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景王铸大钱之谜</p><p class="ql-block"> 中国钱币文化涵盖古今,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枚古钱币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前520年在位)是东周时期的君主。先秦时期的著作《国语·周语》中有一段记载,叙述了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铸大钱的事。据裁,当时有个卿士叫单旗的表示反对,谈到了“量资币,权轻重”的货币职能,提出了著名的“子母相权”,以调节货币流通的理论。但周景王未采纳,后来还是铸了大钱。单旗的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理论,甚至还是世界范围内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货币理论。周景王铸大钱是中国古代货币史和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其具体背景和影响因史料记载简略而存在诸多争议。</p><p class="ql-block"> 东周时期,我国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当时货币形态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成。各国货币争奇斗艳,布币、刀币、圜钱和鬼脸钱,成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诗经·周颂·臣工》中便有:“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形与铜铲相似,故又称“铲币”。而周王室的统治中心中原地区,则主要是布币流行地区,例如,河南洛阳曾数次有春秋时期的布币出土。因此,作为春秋时期的周景王,如果曾铸行过大钱的话,不可能是方孔或圆孔的圜钱,也不应是刀币,很可能是某种布币类铸币。但是,因无完整的考古实物与文献记载,这种大型铸币究竟是何等模样、多大多重、有无币文、价值如何,则完全是一个谜。</p><p class="ql-block"> “荟萃轩”珍藏的这枚先秦“南册周”特大型原始空首布,其形制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原始空首布如出一辙。原始空首布是我国历史上从农具演变金属货币最早钱币样式,流行于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存世完整品极罕。此品大布空首、平肩、孤足,通高17.1厘米,足宽9.5厘米,币文“南册周”,是一枚特大型原始空首布。整体硕大,厚重古拙,铭文独特,文字清晰,品相完美,堪称先秦翘楚布王,为目前仅见孤品。在钱币学、古文字学及历史学等方面,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一枚极其珍罕的古币精品。那么此枚特大型原始空首布,是否就是周景王铸的大钱呢?目前泉界仍是猜测往古,尚无定论。周景王铸大钱之谜的解开,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文物考古的新发现和钱币研究的新成果了。</p>