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5年8月,我走进了卢作孚纪念馆,开启了一段穿越历史的旅程。这座纪念馆不仅记录了一位实业家的奋斗历程,更承载着抗战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在展馆的各个角落,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民生精神”背后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展墙,上面陈列着与卢作孚先生有关的历史照片与文献资料。这些黑白照片记录了他创办民生公司、投身抗战运输的点点滴滴。在一张展柜前,我看到了当年民生公司使用过的船舵,锈迹斑斑却依旧沉稳,仿佛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撤退相比,这是一次更加艰难、更加隐秘的壮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展馆中还设有多个互动展示区,其中一块电子屏幕详细介绍了民生公司在抗战期间的牺牲与贡献。我驻足观看,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民生公司战时被炸船舶损失表”,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段段悲壮的故事。数据显示,民生公司共损失船舶69艘,员工伤亡达193人,这一数字令人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纪念馆的另一侧,我看到一组展柜,里面陈列着当年的办公用品、旧照片以及卢作孚先生的手稿。这些展品虽已泛黄,却依然散发着历史的温度。墙上的展板图文并茂,讲述了他如何以一己之力推动航运、教育与乡村建设,让我对这位实业家的远见与担当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不断在展柜与壁画之间穿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无论是墙上那幅描绘蒸汽船与传统建筑的壁画,还是展厅中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都在讲述着一个民族在危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