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大不列颠&爱尔兰(一)——大英博物馆

xlj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我们开启了为期16天的英国爱尔兰全景游。</p><p class="ql-block">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它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王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网上图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飞抵伦敦希思罗机场后,首先参观了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以及俄罗斯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公开展出的仅约藏品的1%。这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的珍贵文物,时间跨度极广,从古代到近现代均有涉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缩影,为研究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能有机会到现场,亲眼目睹<span style="font-size:18px;">涵盖世界各大文明的珍稀艺术品,太让人兴奋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正门采用希腊复兴式建筑风格,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多立克柱式与三角形山花门廊的经典组合。主入口两侧各立8根多立克式圆柱,形成庄严的柱廊。</p> <p class="ql-block">▲正门口上方的三角门楣雕塑名为“文明的进程”,展示了从人类诞生到各种文明成果出现的历程。由英国雕塑家于公元1850年代专门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口设计。</p> <p class="ql-block">▲大中庭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间开阔明亮</span>。这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顶部用3千多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中庭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它原属于1857年建成的大英图书馆,1997年大英图书馆从大英博物馆内独立出去,阅览室在原址修复后重新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走进阅览室抬头仰望,距地面33米高、直径约42米的穹顶恢弘壮观,环形书架<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知识长城,</span>层层蔓延。这座宏伟的阅览室,收藏了取之不尽的书籍宝藏,也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马克思、列宁、孙中山、萧伯纳、狄更斯‌、王尔德等都曾到访过。</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当年流亡英国,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间阅览室进行研究和写作,最终完成了《资本论》。</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在1896年旅居伦敦期间的八个月时间里,经常前往这间阅览室读书写作。</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的展区分为三层,共有九类主题馆九十多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塞塔石碑</p> <p class="ql-block">▲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玄武岩石碑残存部分,高1.14米,用三种文字刻有公元前196年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的最上一层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主要用在宗教场合。中间是古埃及草书文字,当时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文字。最下一层是古希腊文字,当时的希腊统治者官方语言。</p><p class="ql-block">弥足珍贵的是,三种文字记录了同一段落,这就为解读失传的古埃及文字提供了关键对照,成为了一把解开古埃及文明的钥匙。</p><p class="ql-block">石碑于1799年由拿破仑军队发现于埃及罗塞塔,当时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砌墙砖,后法国战败归英国所有,并由国王乔治三世捐给了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从一份普通的刻有官方文件的石碑,到一块被遗弃的砌墙砖,再变成英法争夺的战利品,最后成了大英博物馆的第一镇馆之宝,其身世多么传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时期在雅典建造的帕特农神庙,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它出自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之手,是古希腊艺术的巅峰之作。1801年,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埃尔金伯爵以修缮名义,将神庙三角山墙浮雕、墙面排档间饰等建筑构件切割运往英国,后被大英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些精美的雕塑,多方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希腊政府一直与英国交涉要求归还非法掠夺的帕特农神庙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亚述人首翼牛像</p> <p class="ql-block">▲亚述帝国起源于现今伊拉克的北部地区,在公元前935年至609年间是中东地区的一大强国。亚述人首翼牛像 ,是亚述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人面、牛身、带翼,有守护宫殿、威慑作用,是亚述艺术典型代表,见证了古亚述文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亚述猎狮浮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他近67年的统治为古埃及带来了繁荣盛世。同时他热衷于庞大的土木工程建设,在埃及各地留下了众多建筑遗迹 。</p> <p class="ql-block">▲摩艾石像,复活节岛上的拉帕努伊人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凯贝特的木乃伊,于19世纪20年代在底比斯的一座墓穴中被发现,约来自公元前1300年。</p> <p class="ql-block">▲盖尔-安德森猫,是一尊制作于公元前600年代古埃及晚期的青铜塑像 。</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阿弥陀佛像,该佛像雕凿于隋代,原供奉于河北邢台韩崔村的崇光寺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汉斯·斯隆</p> <p class="ql-block">▲汉斯·斯隆是大英博物馆创始收藏家。他去世后,遗留下来捐赠给国家的个人藏品达7万多件,英国议会为了保存这批珍贵的收藏,通过法案建立了大英博物馆 。他遗嘱说,希望所有人可以自由参观或详细观察其藏品,大英博物馆至今免费向公众开放。他既是一名医生、收藏家和学者,但也曾是奴隶主。因其身份争议,他的半身像从一个永久展厅的底座上转移到了现在的玻璃展柜里,和其他展示英国奴隶贩卖历史的展品放在一起,真是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后来到了位于二层的中国馆。</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约23000件,长期陈列的约2000余件,涵盖书画、青铜、玉器、瓷器等众多类别,跨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维德青花瓷瓶</p> <p class="ql-block">▲这是元青花云龙象耳对瓶,又称大维德瓶,是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镇馆之宝 。由景德镇窑烧造于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后被英国最著名的中国瓷器收藏专家David爵士所拥有,瓷瓶就以他的名字所命名。它证实了中国青花瓷最早烧造年代为元代,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 ,英国BBC也曾将其评选为100件代表世界历史的藏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菩萨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所收藏的面积最大、画幅最高的一幅壁画,高4米,宽3.9米,展示的是三位菩萨从天而降的情景,中间是观音,左边是普贤,右边是文殊 。它是1424年(明永乐22年)五台山的僧人专程去河北行唐县清凉寺所绘制的壁画。1926年外国商人购买并将其切割成12块盗运出国,后由英国收藏家所购并将其捐给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汝窑青瓷珍品。目前全世界传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汝窑瓷器不足100件,大英博物馆就藏有17件。</span></p> <p class="ql-block">▲明代龙纹琉璃砖。由珐华彩釉面高浮雕打造而成,来自山西寺庙的屋脊装饰,清末民初被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盖罐</p> <p class="ql-block">短短二个小时,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完毕。一件件展品,一段段故事,使久远的历史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尽管所看到的只是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沧海一粟,但也足以令我们回味不尽。我们多么希望那些被盗抢到异国他乡的宝物都能早日踏上各自的回家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