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江湖义气与人性复杂间寻智慧</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这本巨著读完了,看到窗外小荷才露尖尖脚,回想刚开始读时的黄叶纷飞,不知不觉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感慨自己的坚持,感谢自己的努力,感激小语团队的成员们,更感恩方老师的带领,一切的一切加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我,虽不敢说饱读诗书,但是也是读了四大名著的人,就这读书的经历就能够在孩子面前炫耀半天,孩子们被我吸引,也拿起来简略版四大名著开始阅读,还让我找有声读物要听,看着他们在讨论宋江的傻,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别人时,我偷偷地笑了,在读书中,不仅我成长了,孩子们也跟着开始思考了,所以感谢小语团队,感谢方老师的引领,让我在教学的同时又能坚持读书成长,丰富人生,拓宽成长的视野,为人生积淀智慧。</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读起来更本就不算什么,只有《水浒传》每一回的篇幅是最长的,每天将近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大声朗读,持续了四个多月,但是并不感觉到累,也没有感觉到辛苦,而是真正体会到了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不读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始终沉浸在一种带着惊喜的阅读感觉中,每一次读都有五味杂陈,包含着唏嘘,包含着感叹,甚至还有心酸,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李逵亲人去世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我理解了宋江一心要为关羽报仇的心情,我还能体会到宋江在攻打方腊时每一次失去兄弟后痛哭的眼泪,最后用药酒毒死兄弟张飞时的不舍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饱满,宋江被称为“及时雨“,他喜欢帮助别人,虽然打仗的本领不太高,但是能当上首领,能团结众兄弟,笼络人心,就是他的本事,值得学习。在没有深入读《水浒传》以前,根据影视资料,我认为是由于宋江的软弱所以才导致梁山好汉108位最后离散丧命,但是,当我认真深入宋徽宗当时的社会现状之后才明白,宋江的出现与死亡都是历史的必然。宋朝皇帝昏庸无能,连自己的皇后都保护不了遭至他国臣子蹂躏,怎么能有力量保护好宋朝子民,所以深受忠君思想影响的宋江当选择招安的那一刻,历史命运已经被注定,即使不被招安,也会像方腊一样,有其他的反抗力量镇压灭亡,因为即使皇帝能容忍,皇帝身边的那些奸佞之臣也不会容忍,最终肯定会用计谋将其杀害,当看到宋江无奈喝下那杯毒酒时,我忍不住唏嘘,一个有侠肝义胆的英雄最后的命运竟会如此凄惨,但我又痛恨他,临终前为了保全梁山泊好汉的英名活活把多次救他性命的兄弟张飞用毒酒毒死,这样复杂的心理不通过文字的细细诵读根本体会不到。但是宋江推行招安政策,或许也是最好的出路,通过招安为朝廷效力,最后梁山好汉都清洗了自己的罪名,最起码落了个好名声,不再畏畏缩缩躲躲藏藏做人。</p><p class="ql-block"> 除了宋江之外,我觉得《水浒传》中最潇洒的人物就是鲁智深,“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受拘束,潇潇洒洒过人生,行侠仗义,活的很自由,尤其是最后圆寂也得到善终,是水浒108位中结局最好的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听到潮起就沐浴更衣,等待圆寂,悄无声息就离去,走的满足知足安详,给读者留下许多遗憾,以及想象的空间,作者为什么要把他安排成这样一个角色呢,又想暗示什么呢?这是《水浒传》留给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的人物值得探讨学习,例如燕青虽然没有卢俊义的财大气粗,但是他是一位在思想上活得很通透的人物,也会提前筹谋,通过李师师拿到皇帝的赦免牌,为人生提前布好局;母夜叉孙二娘对武松兄弟“情有独钟”,看到武松的仗义,深为喜欢,于是穷追不舍到梁山;还有扈三娘......