记于2025年8月。</p><p class="ql-block">请看下集《甘南川北7——红原月亮湾 瓦切塔林》,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