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这一辈子"有感》

竹子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7330849</p> <p class="ql-block">终于再一次看完了老舍我这一辈子这本书了,这是我第二遍阅读。这本书以"我"代表主人公,讲述一个普通的"我"平凡坎坷的一生。他让我感受到那个"我″,在命运夹缝中艰难求生,"含泪微笑"开出的一朵花。展示了底层人对命运提弄时的生存哲理。清末民初的社会巨变,那个"我"从裱糊匠到巡警,再到失业的老人艰难求生,井绳下的蝼蚁人生与尊严。老舍笔下的"我"是一个被时代碾压的巡警,一生都在井囗与井底挣扎,没有英雄主义抗争,而是普通平凡人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当我阅读这部作品内容发现,最珍贵的启示,是如何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中,保持人的尊严与精神的自由。他,幼年就读过很多书,字也写得很好,凭本事本该去当差,可命运安排让他成了裱糊匝手艺人。在那个时候。凭手艺赚钱是一种生存智慧,可本事再大再聪明,也抵不过时代潮流。裱糊匠手艺在新时代变成无用武之地,他并没有去固执坚守,而是灵活转型成了一名巡警。书中一句话,"我得活着,我不能因为世界变了,就不活着"。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是对生存本质的清醒认识。从中也让我想起当年下岗时候的快要支撑不住的困境,我还是笑着,就算是连我自己也说不清这是真的笑还是假的笑,反正我笑了。</p> <p class="ql-block">老舍笔下的主人公,没有知识分子职业偏见,他坦然地接受现实,生存本身就是最高原则。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尤其珍贵,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反应更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生活哲理。而如今,发生的变化比那时候的他更加激烈。当A1无所不能,机器人取代传统岗位,行业格局不断洗牌时,我们是否能像这位巡警一样,放下无谓的执念,勇敢的拥抱变化?我虽然和他不同,心里有时也会感叹不平衡,我也曾对自己说,别人行,难道我就不行?</p> <p class="ql-block">"我这一辈子就像裱糊的纸,风吹雨打,破破烂烂,可到底还是贴在墙上"。这句话我觉得挺有道理,这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生命历练的通达。他告诉我们,承认生活荒诞性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能够在不公平中保持心态平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他做到了,而我还是有时会埋怨。后来我明白了,这种接受不了最终也帮不了我,认命吧,如同主人公。我也知道自己的本份,知道什么是良心,坚守道德底线,既使生活再难,也不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母亲告诉我,人情债是一生最难偿还的。为难过你的人,把他当成无所谓,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任何事物都没十全十美,更何况自己。他的妻子和师兄私奔,最后也想得开了,甚至他们生活困顿时,并未落井下石,反而心生怜悯。这种超越个人恩怨的共情能力,展现了人性最光辉一面。</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就是萤火虫屁股后面那个小亮点,这盏小亮点,是底层人最后那点不甘认命的尊严。人生做好自己,不要欠谁,也不许随便剪别人羊毛。不要把自己认定所谓的规矩强加于人。人本来就有差异,学识高低,见识深浅,不难还会有领导与被领导?是人都会犯错的,不管任何人。只要有包容的心,不要按自己思维给人设定规则,绑架在自己范围。世界多元化,才会有精彩。读了《我这一辈子》,让我懂得,一株生长在石缝中的野草,既使没有肥沃的土壤,依然能够向阳伸展。生活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而在于承受姿态。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成就,而在于内心的豁达。它让我们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他告诉我们,所谓一辈子,不过只是把一瞬间拉长成为终身,苦笑咽下所有……</p> <p class="ql-block">图文竹子</p><p class="ql-block">2025.8.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