《水浒传》不仅是一部英雄传奇,更是一部鲜活的人性教科书。它描绘了一幅幅在权力倾轧与生存困境中挣扎的灵魂群像,从中我们得以窥见做人的复杂维度与深刻启示。</p><p class="ql-block"> 一、义气之辨:在坚守与迷失间权衡</p><p class="ql-block"> 武松为兄复仇:从缜密调查到狮子楼怒杀西门庆,武松身上闪耀着对亲情与正义的执着守护。这提醒我们:面对不公与侵害,坚守底线、维护所爱是立身之本。他的行为虽暴烈,却源于对公义被践踏的绝望反抗。</p><p class="ql-block"> 宋江的“忠义”困局:“及时雨”仗义疏财广结善缘,却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最终以招安将众兄弟引向末路。这警示我们:义”若失去独立判断,沦为盲从(如对腐朽朝廷的愚忠),便成了毁灭性的枷锁。真正的义气需有清醒的是非观支撑。</p><p class="ql-block"> 李逵的“天真”暴力:他对宋江的忠诚感天动地,却常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如江州劫法场)。这揭示:无原则的“义气”与嗜血暴力结合,终会吞噬人性,变成可怕的破坏力。义气需理性与悲悯为边界。</p><p class="ql-block"> 二、智慧处世:在刚猛与柔韧中求存</p><p class="ql-block"> 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拳打镇关西前巧妙激怒郑屠,三拳致命后假意骂其诈死脱身;救金翠莲周密安排其父女远走。这展现:真正的勇者绝非莽夫,洞察人心、审时度势、预留退路是生存大智慧。刚猛之力需以细腻之心驾驭。</p><p class="ql-block"> 林冲的隐忍与爆发:面对高衙内步步紧逼,他委曲求全(误入白虎堂仍心存幻想),直至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才彻底觉醒。这揭示:过度的忍让有时纵容恶行,懂得在绝境中奋起反击,是保全尊严的关键转折。坚韧需有底线,退无可退时需有亮剑勇气。</p><p class="ql-block"> 吴用的智谋双刃:他智取生辰纲、安排妙计无数,却也用计逼人上山(如卢俊义),手段常显阴狠。这提醒:智慧若偏离正道,沦为操控他人的权术,终会反噬人心与信任。智谋需以良知为根基,服务于正当目的。</p><p class="ql-block"> 三、本真之贵:在率性与任性间把握</p><p class="ql-block"> 李逵的“真人”困境:他天真烂漫、爱憎分明,言行发自肺腑,这份“真”令人动容。但因其缺乏理性约束,常被利用(如宋江)并造成灾难。这揭示:保持赤子之心可贵,但若毫无克制、无视规则,率真便成伤人害己的任性。本真需以责任与理性为伴。</p><p class="ql-block"> 阮氏三雄的朴野之气:石碣村渔民出身的他们,反抗剥削、珍视情谊,言行充满未被世俗扭曲的生命力。这展现:在污浊世道中保持内心的淳朴与血性,敢于为生存和尊严抗争,是人性珍贵的底色。本真源于对自由与尊严的天然向往。</p><p class="ql-block">武松的自省与转变:从打虎英雄到行者,经历杀戮与幻灭,最终在六和寺放下屠刀。这昭示: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过往之“真”(包括暴戾),并在经历中反思、成长,寻求精神的超越与救赎。本真包含自我更新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读完《水浒传》给我很多启示:1. “义”需有骨:坚守底线、维护公正,但警惕“义”沦为无脑盲从或暴力借口。真正的义气需智慧与独立精神护航。2. “智”需有根:善用智慧解决问题,但永远以良知为基石,避免智谋沦为损人利己的阴谋算计。3. “真”需有度:守护本心、保持率真,但需以理性与责任感调和,避免任性妄为,懂得在经历中自省成长。</p><p class="ql-block"> 江湖夜雨十年灯,梁山泊的篝火早已熄灭,但人性中的明暗交织,仍在每一代人的生命里重演。那些快意恩仇的故事,终究是让我们在激荡中学会克制,在热血中理解边界,在反抗中看清坚守的价值。水浒英雄们用生命写下的启示录,其核心不在于模仿他们的刀光剑影,而在于领悟如何在纷繁世道中守住内心那一泓不灭的清泉——这清泉由清醒的良知、坚韧的智慧与有度的真性情共同滋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