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中的八月,夏蝉在烈日下嘶鸣,柏油路面蒸腾着扭曲的热浪,而西安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的专家团队不惧烈日,驱车数十公里,来到长安区鸣犊街办郭村,为我们村民带来了一场暖心的义诊活动。这支由心血管博士张誉洋院长带队,涵盖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康复各环节的专业团队,甫一抵达,便被早早等候的村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夫,我这心口老是发闷,您给看看是咋回事?"七十多岁的陈大爷撩起背心,露出贴满膏药的胸膛。张院长耐心倾听,用心为他检查,轻声细语地解释着病情。这样的场景在村委会临时搭建的义诊点不断上演,专家们面前排起的长龙,折射出农村地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p> <p class="ql-block"> 义诊台前,专家们展现出令人动容的专业精神。他们用最朴实的方言与村民交流,将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心脏管道堵了""发动机油路不畅"等生动比喻。专家们耐心的给村民测量血糖,讲解病理问题,护士们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血压计,讲解健康知识。</p><p class="ql-block"> 专家们建议建立5G远程会诊系统,将村卫生室与三甲医院实现实时连接;建立郭村健康管理群,将持续为村民提供用药指导;针对筛查出的高危患者,医院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这种"义诊+互联网+持续管理"的新模式,正在打破城乡医疗资源的时空壁垒。</p><p class="ql-block"> 义诊背后,折射出的是城乡医疗资源的巨大鸿沟。郭村距西安城区不过数十公里,但村民看病却面临诸多困难:乡镇卫生院设备简陋,医生水平有限;进城求医费用昂贵,挂号排队更是难上加难;慢性病管理几乎空白,许多老人"小病拖,大病扛"。不少人将心悸、气短简单归结为"年纪大了都这样",专家们发现,村民普遍缺乏基本健康知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知晓率不足三成,用药依从性极差。这种医疗资源的"马太效应",使得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与城市差距日益扩大。今天专家到家门口,真是雪中送炭。"村民李婶的话道出了基层医疗的现实困境。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连续多年高于城市,这与基层诊疗能力薄弱、健康意识不足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 离别之际,专家们婉拒了村民留饭的盛情,返程的车上,疲惫的医生们却讨论热烈:"应该推动这样的活动常态化""可以考虑远程医疗系统""需要培训更多村医"...点点星火,正汇聚成改变乡村医疗面貌的力量。当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如春风化雨滋润乡野,当"健康中国"不再是一句口号,郭村这样的村庄终将迎来全民健康的美好明天。医者仁心,不仅体现在手术台前的妙手回春,更在于这走向田间地头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 这场看似平常的义诊,恰如一颗火种,照亮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实践的路径——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让健康关怀渗透到最后一公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送医下乡不仅治愈着个体的病痛,更在治愈着城乡医疗的差距之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