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沧是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青礁慈济祖宫是对台交流的重要平台。青礁慈济祖宫在民间又被称为“东宫”,是世界各地保生大帝的祖庭。宫中供奉保生大帝是北宋时期的名医吴本,他生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民间称为“医灵真人”,尊称“大道公”。青礁慈济祖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对台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保生大帝信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主山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享有“八闽第一山门”美誉的主山门,为歇山式五开间,高度16米,宽度33米,高峻凝重,气势宏伟。【对台交流】海沧区委、区政府自2006年开始开发建设青礁慈济祖宫景区,先后配套建设了主山门、庆典广场、中医长廊、中医药文化展示馆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保生大帝信仰遍及闽台至南洋等地,现有分灵庙逾漫步青礁慈济祖宫,古韵悠然,山林环抱,心随景静。阳光洒落,岁月安然,仿佛时光在此停驻。座,信众近亿人。明天启元年,随颜思齐、郑芝龙率漳泉3000多人开拓台台和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吴真人信仰随之传入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至今台湾有四百余座吴真人宫庙,还成立“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这些宫庙均遥奉青礁慈济宫为祖庙,每年组织大规模进香团前来举办瞻仰法会。保生大帝作为大陆闽南(泉州、漳州、厦门)及台湾、东南亚华人信奉的医神,与海上保护神妈祖一样,被两岸人民崇拜为生命保护神,民间盛传“渡海靠妈祖,安居靠真人”的传说,每逢吴本诞辰,纪念庆典几百年来从未间断。2006年4月18日举办了以“健康、慈济、和谐”为主题的首届保生慈济文化节,赢得了两岸民众热烈呼应和热情参与。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保生慈济文化节,并组织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巡游,打造了一块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旅游对接的亮丽品牌,为扩大两岸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岸人民的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吴真人济世图保生大帝吴本,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农历3月15日出生。少年时立志岐黄,以普济众生为已任,遍访名山大川拜师学艺。艺成归来,结庐于有天然中草药库之称的青礁岐山龙湫坑畔。采药炼丹,为人治病,不分贵贱,不索酬谢,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相传北宋时漳州与泉州发生瘟疫,他携门徒深入疫区,义诊施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闻名遐迩。1036年5月初二,他攀崖采药,不幸跌落悬崖身亡,享年58岁。《吴真人济世图》由福州工艺美术学院庄南鹏院长精心创作的青石浮雕照壁,高4米,宽18.5米,通过刻画四个场景来描述吴真人的生平。这四个场景,工艺精美讲究,人物栩栩如生,是福建省不可多得的浮雕精品,第一幅是保生大帝领着药童采药的情景;第二幅是保生大帝和他的得意门生江仙宫和张圣者炼丹制药的场景,江仙宫是当时同安县的知县江少峰,张圣者是当时同安县主簿,又称“飞天大圣”;第三幅是保生大帝给百姓治病的场景;第四幅是保生大帝升天的场景。【宋代门臼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1987年出土的一对雄性的门臼狮,据专家考证,这是宋朝始建或扩建遗留下来的,石狮长1.42米,高0.83米,底部宽0.6米,呈伏卧状,狮身有槽、卯等古建筑石构件,被称为“门臼狮”。