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公益之星”的生日宴

文伟平

<p class="ql-block">文文微语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伟平</p> <p class="ql-block">当生日宴上响起“祝你生日快乐!”掌声时,这个在株洲市芦淞区忙碌了二十余载的 “公益之星”,终于卸下了平日的干练,任由滚烫的泪水滑落。8 月 10 日,在她 65 岁生日这天,一场特殊的生日宴正在城南庭院饭店温情上演。没有远在国外的儿女陪伴,却有满屋子志愿者家人的欢声笑语,让这个初秋的午后格外暖意融融。​</p><p class="ql-block"> 梦花姐的女儿送上了亲手制作的“有钱花花篮”,篮中绽放的纸花色泽鲜亮,每一片花瓣都凝结着晚辈对这位 “社区活雷锋”的敬慕。梦花姐的儿子儿媳订制的 “生日蛋糕”,那是对她曾在航空发动机集团奉献青春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当 “生日快乐” 的歌声响起,殷爱珍望着眼前这群熟悉的面孔,想起了刚刚过去的情景:87 岁的周奶奶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红包,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那红包被攥得有些发热,她眼神里满是真诚,生怕殷爱珍不收下这份心意,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孩子,这是奶奶的一点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86 岁的王奶奶随着音乐的节奏,双手微微晃动,嘴角带着慈祥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殷爱珍的疼爱。还有梦花姐的10多岁的孙女孙子甜甜地叫喊:“爱奶奶,生日快乐!”这一幕幕,让这位习惯了付出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情感,哽咽着:“谢谢!谢谢家人们!这辈子做公益,值了”!</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温暖的一幕,让殷爱珍的思绪不禁飘回了二十年前,刚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退休的她,带着车间里锤炼出的韧劲走进社区。从为独居老人换灯泡、缴水电费的琐碎小事,到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敬老院的系统服务,她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焐热了无数孤寂的心房。疫情期间那个零下三度的清晨,她顶着寒风在社区卡口登记信息,冻得发紫的手指依然在登记表上写得工整;创文攻坚阶段,她带着年轻人清理墙角的顽固污渍,汗水浸透的志愿者马甲上,“奉献” 二字愈发清晰。从资助贫困学生圆求学梦,让失学儿童重新走进课堂;到株洲市人民中路435号的 “OK 到家幸福驿站”给环卫工人送清凉。殷爱珍的公益行动如点点星光,照亮了一个又一个角落,为这座城市的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殷阿姨总说做公益要像拧螺丝钉,既要精准到位,又要耐住性子。”参与庆生的志愿者记得,去年夏天为灾区捐款时,殷爱珍把积攒多年的养老钱分装进四个信封,一笔笔核对捐款账户,“她说每一分钱都要像航空零件一样精准送到需要的人手里”。这种近乎严苛的认真,让她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她的公益足迹遍布多个领域,每一处都留下了温暖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生日歌的余韵还在空气中回荡,殷爱珍切开蛋糕的第一刀,先分给了梦花姐,这个团队的队长。“谢谢你把我带进了‘OK 到家幸福驿站’,让我们成为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梦花姐说 “爱爱,是你用热情和坚持感染着我们,这个团队因为有你才更有力量”。二十载光阴流转,殷爱珍用行动证明:公益之路从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无数颗爱心汇聚成的暖流,众人携手并肩,方能让这股暖流奔腾不息。</p><p class="ql-block"> “这生日过得比吃了蜜还甜。” 吹灭蜡烛的瞬间,殷爱珍许下心愿:“只要还走得动,就继续陪着大家做下去。” 窗外,阳光穿过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她二十多年来在社区留下的足迹 —— 平凡却坚定,细碎却温暖。这场特殊的生日宴,不仅是对一位六旬老人的祝福,更是对一种精神的礼赞:当奉献成为习惯,当善意相互传递,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照亮时代的一束光,与祖国同行,与社会共振。​</p> <p class="ql-block">受过殷爱珍关爱的老人纷纷赶来为她庆生!</p> <p class="ql-block">殷爱珍为环卫工人送上凉茶。</p> <p class="ql-block">生日宴上,(从左到右)梦花姐的媳妇、殷爱珍、作者和梦花姐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生日宴上的欢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