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假西北游(十三)(7月2 2日一23日)(包头五当召、内蒙古博物馆、大召寺)

建华

<p class="ql-block">7月22日,驱车200多公里,从巴彦淖尔奔赴呼和浩特,这一路,是风景的盛宴,也是心灵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途经包头,一顿简单的中饭,却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走进五当召,那秀美的风光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抚慰着我疲惫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包头一瞥</p> <p class="ql-block">五当召</p> <p class="ql-block">五当召手记</p><p class="ql-block">五当召是包头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位于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并赐汉名广觉寺。寺院主体建筑包括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灵堂,占地300多亩。</p><p class="ql-block">五当召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庄严且震撼,兼具自然美景与文化底蕴。五当召位于大青山深处,被苍松翠柏环绕,远离城市的喧嚣。一进入景区,就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酥油香,与四周的静谧交织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与祥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为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五当召的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大殿正中佛像俨然,有信徒虔诚跪拜。各殿各有特色,有的供奉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有的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有的是塑面目狰狞的护法金刚像,有的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殿内多有唐卡,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藏传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五当召,每一个转角、每一次凝视,都能让人心生敬畏,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伴着佛教的悠扬乐曲声,离开之时,会有着不舍,但也带着宁静和治愈。或许,在这里,不仅能找到宁静,更能见天地、见万物、见众生,最终见自己。</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在时光长河中奔波的一天。上午,踏入内蒙古博物馆新馆,那高大时尚的建筑似是时光的守护者,丰富的展品如同一幅幅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心生震撼,仿佛能听见岁月深处的低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博物馆镇馆之宝一瞥</p> <p class="ql-block">鹰顶金冠饰(战国)。</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匈奴单于王冠,迄今唯一发现的匈奴贵族金冠饰,1972年出土于鄂尔多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钧窑“小宋自造”香炉‌</p><p class="ql-block">元代钧窑瓷器,高42.7厘米,器型硕大完整,釉色天青,兽面衔环纹饰精美,是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辽代彩绘木棺‌</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长2.31米,棺身彩绘保存完好,为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原型,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黄绿釉鹦鹉形提梁壶</p><p class="ql-block">唐</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玉龙‌。</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文物,通体墨绿,造型蜿蜒,龙头雕刻细腻,是中华龙图腾的早期实物见证,代表红山文化玉器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公主金面具‌</p><p class="ql-block">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纯金锻造,长20.5厘米,重184克,为辽代墓葬中等级最高的金器,展现契丹贵族奢华工艺。</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内蒙古历史上的各民族生作在兹,血脉相依,共同创造了底蕴深厚、文脉连绵的北疆文化,提交了何以中国的北疆答卷,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走进这段历史,沉浸在文化脉动的韵律之中,我们看到了各民族在共同缔造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奋进和努力,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启示,更是时代、的召唤。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文化新篇,为实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下午,雨丝飘落,却未浇灭我们一家人的热情,走进大召寺,在每一座庙宇间探寻文化的脉络、历史的痕迹。那袅袅香烟,似是连接古今的丝线</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广场上,有一座宏伟的雕像,这便是阿拉坦汗的坐像。阿拉坦汗是蒙古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领袖,同时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大召寺:</p><p class="ql-block">初遇:塞北明珠的千年召唤</p><p class="ql-block">位于玉泉区大召西夹道与新生街交叉口——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七年的藏传佛教圣地,正以朱红山门与鎏金宝顶迎接八方来客。</p><p class="ql-block">银佛龙雕壁画“三绝”的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 穿过“伊克召”(蒙语“大庙”)的牌楼,3米高的纯银释迦牟尼像在经堂内静立。这尊由3万两白银铸造的佛像,眼眸镶嵌宝石,历经400余年仍熠熠生辉。1586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亲临主持开光法会,自此大召寺成为蒙古地区佛教中心。</p><p class="ql-block">绕过银佛,大雄宝殿的龙雕堪称一绝。12根金漆盘龙柱直抵梁枋,龙首高昂,鳞爪毕现,仿佛随时要破壁而出。而东西配殿的壁画更令人屏息:200余平方米的《释迦牟尼传记图》以矿物颜料绘制,虽历经沧桑仍色彩艳丽,飞天衣袂与菩提枝叶的笔触细腻如生。</p><p class="ql-block">大召寺的命运与帝王将相紧密相连。清顺治九年,五世达赖驻锡于此,寺内至今供奉其铜像;康熙皇帝曾在此留宿,僧侣为表敬意,取消活佛转世制度,使大召成为蒙古少有的无活佛寺院。中轴线上的九间楼,曾是清代札萨克达喇嘛印务处,见证政教合一制度的兴衰。</p><p class="ql-block">漫步寺院,转经筒的铜铃声与梵音交织,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东仓的玉佛殿内,一尊由整块缅甸玉雕琢的释迦牟尼像庄严肃穆,这尊申请过吉尼斯纪录的玉佛,成为现代工艺与宗教艺术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文化内喇嘛彻夜诵经,转经筒的队伍如金色河流,将信仰的虔诚传递至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正中供有一尊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3米高的“释迦牟尼像”,这座银佛经历了4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的玉佛殿中供奉的玉佛高4.4米、宽3.3米、重20余吨,镶嵌有48000颗宝石,目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从大召寺南门步行5分钟,便是塞上老街。这条400年前的“草原丝绸之路”终点,青石板路上驼铃犹在。街角的蒙镶工艺店内,匠人用银丝在铜器上掐出蒙古族图腾,这种“草原景泰蓝”曾作为贡品进献清宫。</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不妨在通顺大巷品尝地道蒙餐:泽成冰煮羊、羊肉烧麦,再咬一口奶皮子,草原的粗犷与细腻在舌尖交织。感受一顿蒙歺特色。</p> <p class="ql-block">而后,驱车600公里,半夜时分到达保定城。从恒山、太行山下到华北平原,一路风景如诗。大同云岗的佛像静默不语,却诉说着千年沧桑;北岳恒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平型关大捷战场,硝烟虽已散去,但英雄的气概仍回荡在天地之间;狼牙山,那陡峭的山峰,似是英雄们不屈的脊梁。这一路,历史与风景交织,让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