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洮交情

山里人579

<p class="ql-block">距兰州市西南方约八十公里的刘家峡水库,在山谷中静静地卧着。这水库的水,一半来自黄河,一半来自洮河。站在水库边的高处望去,便见两河交汇的奇景:一边黄浊,一边碧绿,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黄河从三江源头一路流来,曲曲折折地走了二千余公里,到了刘家峡,水还是清的。它一路哼着小曲,带着高原的冰雪气息,清清爽爽地流着,像个不谙世事的少年。</p><p class="ql-block">洮河却不同。它发源于青海,只走了六百七十三公里,却已经满身风尘。它穿过黄土高原,裹挟着泥沙,跌跌撞撞地冲到这里,活像个在烈日下赶路的苦力。</p> <p class="ql-block">两河相遇处,便现出一幅奇观:水面上分明是两股颜色,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却又和谐地并存在一处。水库成了个天然的鸳鸯锅,一边碧绿如玉,一边黄浊似浆。"半江瑟瑟半江红",古人说的想必就是这般景象。</p> <p class="ql-block">水库中水流缓慢,黄绿两色并不着急互溶相合。表面上,它们似乎在各自推拒,试探着对方的底线;水下却在暗暗较劲,你扯我一把,我拉你一下。终于,黄河放弃了自己的"清白",张开了怀抱;洮河也不再执拗,一头扎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从此,黄河披上了黄色的外衣,带着洮水冲出刘家峡大坝,一泄千里。沿途它还要接纳收编像洮河一样的无数支流,背负着泥沙与岁月,毫无惧色地奔向三千多公里外的大海。正是这浑浊的黄河水,哺育了炎黄古老的文明,写就了华夏五千年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看这交汇处,忽然明白: <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白固然可贵,但能包容浑浊而不失其本性者,尤为难得。</span>黄河水本不黄,只因容纳百川才变了颜色;只为养育华夏儿女而显得沧桑。这般胸怀,无愧于"母亲河"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3日在甘肃黄洮交汇处手机随拍)</p><p class="ql-block"> 图 文 : 山 里 人 5 7 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