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安平</p> <p class="ql-block"> 时常在电视上领略九曲黄河的壮丽多姿,但我真正近距离接触黄河却仅仅是坐车经过,并没有亲身体验黄河的诸多名胜,但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初夏时节北去焦作,途中经过桃花峪黄河区域。透过车窗映射眼帘的是河沙沉积而成的沙滩,网格式的小水洼,边缘夹杂着丛丛芦苇和一些绿植。再往河中间去,一条宽约百十米的蜿蜒曲折的黄河丝带静静的穿过桥底,飘向远方。上面零星的点缀着几条小船,为丝带来一点生动的彩色。这就是黄河?第一次看到实景心里充满失望。相比于其它世界名河,它太过于寒酸了。它没有长江的宽阔,没有多瑙河和莱茵河那秀丽的景色,没有像尼罗河一样为下游两岸带来肥沃的泥土,也没有密西西比河和亚马逊河一样的水量充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还略逊于珠江和松花江呢。珠江和松花江好歹还可以坐坐轮渡,欣赏一下两岸的风光,而黄河连个像样的码头也没有,这样的寒酸的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是怎么孕育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呢?</p> <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黄河上发生的一件事。战国初期,魏国称霸中原。国君魏武侯在名将吴起的陪同下乘舟游览黄河,当看到滚滚大河奔腾而下气吞万里壮阔时,武候情不禁地感叹到:“真壮观啊!有此大河作为屏障,可保江山万事无虞!” 吴起立即对到:“固国不以山川之险,而在君主之德!” 武候听后沉默良久。是的,古今中外文明的发展,国家的兴亡,其根本不在于外界条件的好坏,而在于它的本身。莱茵河和多瑙河没有庇护住罗马帝国,尼罗河也没有让法老的王朝延续万代,密西西比河的印第安文明早已在殖民者枪炮声中灰飞烟灭……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慨叹在这些世界名河周边至今回荡。与之对应的是寒酸的黄河却孕育出了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而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 或许正是灾害的频发,自然条件没有那么优越的黄河让它的儿女放弃了靠天吃饭的幻想,选择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用双手开创出一片天地,而后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黄子孙从不抱怨他们的母亲河,相反,他们感激它,正是因为它,他们才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生存发展之道,而他们必然更用优异的成绩给他们的母亲河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回转的万里长河的雄姿,黄河终于现出了它的真身,而我知道。此时我真的过了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