左边的石狮左足抓球,右足紧压系球之带,看上去比较温顺,而右边的石狮则是双足捧球,睁眼怒目、形态凶猛。</p> <p class="ql-block">青礁慈济祖宫青礁慈济祖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代均有重修、重建,现在保留的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的格式。宫庙为三进宫殿式建筑,前殿为二层阁楼,重檐歇山顶,左为魁星楼,右为武圣楼。整个建筑按中轴线5个台基层层递进,依岐山走向依次展开,气势轩昂。保生大帝一生以普济众生为己任,结庐龙湫,悬壶济世,深得百姓爱戴。被民众敬奉为“医灵真人”。朝廷先后12次对吴真人进行册封,明永乐七年被赐封为“保生大帝”。左侧为文昌庙,是2001年复建的,祭祀的是孔子,又叫做魁星楼;右侧为武圣庙,也是2001年复建的,祭祀的是关公。【石柱】慈济祖宫是由数十根石柱支撑着(2根花瓶石柱、12根盘龙大石柱、20多根的八角对联石柱)。这是清代遗留下来盘龙石柱,雕刻比较精细,上面刻有盘龙,还有八仙腾云驾雾,游山玩水,山川桥洞,栩栩如生。中间的石柱是宋朝遗留下来的盘龙石柱,雕刻比较粗糙。外边是花瓶形石柱,它是极为罕见的,在我们福建省找不到第三根。瓶面刻有“将相和”,“出师表”,“太平有象图”。大象驮宝瓶的形中“瓶”音“平”,“象”谐音“祥”。“大平有象”的联句是“家国安康”,寄托“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成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盛世愿景的具象表达。</p> <p class="ql-block">【镂空石雕】左边是“哪吒大闹水晶宫”的故事,狂浪翻腾,三太子正在大战虾兵蟹将;右边是“水漫金山寺”的故事,白素贞和小青驾舟挑战,英姿飒爽,法海和尚和许仙则躲在金山寺中。这边还有“渔樵耕读”、“司马光砸缸救人”、“二十四孝”图等石浮雕。【石碑】宫中保存着古代七方碑碣,有宋代杨志撰写的《慈济宫碑》,有康熙、嘉庆、咸丰、光绪等朝代的重修祖宫碑记,是考察保生大帝生平和慈济祖宫修建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两岸文化血缘和东南亚华侨史的珍贵资料。【七不像图】这是一幅“七不象图”,又称“玄龟”,由七个不同部分组成:凤首、麒麟尾、虎腿、麟趾、龙爪、龟背和官印。“龙、凤、麒麟、龟”称“四灵”(四神),龟背上驮黄袱印信,即皇家的玉玺,寓意背负家国重任。【四不象图】又叫火麒麟,它的脚是由四个马蹄组成的。四周有琴、棋、书、画,表示四样技能样样精通。</p> <p class="ql-block">【中殿】这个位置就是拜师亭,上面两根柱子图案是黑底金彩画,又叫蝴蝶隐,这些是南宋保留到现在的。顶部的角板是黑白交错图,从明朝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为什么会这样呢?据传是因为采用了唐伯虎原配方下料,其实更科学的说法是因为这画像水纹,蜘蛛以为上面已经有结网,所以不敢继续往上攀爬。主殿中间供奉的是保生大帝,左右两边是当时的同安县县令和主簿,因为他们被保生大帝济世救人的精神所感动,就弃官从医拜我们的保生大帝为师,做他的授徒和书童,一生陪伴他左右。慈济祖宫是以道教为主,所以两旁借用封神榜三十六官将,这也是玉皇大帝赐给我们保生大帝的,其实他们也是主管人间瘟疫病魔的36个神,辅助保生大帝。这副对联说的是我们的保生大帝的医术和扁鹊、华佗并驾齐驱。【慈济药方】保生大帝药签有5个特点:一是“分科明确”,现有药签共180首,其中内科120首、外科24首、儿科36首,让信徒分科求取。二是“简”,药签上的药方组成简单,药味较少,剂量较轻,多在二钱以下;</p> <p class="ql-block">三是“便”,药签上的药方均为民间易得的常见药物,甚至是居家庭院种植的药物,如葱、枇杷等;四是“廉”,药签上的药方价格便宜,均非昂贵奇缺难得之物;五是“验”,药签上的药方通常是民间的验方,有的是地方药治地方病,效果奇佳。【后殿】依次供奉的是圣父圣母、阎王爷、观音菩萨、注生娘娘及颜慥、颜师鲁、颜贵来等颜氏祖先。中医长廊中医长廊有花岗岩石阶811级,寓意着吴本羽化和祖宫建庙的悠久历史。石阶两旁树立着华佗、张仲景等32位历代名医的石雕群像;石阶直达东鸣岭巅,岭巅矗立着保生大帝的高大塑像,塑像高19.8米,雄伟身姿眺望着万千世界,护佑着两岸和平。</p> <p class="ql-block">策划 颜建春 颜国强 颜庆财陈雅玲 颜水荣 颜世春(福建厦门) 颜台方(重庆) 摄影 制作 颜永建(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