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突然想起丢了一本书,严格的说不是丢书,是遗留在我卖掉老房子里未带走的书。去年卖掉景德镇住房时,急匆匆的,只带走了一小部分的书。这是一本令我心动了多次才买下的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一本洋洋75万多字的《中华之文典*中华句典》大全集性的书。还有很多书是因为带不了,才丢下的。急匆匆的只挑选了一小部分,偏偏那时的眼面前,没有见到《中华文典》。这是一本,本世纪初出版的书。付款时,三十元钱,找回了2毛。这么厚这么大这么重特别是这么知识丰富多彩的书,三十元钱不到,很是值得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的文学典籍浩若烟海,文化瑰宝难以数计。五千年文明积累、沉淀、汇集及其衍生的智慧结晶,灿烂辉煌。对于个人来说能接触得到的不过沧海一粟,知一漏万。而《中华文典》虽不能包罗万象,倒也能将读书引导到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中去,足够博大精深的精神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典、句典,选取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文论及现代部分名作。一书在握,便使读者品味唐诗之恢宏魅力,咀嚼宋词之豪放婉约,欣赏元曲之率真诙谐,体会散文之高深意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占一半篇幅的句典,为读者提供了诗词名句,民间俗谚,歇后奇语,巧妙谜语,智慧对联,足够受用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文典、句典虽然在我老迈时姗姗来迟,还是觉得正逢其时。喜欢的书,任何时候都不算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同时期看不同的书。年青的时候看得最多的是小说,红色经典差不多看了个遍。中年后看散、传记,读余秋雨,读金庸。近十多年喜欢上了时评,特别是杂文。看了十年的《南方周末》、《杂文月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了又看的书不多,翻了又翻的书不少。买下的文典句典,查看,挑看的不少。让我下决心买下的书,不会让其沉寂得无人问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本书汇集了中华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我实用的精神食粮。这些饱含着民族智慧的经典,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又何曾比得过书山卷山。明人解缙撰写的一幅对联道了书卷的财富价值: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道出了书卷山的无可比拟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人辛弃疾也说"千金曾买相如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白更是"散尽千金"的立身之本则是满屋的书卷,满腹的经伦。如果谁通读、熟识了这本大书,不说满屋书卷,满腹经纶,也差不到哪里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本大书,虽然已离我而去,但只要还在人手,也不枉我失去后的思念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